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界畫」大師你「太皮了」,贈人的畫卷上為啥都是風箏線?

「界畫」大師你「太皮了」,贈人的畫卷上為啥都是風箏線?

郭忠恕像

五代末宋初著名畫家郭忠恕,字恕先,又字國寶,河南洛陽人,七歲能寫文章,後周時期「舉童子及第」,曾參加過專門為兒童舉辦的科舉考試「童子試」,後被朝廷召為宗正丞,兼職國子監書學博士。

郭忠恕因「爭忿朝政」,被貶為崖州司戶,「秩滿去官」。從此淡出官場,在「岐雍、陝洛」之間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宋朝建立之後,郭忠恕被朝廷徵召,再度踏入仕途,任職國子監主簿,越發「縱酒肆言」、「譏諷時政」,被貶到登州,死於赴任的途中。

郭忠恕「工畫山水」,還精通文學,善於寫篆書、隸書,尤其擅長「界畫」。「界畫」是一種以界尺為工具的繪畫技法,多用於描繪建築物。郭忠恕畫的「樓觀舟楫」都十分精美絕妙,「咸取磚木諸匠本法」,尺寸精準。

雪霽江行圖

郭忠恕畫石頭像李思訓,畫樹類似王維,他畫樹木和建築物,王士元就給他補充人物,兩人配合默契。北宋書畫界極為推崇郭忠恕,把他的畫作譽為「神品」,號稱「一時之絕」。

人們爭相收藏郭忠恕的「界畫」,很多王侯公卿紛紛邀請他,奉為上賓,好酒好肉殷勤款待,然後在牆壁上貼上精美的絹綢,希望得到大師的真跡。

因為有人熱捧,郭忠恕也樂在其中,整天遊走於富貴人家,賦詩飲酒,海闊天空地神侃,興緻上來了,就畫上幾筆。郭忠恕有個毛病,他作畫全憑自己心情,遇到強行索畫的人,就會勃然變色,甩袖子走人,愛誰誰,誰的面子都不給。

柳龍骨車

陝西岐山有個富家子弟,非常喜歡郭忠恕的作品,就托關係走後門,好歹把老郭請到府上,上頓山珍海味,下頓甲魚大閘蟹,令郭忠恕吃得開心,喝得滿意。

一個月過去了,富家子弟實在忍不住了,就拿出一匹素絹,央求老郭給來一幅長卷。郭忠恕本來就看不上土豪暴發戶,一聽他的話就極為不爽——嘿!拿老子當奴僕使喚?

可是「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畢竟在人家吃住了一個多月,好歹得給畫上幾筆。老郭強忍心中的怒火,抓起畫筆,在素絹末端畫了一個小孩兒,上端畫了一隻風箏,中間十多米長的地方,就是一根風箏線,畫完之後,丟下畫筆,拍拍屁股揚長而去。

富家子弟看著這幅長卷,目瞪口呆,眼歪鼻斜,氣完犢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最隆重的一場葬禮,空前絕後,皇帝親自主持,二十餘人殉葬
雍正皇帝對官員要求高,清廉是本分,不是最高標準,瀆職、不作為堅決不容忍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