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培養自律的孩子,幾歲是關鍵?

培養自律的孩子,幾歲是關鍵?

自律,這個詞語這幾年被越來越重視起來。

有人會問它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要一個天性需要解放的孩子去自律?

其實,這樣的擔憂只是看到了約束的一面,卻忽視了自律的本質。

自律的本質並非束縛人的天性,而只是幫助一個人進行自我管理,反而有利於認識並且釋放真正的自我。

只是,要一個孩子去自我管理談何容易?

你看那些煙酒上癮的大人,要他戒掉煙酒,簡直要了命一樣。

他們甚至跟你說,「不抽煙喝酒,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你還能說什麼呢?

可以這樣說,培養孩子的自律比培養大人自律要容易。

而且培養年齡小的孩子自律比培養年齡大的孩子要容易。

前幾天在書上看到一句特別有意思的話。

小時候都挺有趣,長大就不一樣了。

因為年齡越大,一個人的毛病越多,而且越難改。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律,要儘早。

國慶長假的時候,帶小小魚回老家。

因為回去的幾天有很多事要處理,所以我們往往一出門就是一整天。

帶著孩子不方便,就讓他一個人在家,由我奶奶照看。

老人已經78歲,腿腳還算靈便,但要看好一個五歲多的孩子,還是會吃力。

每次我跟小傢伙叮囑,約定了一些規矩。

之後就匆匆出門了。

晚上回來後,奶奶說他懂事,不會亂跑到馬路上,只是一個人安靜地玩沙子。

也沒有一直待在電腦前看動畫片,看一會就會關掉,去外邊玩。

我知道在老人眼裡,看到的全是他的優點,有些小問題肯定當作沒看見。

但總的來說,我知道他在電視時間和零食方面,不會太放任自己。

只是要做到完全自律,肯定還不行。

因為偶爾遇到好看的動畫片,真的會忘記時間。

而遇到自己超愛吃的,也忍不住會多吃一點。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因此而放棄孩子自律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自律,幾歲是關鍵?

在談論年齡前,我們先看看目標。

如果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就得先明白自律的一條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

那在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適的時機。

因為0-3歲,孩子需要父母傾注大量的愛。

而且這個時候,你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們需要的愛都沒有滿足,你告訴他要去先承受痛苦?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

母嬰關係則是重中之重,決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歲之前便已奠定。

所以在頭幾年,可以盡情地去愛孩子,培養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只是注意別打著愛的旗號去溺愛孩子,養成壞習慣。

愛與規矩並不衝突。

而到了3-6歲的時候,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

他們會開始表現出強烈地證明自己能力的意願。

而且開始在遊戲中制定規則,並且樂於接受管束,不像兩歲時那樣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

可以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

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

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

培養孩子的自律,父母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給大家幾個建議:

1、首先父母要努力自律,管理情緒,做出榜樣。

自律的形成,並非來自嚴厲的管束,而是來自愛。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發脾氣,並非出於教育的目的。

而僅僅是發泄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和焦慮的情緒。

真正的自律來自榜樣的示範、愛與陪伴、尊重。

父母本身在行為習慣上就要反省。

當然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小嗜好。

我們可以切割,也可以保留。

可以選擇出現的時間,出現的方式。

比如你愛一部劇,可以在孩子睡著後追一會。

不要帶著孩子一起追啊!

因為孩子一鬧,你肯定會妥協,讓他看動畫片,而且很難管束。

2、其次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能遵守承諾。

真正能自律的人,一定是童年對父母的依戀得到足夠滿足的孩子。

我曾見到一個親戚的孩子,他的爸爸對他非常嚴格,經常對他的行為指指點點。

特別是他爸媽離婚之後,家裡的情況更加糟糕。

爸爸的脾氣更壞了,甚至在喝酒之後對他大打出手。

罵他說不是因為他的緣故,他媽媽也不會離婚,不爭氣的你沒人想要。

後來他開始逃課、早戀,在外邊混。

他爸爸束手無策,也不想管他,說把義務教育上完就不管了。

有一次。我遇到他在一個親戚家做客,跟他聊了一會。

「你馬上要畢業了,有什麼打算呢?」

「沒打算,我們這號人,被打死了都沒人管。」

他一個朋友在一旁插嘴說:「你女朋友會管你的。」

他沒說話,可見並不想多談。

「你還是要繼續讀書好一些,先苦後甜。」我勸他。

「不要跟我說這些大道理了,活一天就舒服一天,未來對我來說太遙遠了。」

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

一個少年跟你說未來遙遠而不可靠,可見他內心的迷茫和苦楚。

他的內心從來就沒有感受到安全,他拿什麼勇氣來扛眼前的苦,又有什麼勇氣來等待姍姍而來的未來呢?

對這種孩子來說,他們無法形成自律,因為他們不敢去等待,也不敢去相信。

3、父母能忍住,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能做的事,鼓勵孩子去做,千萬不要去代替。

因為你的替代,只會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

還有很多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自我管理。

因為他們早就被媽媽託管了。

什麼都被媽媽安排好了,只要照做就成。

凡事都交給了父母去安排,還需要自我管理幹什麼呢?

這樣的孩子,就無法發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難獨立起來。

當有一天,孩子問我們,為什麼要自律?

我的答案是:孩子,你不可能天天快樂,也不會一生都快樂幸福。

總是會有一些問題和麻煩找上你。

因為苦難才是人生的本質。

我希望給你一顆積極、溫暖、勇敢的心靈。

而且你要學會自律,因為它能幫助你去面對這苦難重重的人生。

自律當然是痛苦的,比如你的各種慾望,都會跟你的意志力對抗。

特別是心智還沒成熟、意志力薄弱的時候,反抗更為激烈。

但是我會一直陪著你,一起走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遠嫁的姑娘,熱鬧是別人的,這4點希望你握在手裡
孩子犯錯可別再打了,說這5句話就有很大效果!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