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既然明朝君臣們關於蒙古問題的決議已定,冊封俺答汗的程序很快啟動。

隆慶五年(1571)三月,由明穆宗隆慶皇帝正式下詔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同年五月,在大同得勝堡外舉行冊封儀式,不僅對俺答汗封王賜印,而且還授予俺答汗的弟弟老把都、兒子黃台吉等人都督同知之職,其餘子孫弟侄各依地位高下,授予指揮同知、僉事、正副千戶等職,共授軍職112人之多。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俺答汗與其餘蒙人首領共4人上台宣誓稱:「漢人兵馬80萬人,蒙古兵馬40萬人,從今日開始立定法度。我蒙古新生幼兒直至成年,新生馬駒長成大馬,終生不可侵犯中國。如果有哪一家台吉入塞為非作歹,我們要革去他所領兵馬,不讓他再管事。其他部落首領入塞做了壞事,就把他的老婆孩子、牛羊馬匹都剝奪了,賞賜給別的部落。」宣誓已畢,將誓言寫在紙上,燒成紙灰向天撒去,表示對天立誓。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然後雙方就明蒙之間的一些具體事宜進行了約定,比如如果有蒙人逃入明朝,該如何處理,而明朝邊民逃人蒙古,又該如何處理,雙方邊境居民如有紛爭,涉及財物,應當如何追賠,如果在紛爭之中打死打傷人,應當按哪裡的法律解決等等,均做出了規定。至於貢使一事,大致說定在每年春天馬瘦之時,由大同左衛入塞,同時也限定了使團人數和使者賞例。由於這一年的貢使時間已過,同意蒙古使者在九月來訪。邊市也議定在大同得勝堡、新平堡、宣府張家口堡、山西水泉營、延綏紅山堡、寧夏清水營六地開設,具體時間將在使臣來訪之後,擇日開市,為期1個月。每處邊市蒙古可以駐軍300人,明方駐軍500人,負責維持治安及貿易秩序,交易蒙方主要提供金銀、牛羊馬匹、皮毛、馬尾等物,明方則提供布帛、糧食與鐵器。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明蒙馬市圖

從這些條款中可以看出,此次明蒙開通互市的規模遠較當初庚戌之變時議定為大,也說明了雙方均有足夠的誠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俺答汗此次與明朝立約互市,使得蒙古右翼三萬戶與明朝開始了一種非常緊密的互動關係,終明之世,右翼沒有再與明朝產生大規模的衝突。

明朝在宣府到甘肅一線向蒙古開放11處馬市。土默川盛產的牛、羊、馬匹、木材、裘皮,換回了內地的布匹、棉花、茶葉、農具和日用百貨。從隆慶五年(1571)到明末的六、七十年間,從蒙古輸送到中原地帶的馬匹就有300多萬匹,其他畜產品不計其數,蒙古地區也得到了需要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隆慶皇帝

自此明蒙邊境數十年無大衝突。通貢互市加強了漠南蒙古草原與明朝的經濟文化聯繫,結束了蒙古與明朝長達二百餘年的戰爭局面,使蒙明邊界呈現出一派和平繁榮的景象,譜寫了蒙漢民族友好的新篇章。

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疏稱:「三陲晏然,曾無一失之警。境土免於蹂踐,生民免於虔劉;客兵不調,帑藏不發,即邊費之省不下百餘萬,即胡利之人不下數萬。縱使虜酋明歲渝盟,而我中國今歲之利亦已多矣。」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美岱召泰和門石匾,落款有「大明金國」

隆慶四年(1571)俺答封貢,蒙古右翼三萬戶與明朝之間建立了比較緊密的隸屬關係。每年冬至,明循例遣使「頒大統歷」,這是所謂「奉正朔」的標誌。順義王的承襲亦須經明朝冊封。俺答汗所建「金國」,從此冠以「大明」,稱為「大明金國」。

雄主俺答汗(十二):彪炳史冊的順義王與大明金國

蒙文版《阿勒坦汗傳》


蒙文版《阿勒坦汗傳》這樣描述了隆慶五年的封貢:

其后土謝圖阿勒坦徹辰汗於白羊年(辛未、隆慶五年)四月間,

以諸弟喀喇沁昆都楞汗、永謝布之岱青諾延、鄂爾多斯之徹辰諾延為首,

右翼三萬戶行兵逼近漢國,

為平等議和駐紮格勒哈勒噶外邊。

漢國王蘇朗等大小官員聚於額魯之內,

漢國大明汗尚蒙古阿勒坦汗以綏王尊號,

賜效力和平之諾延以都督里呼將軍之銜,

分別授名號於維護無垢和平之諾延與官員。

頒發金印與金字黃書,

給予大量金銀等財物,

和虎豹貂獺等各種皮裘,

以及寬敞的蟒緞裘衣等各種衣服。

可汗為首三萬戶諾延提其所好時,

給與多種奇異的封賞不可數計,

年年月月不斷貢我所需,

令人滿足稱心如意。

鄂爾多斯萬戶於都爾波勒津浩特蘇朗所轄口外,

精英土默特之格根汗於察罕浩特蘇朗所轄口外,

喀喇沁、永謝布另於米揚浩特蘇朗所轄口外,

大受封賞買賣互市之情如此這般。

此次會盟中為消弭對和局的疑慮,

蒙漢兩大國一再聚會,

灑酒祭祀共同說誓於長生天,

從此和局確立之情如此這般。

(系列之十三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五):回來了,可是很鬱悶,很窘迫
雄主俺答汗(十):明朝外交的勝利 一場大戰消弭無形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