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敦煌養了一種馬,為漢代挽回軍事的面子,也為自己贏得生態的里子

敦煌養了一種馬,為漢代挽回軍事的面子,也為自己贏得生態的里子

原標題:敦煌養了一種馬,為漢代挽回軍事的面子,也為自己贏得生態的里子


敦煌有過一種馬,曾被漢武帝稱為「神馬」,消失千年如今又回來了


提示:敦煌,就這樣為漢代挽回了軍事的「面子」,也為當代的自己贏得了生態的「里子」。需要說明的是,野馬其實根本不要什麼普氏野馬,它的名字叫「太乙天馬」,或者更直接地說是中國天馬,而敦煌才是它真正的故鄉。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漢武帝所作的這首《天馬歌》是有故事的。


農耕文明因其作戰方式的特殊性,戰爭成本過於高昂,國家很容易被軍費給壓垮。因此,在遙遠的古代,馬就成了戰爭的必須與利器,把它比作我們今天的坦克、大炮,甚至飛機、導彈也不為過。


壽昌城,敦煌南湖東面,一座被滾滾黃沙掩蓋的廢墟。當年的通衢大道、繁華鬧市已無影無蹤,只有幾段殘垣斷壁在沙丘中頑強地掙扎著任憑風剝雨蝕,傲然聳立了千餘年。西漢時,此城是敦煌郡所領六縣之一龍勒縣的治所。


渥窪池,鄰近古壽昌城,在古代人們把這裡叫「壽昌海」、「壽昌澤」,是上游眾多泉水彙集積蓄而成的一泓湖池。1938年,當地的人們在古渥窪築壩蓄水,所以,現在這裡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黃水壩水庫。



古代渥窪池周圍因為有無際的綠地草灘,是一方天然的牧場和屯田的佳地。這個地方就是中國歷史最早的天馬的故鄉。據敦煌遺書《壽昌縣地境》載:「壽昌海出縣南十里,方圓一里,深淺不測,即渥窪水也,利長得天馬之所。」《漢書·武帝記》又說: 「(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傍,秋,馬生渥窪水,作寶鼎、天馬之歌。」

元鼎四年是公元前113年,這年的某天,漢武帝他老人家在宮裡閑著沒事,就用《易經》卜了一卦,卦象上說會有神馬從西邊來的。不久,果真應驗,敦煌來報,說是在渥窪池發現了天馬。


事情大約是這樣的,南陽新野有個犯了錯的人被發配到渥窪池屯田,這個人的名字在一些史料里被稱作是「暴利長」,但從字面上分析,他不可能叫這麼個名字,極有可能是個欺行霸市或貪污的主兒,「暴利長」是人們給他的一個綽號或者代號。此人膽子很大,當他發現渥窪池附近總有野馬來飲水,經過認真踏探盤算出野馬的生活規律,打算下套將野馬捕捉獻給酷愛寶馬的漢武帝。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漢武帝見「暴利長」獻來的野馬體態魁偉、骨胳非凡,認定這是太乙神賜給他的寶馬,為其起名「太乙天馬」,並作《太乙之歌》。


應該說,這是漢武帝看到的真正的「天馬」。而他所作《太乙之歌》大意是說:太乙天神賜給我的是天馬,跑起來流著赤色的汗和唾沫,放開馳騁,可以超越萬里,只有騰雲駕霧的龍才配得上和它作朋友。從此,天馬的故事就廣為流傳,而且出現了「天馬行空」的成語,敦煌野馬一躍成「天馬」,渥窪池也同「天馬」一舉成名。


公元前113年,張騫老師已經去世了,他於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到達了烏孫國,從那裡帶來了烏孫國王向漢武帝進獻的數匹烏孫馬。漢武帝在張騫歸來後的公元前115年初見烏孫馬,大喜過望,曾賜這西域良馬為「天馬」,也曾作《天馬歌》:「天馬徠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一個道理在這裡已經很明顯,即是此前的烏孫「天馬」並沒有敦煌野馬好,否則,漢武帝就沒必要第二次大費周章了。至於其後烏孫以一千匹馬作為聘禮娶走劉細君公主,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大隊人馬兩次進攻大宛,取得汗血寶馬改良漢朝馬種,並把烏孫馬改名「西極」則是後話。



