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諸事如意·國寶探影

諸事如意·國寶探影

炭筆《諸事如意》陳永鏘

文物,作為實物,從遠古的時空中留存至今,為我們帶來歷史的餘溫,講述著它曾屬於的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故事。那些故事雖已消散於歷史的煙雲當中,但因為那些珍貴的文物留存下來了,於是後世的我們才得以感受到那輝煌盛世里我們民族有著多麼偉大燦爛的精神和物質文化。

為了迎接己亥豬年,今天我們繼續從歷史中去解讀「豬」對於古人精神與物質生活領域的重要作用。或許從外觀上來說,經過了幾千年的洗淘,它們已經沒有當初那份奪目,但是對於我們而言,此刻的它們承載的是一份厚重,和一份無法替代的尊榮。

下面,請大家一起跟隨漁公子來欣賞那些珍貴的文物吧!

豕尊

藏湖南省博物館

前後肘部的圓孔分別為21和21.5厘米

直徑1.4厘米

1981年出土於湘潭縣

,是中國古代一種盛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至西漢消亡。是青銅器中的重要器物之一,為古代王公貴族所擁有,展現的是至尊氣象,是主人尊貴的地位的象徵

豕尊,商後期,容酒器,俗稱豬尊。器開於背部,橢圓形,有蓋,蓋上有華冠立鳥。器身有用中多次修復痕迹,器身前、後肘部各有直徑1.4厘米圓管,橫穿器身,推測可能為貫穿繩索,以便扛抬之用。

器物造型為站立的豬形,整體比例關係與細部結都比較準確,面長,有獠牙外露,在商代鳥獸形青銅中是寫實性較強的作品。

此豕疏密相間的紋飾更顯高貴。形象寵大,頭昂體壯,頗有公豬氣勢。製作工藝精湛,堪稱商代青銅器國寶精品

豬尊

藏於山西博物院

通高22.4厘米,通長39厘米

2000年晉侯墓地113號墓出土

西周時期的金屬器,這是一件盛酒器,出土於第一代晉侯燮父的夫人墓中

器作豬形,豬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雙耳斜聳,形體肥碩,腹部中空,四足粗壯,尾巴上翹,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圓形開口並附蓋。蓋面裝飾目雷紋一周,腹部兩側均有圓形凸起,裝飾火紋和變形獸紋。

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於青銅食器銘文中,在酒器中自銘為飤,罕見。

曾侯乙墓小豬玉琀

藏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湖北隨州市出土

曾侯乙墓想必大家都聽聞過其名,該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出土的文物多達15000餘件,而且種類極為豐富。其中最大的,是墓主外棺、曾侯乙編鐘;而最小的就是那些玉雕小動物,其中就有漁公子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玉雕小豬。

這些玉雕小豬,精緻無比,與之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小玉牛6隻、小玉羊4隻、小玉狗2隻、小玉鴨3隻、小玉魚兒3隻。那麼這些可愛的小玉雕究竟是作何用的呢?

它們都叫做「琀」,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一般漢朝以後,含在死人嘴巴裡面的,就是一隻玉蟬,叫做玉琀蟬。可是想不到這位曾侯乙,居然在嘴巴裡面塞了21件晗,著實令人震驚。雖然大的還不及一顆蠶豆,小的僅如一粒稻水,但是個個精雕細琢,小巧玲瓏,柵栩如生。玉色青白,通體拋光,透出柔和的亮色。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足以說明他生前的奢華和尊榮程度了。

彩繪豬形盒

藏湖北省博物館

長43,寬15,通高20cm,木胎挖制

1986年江陵雨台山56號墓出土

這一件是戰國時期楚國漆器中的「豬形盒」。整器呈扁圓形,由蓋與器身相扣合而成。口微斂,弧形壁,平底,圈足特矮。子口上承蓋,蓋面周邊起棱。盒內髹紅漆,盒外髹黑漆,並用紅、黃漆彩繪捲雲紋、勾連捲雲紋等紋樣。

該盒子由蓋與盒身合成,兩頭雕刻成豬頭狀,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態憨厚可掬,可以看出當時木器工匠們的巧妙構思和嫻熟技術。充分體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傢具的藝術成就。

