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賣國賊」毀了兩個「書法家」

一個「賣國賊」毀了兩個「書法家」

鄭孝胥書法受歡迎超乎想像

鄭孝胥,留「名」史冊、為人所知的多是他特殊的政治身份。作為一個著名書法家,這個身份卻是鮮少有人提及。實際上,他在民初上海的書法界,可謂是名重一時。

鄭孝胥(1860年-1938年)是福建閩侯(今福州)人,字蘇戡,一字太夷,號海藏。他是清光緒八年(1882)的舉人,一生仕途變動頻繁,所歷的大小頭銜也有一籮筐。

鄭孝胥早年習書,以帖學為主,學「館閣體」,臨習唐人楷書用功至深。在入內閣後,開始極為用心地書學顏真卿。不過,他並非直接取法顏書,而是借徑錢南園、何紹基、翁同龢這三位大家。其後數年,他又兼習柳公權、蘇東坡、米芾等唐宋諸家的書法。他主張「楷隸相參」,將楷法和隸法相融合,也就是取碑、帖之長化為己有,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面貌。

鄭孝胥的書法以楷書和行書見長。他的楷書,初以唐楷為根基,後來,參六朝碑刻之法以增強其楷體的骨力。在結體上,他創新求變,將魏碑的扁勢拉長為縱勢。雖然他的楷書吸收了碑版書法厚重、生拙、大氣的特點,但其早年館閣體的習慣已根深蒂固,因此他的楷書點畫工整,結構嚴謹,一直保留著精麗、勻稱、潔凈的風格。比如,他的《宜園記》,書寫非常認真,其書法橫劃極細,豎撇捺起落收放,墨守成規。我個人認為,鄭氏的楷書價值並不大。他的楷書,有一種硬筆書法的感覺,猶如現在的鋼筆臨摹字帖。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學鄭氏楷書而立大名的,足見後人不大會取法於他。

反觀他的行書,境界要高得多。鄭氏的行書以楷書為起點的,不過因為行筆較快,擺脫了楷書拘謹的羈絆,從而可以隨心所欲、心手合一。他的行書,將唐楷各家筆法,如張裕釗書法、瘦金體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了橫肩外聳、折腳內收的風格;字形結體多呈瘦長之勢,中部收縮緊結,橫畫左輕右重,豎畫有內收之勢。鄭孝胥的行書,散發著逸氣;筆畫殺鋒、翻鋒,意斷而氣連;接筆轉折處,頓挫自然,富有節奏。整體的氣韻清剛、樸拙,矯正了趙之謙的飄泛、陶濬宣的板滯、李瑞清顫筆的弱點。

在民國初年,鄭孝胥書法受歡迎的程度,可謂是超乎想像。他鬻字滬上的時候,每年有兩萬兩的收入,同時的著名書法家,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都難望其項背、自嘆不如。

羅振玉國學造詣比肩王國維

羅振玉(1866年-1940年),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

說起書法,羅氏勤習篆、隸、楷、行、草書。所作的小行楷的題跋、對聯、條幅、中堂都非常的精嚴工穩。羅氏首創了以甲骨文入書,著有甲骨文字書法集等。他還將甲骨文、鐘鼎文、碑額、大小篆、秦隸書混寫,尤其是篆、隸、鐘鼎文混寫,書風規矩嫻靜,簡潔質古,秀穎醇雅,體態自然,華貴雍容,是廣東商承祚「商體」的源頭之一。羅氏一生多次臨習《西狹頌》碑文,康有為贊其「疏宕」;楊守敬譽其「方整雄偉」;徐樹鈞嘆其「疏散俊逸,別饒意趣」;梁啟超頌其:「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

羅氏還是一位鑒藏大家。他從1906年起收集甲骨,前後就收藏「二三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他還收藏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文物資料和字畫,而且還做足研究整理的工作。他的藏書樓「大雲書庫」,內藏《大雲無想經》、碑碣墓誌、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50餘萬冊,讓人嘆為觀止。其他的,如青銅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數量也相當的可觀。羅振玉「每涉足廠肆,盡廉俸所入,搜求古物書畫,雖資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賈相競爭,但破銅爛鐵,在所不遺,往往批沙得寶,又人棄我取。」

不僅如此,他為保存中華傳統歷史瑰寶不遺餘力、貢獻突出。他為保存內閣大庫舊檔的八千袋藏書、奏摺、公文等,費盡周折;他力勸京師大學堂買下了敦煌藏經洞中殘存的八千件寫經捲軸。

羅振玉,一生名銜、貢獻無數。他是最早的甲骨文研究者,率先正確地判定了甲骨刻辭的性質及出土處之地望;他還是一位考釋家,考釋出了大量的單字;還是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敦煌學的奠基人;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等等。

羅的國學造詣極為深厚,可與王國維齊肩。他一生著作就有130多種著作,建樹豐厚。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序言》中寫道:「在中國文化史上實際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遺臣自任的羅振玉,特別是前兩年跳水死了的王國維……欲清算中國古代社會,我們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出發點了。」我們從郭沫若對羅振玉的評價,就可以了解到羅振玉對國學研究的成就及其貢獻。

中國式藝術評判

當下的民眾,對於羅振玉的國學研究貢獻,知道的不多。鄭孝胥作為一個著名書法家,了解人也不多。關於兩人的文藝成就,相關的研究論著也非常的少,只有寥寥數篇。這是為何呢?

中國傳統評價一個文人,徳、藝兩方面的修養都是要被考量的。徳不修,藝精亦無用,古代就有趙孟頫為例。雖然,趙孟頫在書法、繪畫上的藝術成就都很高,但歷史對他的評價一直是比較保守,皆因他的政治選擇,作為南宋遺臣卻受元朝封官,歷來文人都斥責他缺乏民族氣節。

而,鄭、羅兩人,在第一點的做人上,便有了瑕疵。鄭孝胥曾協助建立了偽滿洲國,並擔任了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可以說大權在握。之後與日本關東軍的代表武藤信義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承認了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羅振玉,在辛亥革命之後,逃至日本,參與策劃偽滿洲國的成立,並擔任了多種要職。二人在民族大義上都可謂有虧大節。

所謂的文質彬彬、內外兼修,這是中國式的藝術評判標準,自古如此。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墨池學院!Y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蜀素帖》這樣看,美的讓人感動
蘇東坡是怎麼叫板古人書法的?看完漲知識了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