作為戰爭的利器,敦煌野馬就這樣以天馬之名站在了漢朝的歷史風景里,它讓漢武帝的心大大動。同時可以肯定的是,此後,西域的天馬良種,逐漸引入到河西走廊地區,繁衍生息,迅速發展。到了西晉,駐守河西地區的前涼政權,駐軍武威,以強大的騎兵部隊,多次打敗了來犯之敵,有力地保衛了西部的安全。據說,當時的首都洛陽人民曾這樣歌頌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而我們今天看到武威的「銅奔馬」也許就是這麼來的。


渥窪池,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轄地,野馬曾經的故鄉,但早在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前的久遠年代,野馬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而中國的野馬也需要「進口」。

1987年,為了拯救和保護瀕危珍稀動物,我國在武威市東沙窩建起了全國最大的瀕危動物研究繁育中心。該中心從1987年起,先後從德國、美國的一些動物園引進野馬15匹,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至2000年前後,野馬數量已由引進時的15匹發展到50多匹。



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立後的2007年,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前後花費3年的時間,做了大量野馬的檢測與放歸方面的前期工作,決定讓野馬「回家」。2010年9月26日,保護區舉行了「敦煌野馬實驗性放歸儀式」,首次放歸了7匹野馬。因為有了首次放歸成功的經驗,第二次的野馬放歸數量增加到21匹。放歸當天,央視派出了23名記者進行現場直播,放歸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還吸引了不少專家專門來此考察。


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不管是保護區管理局前任局長吳三雄,還是副局長袁海峰都認為這是對於保護區的巨大宣傳,尤其是央視的直播甚至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敦煌戈壁深處有這樣一片保護區。


野馬又稱普氏野馬,是一種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野生動物。關於它,還有著一段傷心的往事。



1875年俄國戰亂頻繁,戰馬緊缺。在那個年代還基本與漢武帝時期相差無幾,一匹匹的戰馬馳騁沙場,英武的鬃毛中呼嘯著殺機,統治者無疑會將它看得比士兵更為金貴。為繁育優良馬種,沙皇招募探險隊進新疆捕捉野馬,有個叫普爾熱瓦爾斯基的人在其師皇家博物院院長斯特凡公爵的極力推薦下,徵得了外務部的同意,迅速組成了一支野馬探險隊。


這支探險隊偽裝成商隊,由一個僑居彼德堡的德國富商贊助,並請了一位叫別列左夫的人作嚮導,此人熟悉新疆道路,熟悉與牧民「做生意」的訣竅。他們帶著4名哥薩克騎兵與一部德國產的富蘭牌電台,於1877年初春扮成商隊開始了他們的探險行程。



一個月後,他們來到了清朝最西端的邊界——齋桑湖。湖邊駐守著清朝的塔爾巴哈台騎兵營,高聳的哨樓於夜幕中默默無言。探險隊用牛皮筏子夜渡齋桑湖,並用銀子從清軍的手中換取了當時新疆流通的紅銅錢。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清軍居然放行了這支探險隊。

探險隊沿額爾斯河溯流而上進入高山湖泊可可托海,落腳在一個叫庫存蘭沙依(意為野馬溝)的地方。牧民們見「商隊」沒有為他們帶來火柴、布匹之類的物品,因而對「商隊」也沒有多少興趣。探險隊開始在附近採擷沙狐、猞俐等肉食動物標本,之後,他們意外地發現這一帶出產寶石,但通過電台與「總部」聯繫時,電台卻失靈了。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捕捉野馬的圖謀。