豬形酒具盒

現藏於荊州博物館

長64.2、寬24、通高28.6厘米

荊州市天星觀二號墓出土

這件也是戰國時期的文物。全器為兩怪獸合體,呈長橢圓形,由蓋、身兩部分組成。蓋兩端各為一怪獸,形狀相同,浮雕豬嘴圓眼,角上盤,耳後立,頭部有4個銅環捉手。

全器外壁皆以黑漆為地,在其上用紅、黃、銀灰、棕紅等色繪龍紋、鳳紋、雲氣紋以及樂舞、狩獵場景。內壁髹紅漆。出土時器內裝有數件耳杯。

玉握豬

漢代玉握豬

在古代如果說羊代表了吉祥,那麼豬就是財富的象徵

在古代的玉器門類中,握豬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喪葬明器。「握豬」顧名思義本身是豬的形象,那麼為什麼死者需要手中握豬而後入葬呢?這和當時人們的財富觀有一定的聯繫,豬是財富的重要象徵,豬也是一個富足家庭中所必備的家畜。

因此漢字中「家」中「豕」就是豬的象形文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諸事如意》陶塑作品局部

今天只為大家分享了有關生肖豬的部分文物,還有更多精美、珍貴的歷史文物,由於篇幅問題我們並未列全。但是漁公子相信,僅今天所分享的這些,就已經令大家為古代工匠的超凡技藝所驚嘆叫絕了!

當他們歷經數千年,一身塵霜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為我們帶來了那個遙遠時代的信息,讓我們得以窺得「豬」在古人生活中所佔有的地位。

從展現至尊氣象,代表權貴地位的「尊」開始;到將生前榮耀延續到地宮的玉琀和玉握豬;再到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餐盒、酒盒;無論是極致的王權,還是世俗的生活,它曾經以那麼多姿態出現在先祖們的精神與物質生活之中,即便是千年已逝,它們依舊風采不減,令當下的我們膜拜不已,這就是文物的魅力,藝術的魅力

也是數千年來,人類智慧與文明的魅力!

《諸事如意》限量版陶塑

規格:長48cm*寬25cm*高17cm

《諸事如意》陶塑作品簡介:

吉祥生肖,華夏文明。在己亥豬年到來之際,國畫大家陳永鏘先生與陶藝大師馮志偉先生跨界合作,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呈現中華文化綿延數千年的恆久魅力。以水墨靈魂,成就泥土的厚德,《諸事如意》是主題,也是願景。

本作品限量99件,10隻形態各異、活潑健壯的豬寶寶圍繞著豬媽媽,形象靈動逼真,更採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石灣陶塑胎毛技法,使其毛感細膩。作品底部是一片代表傳統審美韻味的蕉葉,寓意家大業大、事業順達。整件作品既有藝術基調,又極具生活氣息,表達了我們對家國昌盛、福祿長久的美好祝福!

現已接受預定

(紅字為已售號碼)

特別號碼:

特別號碼:

訂購請撥打諮詢熱線

陳永鏘簡介

廣東南海西樵人,一九四八年生於廣州,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一九七三年以來,作品歷次入選全國美展,七十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代表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畫冊二十九本,文集四本,詩集二本,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及國務院辦公廳、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廣州白雲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等收藏。

馮志偉簡介

廣東石灣人,國家人社部職業資格認定的陶瓷雕塑行業一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佛山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幼蒙熏陶,熱愛文化藝術;及長眾藝;初研彩繪,後習陶藝。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潛心陶藝創作近三十年。一九九五年創辦【陶雅坊】工作室(即馮志偉陶藝工作室),於業界頗有名氣。

其創作風格獨特,手法能工擅意,細則精雕細琢,美輪美奐;大如雕塑屹立,震撼感強。作品得形有神,題材廣泛,菩薩羅漢、文臣武將、飛禽走獸,均無不能,能無不善,動靜俱宜。其藝術追求勇於創新 ,善於求變:觀音系列作品既傳承石灣傳統,又吸收壁畫、石刻的風格特點,安寧、慈祥、悲憫、逍遙等各型各態,得圈內美譽【觀音王】;五虎將系列獨闢蹊徑,大雕塑味濃重,力量感強烈,為石灣藝壇首創;對藝術探索孜孜以求,佳作不斷。媒體排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保持平常心,以寬容處世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