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壽衣置辦風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段時間未在「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聊民間喪葬風俗了,這篇文章來說說。

生老病死,是人都躲不過的,所以沒有必要忌諱死亡。中國人對這一點,其實看得很開的,特別是有老人的家庭,過去都會早早預辦壽衣什麼的,準備那一天的到來。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現代壽衣店)

壽衣,俗稱「送老衣」,是人在世間穿的最後一套衣服,必須準備的。

因為是生前準備死後穿的,故稱「壽衣」,就如生前置辦的棺材稱為「壽材」,是一個理兒。準備壽衣有講究的,一般選在有閏月的年份為老人置辦壽衣,並在閏月里做好。這裡面的講究不言而喻,閏月不常有,討口彩哪年哪月也輪不上穿這套壽衣,寓意老人家長壽。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穿上壽衣)

置辦壽衣的風俗,在先秦時已流行,並成為中國古代一種禮制。

《禮記》是春秋戰國時期禮制的彙編,其中的「喪大記」卷,對當年的喪葬風俗有詳細的交代,所用壽衣的尺寸、式樣、里、面顏色、圖案等都做有說明。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壽材)

古代等級嚴格,不容錯差,壽衣也不容含糊,要「依制殮服」,不同身份者著不同的壽衣下葬。民間壽衣,相對簡單,但也有講究,壽衣顏色一般男藍女紅。

過去民間有點條件的,男用壽衣一般為藍色綢面棉袍,顯得莊重;紅青寧綢馬褂;內衣亦白布褲褂;頭戴瓜皮小帽;腳穿白布棉襪。女用壽衣要鮮艷些,一般用紅綠兩色大襟褂子,配上大花裙子,多作新娘打扮。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收殮)

現在的壽衣又變化了,西裝、裙子都用上了,頗為時尚。

置辦壽衣,要考慮家運恆昌和子孫後代興旺發達因素。過去,壽衣無論內衣,還是外套,衣服上都不釘鈕扣,只用帶子系。因為不吉利啊,「鈕子」即「扭子」,與子孫不好;而「帶子」就很吉利了,意思是後繼有人。

還有,不論窮富,壽衣不用緞子來做,「緞子」諧音「斷子」,大不吉。衣服面料一般用厚實一些的春秋面料,不用夏天衣料。置辦的件數必須是單數,不能是雙數,以避免「重喪」。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辦喪事)

要注意的是,壽衣一定不能是皮毛貨,即使突然身故之人,收殮時也要扒下來,換上布料壽衣。老話說,身著皮毛下葬,來生會轉世為身上長毛的牲畜。

同樣的民俗原理,死人穿的鞋子也不能是皮鞋,且必須是布底。

壽鞋一般是元口鞋,鞋底要釘線疙瘩,稱陰間走路不打滑,不跌跤。女壽鞋底一般要綉荷花,或貼剪紙荷花,幫子上綉小狗小鵝,寓意是「小鬼小鬼你莫拉,奶奶腳底有大荷花」;「小狗小鵝,攙著奶奶過河。」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明朝壽鞋,考古出土)

做壽衣還有一個忌諱,忌袖子短。無論男女,壽衣的袖長一定要長一截,蓋住手指。老話說亡人手指伸在袖口外,後代不是做賊,就是討飯。

壽衣不要準備襯褂襯褲,送老不能穿,只穿小棉襖,外套大棉襖,外面再罩一件大褂。為什麼不能穿襯褂襯褲?迷信認為會讓後代人丁不旺,受窮。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壽衣)

而穿壽衣也要講究,在人活著時做好,在將死前穿上,不要等斷氣後再穿。老話說,死後穿衣,亡人帶不走。斷氣時穿什麼得什麼,穿新衣得新衣,穿舊衣得舊衣,光著身子死在被窩裡,就是赤身而去,這最不吉利。

為什麼要在趕在咽氣前穿上壽衣,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死了很快會僵硬,不太好穿。

穿上壽衣後,要在頭下枕金線綉蓮花的「平金枕」,還有同樣圖案的腳枕。

喪俗中,壽衣的袖子為何必須長一截?老話的說法比較迷信

(壽枕:上面腳枕,下為頭枕)

民間過去流行自製「雞鳴枕」,這是一種白布枕,其形狀是中間凹下,兩頭翹起,狀如雄雞,左邊做雞頭,飾以紅冠,右邊做雞尾,取「雞鳴天曉,大夢覺醒」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帝王陵有一座最為盜墓者所惦記,裡面藏寶無數
漢朝時養豬殺豬很賺錢,但肉價不穩定,明朝時豬肉消費流行了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