普爾熱瓦爾斯基佯裝回國,繞過烏侖古湖之後,翻越阿勒泰山,進入科布多草原。他們的可疑行為很快引起了屯邊士兵的注意,從此,他們不敢走大道,不進牧民的村莊,露宿荒郊。一天晚上,普爾看到一匹野馬正從泉水方向走來,探險隊拿起槍支,迅速埋伏,但野馬卻在他們的槍聲中跑得沒了蹤影。


探險隊翻越白塔山,進入了準噶爾東部的將軍戈壁。在那裡,他們又發現了野馬,並埋伏在白塔里的一條峽谷里,一下子打死了9匹野馬,獲取了9張完整的野馬皮。他們將這9張野馬皮帶回俄國,消息傳出,皇宮內外一片驚喜。隨後,野馬皮被帶到了巴黎博覽會上。因其披露了一個神秘的野馬世界,野馬隨後被命名為普氏野馬,普爾因此名聲大振……


現在,野馬回家了,歷史的馬蹄迴旋了兩千多年,漢武帝的《太乙之歌》與央視的直播無疑都起到了宣傳敦煌的作用,不過是後者更多聚焦的是生態,而生態的背後是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默默辛勞且無私的付出。


中國的馬以俄國人的名字命名,無論如何,都是讓人有些不情願的。而當走過那個屈辱的年代,在今天的西湖保護區已經不願再叫野馬為普氏野馬。



現在,我們隨時都能在保護區管護站監控室的熒屏上看到野馬的一舉一動,但在野馬剛剛回家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那時候,管理局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需要要步行到野馬所在地才能監測,用的是高倍望遠鏡等工具。後來,有了車輛,但碰到路況複雜的地段,仍然需要步行至目的地,而很多珍貴照片就是工作人員步行深入馬群所在地時拍攝到的。


雖然有了先進的設備,但野馬的在哪個區域活動仍然是工作人員時刻所要關注的。進入嚴冬,如果發現有結冰封凍的泉眼,他們會每隔2天破冰一次,以保證野馬的正常飲水。而在保護區的一些地方有狼出沒,野馬一旦受到狼的襲擊,立刻就成了保護區的頭等大事。另外就是沼澤,有時野馬會因為飲水而泥潭,而這也是保護區工作人隨時都在擔心著的。有回,工作人員發現一匹野馬不見了,在茫茫戈壁里找了7個多小時,才發現馬被陷在沼澤,將其救出又花了1個多小時。


工作人員們說:「我們操心野馬,超過了操心自己的孩子。」大約是2013年春天,他們發現有兩匹野馬懷孕,這讓他們度過了一段更是提心弔膽的日子,除了正常監測,還加大了對野馬的不間斷跟蹤。野馬走了哪裡,他們就會遠遠地尾隨而至,夜間就搭起帳篷住在馬群所在的戈壁里。


6月底,懷孕的母馬錶現出了明顯的生育跡象,監測的工作因此而變得更加揪心了起來,直到7月的一天中午,小馬駒安全出生。這隻小馬駒是保護區馬群中出生的第一匹公馬,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為「王子」,後隨後生下的另一匹小馬為母馬,被大家自然而然呼為「公主」。如今,它們已經自由地馳騁在保護區這片土地上。


有了第一匹就會有第二匹、第三匹……今年4月30日,保護區又生產了一匹「馬寶寶」,經過近幾天的持續觀測,它很健康,能行走、奔跑、吃奶,情況良好……截至目前,保護區內的野馬種群數量達53匹。


敦煌,就這樣為漢代挽回了軍事的「面子」,也為當代的自己贏得了生態的「里子」。最後,需要再次說明的是,野馬其實根本不要什麼普氏野馬,它的名字叫「太乙天馬」,或者更直接地說是中國天馬,而敦煌才是它真正的故鄉。(文/路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的文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白彥虎死後,東幹人擔心清朝會派人挖他的墳,就做了一座假墳給他
黃河源頭真在羅布泊?到了此地,我們會發現乾隆和漢武帝是對的!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