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漫畫人間: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漫畫人間: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2018年10月25日,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館,桐鄉市人民政府, 上海黃浦區豐子愷研究會主辦,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博物館與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套作品、手稿、實物,將展示其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六個身份,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覽,力求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據悉,此次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由獨立策展人王一竹女士與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萬新華先生共同策劃。

嘉賓合影

天使童聲合唱團

開幕現場,由天使童聲合唱團小朋友演唱了四首歌曲,感動了現場所有人。當天使們的聲線唱出長亭外...古道邊...現場許多人不禁熱淚盈眶。讓大家不僅僅認識了漫畫家豐子愷,散文家豐子愷,還有音樂教育家豐子愷,這四首歌選自豐子愷先生當年執教音樂課的時候自己收集,整理,編寫的五六十首歌曲中的最有代表意義的幾首歌曲,通過孩子們的展示,給所有的朋友們全方位展示一個全面的豐先生,給大眾奉獻了一份試聽結合的文化饕餮。

豐子愷嫡孫豐羽開幕式致辭

開幕現場

中央文史館副主任趙冰表示,在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舉辦系列展覽,以珍貴的作品、史料回放他的藝術人生,正是對豐子愷先生最有意義的紀念。

策展人王一竹接受採訪

豐子愷嫡孫豐羽接受媒體採訪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漫畫家、教育家,是一位在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一生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和教育,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用畫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生動的筆觸書法家國情懷和赤子之心。豐子愷先生創作於抗戰時期的《大樹》畫冊,就是展示中華兒女自強不息、保家衛國、爭取勝利的真實寫照。豐子愷先生那些具有鮮明主題、豐富寓意、深刻內涵的作品,給人以教育和啟迪,他在諸多領域的造詣和業績令人欽佩和敬仰。今天以系列展覽紀念豐子愷先生,與質樸、率真、富有哲理、擁有不朽生命力的作品對話,就是對他為中國美術發展做出的獨創性貢獻的緬懷,就是對他的藝術精神和高尚品行的追思,也是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激勵。

豐子愷外孫宋菲君為天使合唱團導覽

豐子愷的嫡孫豐羽說,「世壽所許、定當遵囑」,這是90年前,家祖豐子愷先生對他的恩師弘一法師的莊嚴承諾。本著社會平等,關愛生命,人間慈悲、眾生大愛的一個情懷。豐子愷承諾,在恩師弘一法師50歲的時候畫50幅,60歲60幅,直到100歲100幅,一共六集加在一起是450幅的《護生畫集》宣揚人間的真愛。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之後,豐子愷遵守承諾,完成了第三、第四、第五套。第六套的完成相當地艱難,因為那已經是在文革爆發,豐子愷本身被打倒、批鬥、下放、勞改,身患疾病。在這個情況之下,他依然克服困難忍受病痛,每日清晨四時起身,在昏暗狹窄的日月樓亭子間,完成了這100幅的《護生畫集》第六套的著作,他對老師的承諾就是他的初心,他不忘初期,方得始終。1975年9月,當豐子愷辭世的時候,他相信應該沒有帶走對老師的遺憾。

上個世紀的前半葉,中華民族還是沉浸在百年的屈辱史之中,國難當頭山河破碎,豐子愷的選擇是攜兒帶女流亡他鄉,他寧願選擇跋山涉水不遠千里,顛沛流離去到西南重慶的大後方,也不願留在淪陷區故鄉身陷囹圄、苟且偷安,這就是他的家國情懷,這就是他的民族大義,這就是他一個中國知識分子顧窮守節的志氣。一路西行,在藝術的逃難之旅上他沒有消極,沒有消沉,而是用他的筆墨,繪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以備後人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奮發圖強。同時,他也用他的紙和筆,記錄祖國的山川壯美,中華的風土人情,以及民眾的同仇敵愾,用以激勵和鼓舞有識之士,和普羅大眾團結、堅持、共同迎接一個新中國的到來。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1898-1975),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師從夏丏尊學習國文。豐子愷的一生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美術及人文歷史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豐子愷的個人藝術風格在中國獨一無二,特別是他的繪畫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有著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他的許多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貼近現實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深受國人喜愛,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他的筆觸生動而富有韻味,質樸而又明亮率真,時常娓娓道來,於細微處探究人生,反映世態人情。被稱讚為「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豐子愷資料:

豐子愷生於清末,逝世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歷了中國古典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前半期,更涉身於中國傳統文化向新文化急速翻湧的大潮中,所以他的畫展顯的不止有傳統中國畫的精髓,更為中國畫開出了新面貌,新風格。最突出的是他充滿古趣的畫中人物都穿上了現代人的衣裝;有的畫的題署直接用上了英文,如My Sweet Home; Kiss; Broken Heart.這些畫都呈現了中國人間的「現代相」。 豐子愷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華的藝術家。他對漫畫,散文,美術與音樂教育以及翻譯都有傑出的成就與貢獻。他是日本古典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可比為日本的紅樓夢)的第一位中文翻譯者,他的散文以《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名世,為同時代的朱自清、巴金、葉聖陶等所推美。郁達夫甚至說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豐子愷的深厚廣博的人文修養使他的漫畫在平淡中見深沉,寫日常生活的畫中常寓人生哲理的隱喻。豐子愷的漫畫不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現代表現,豐子愷的漫畫是中國現代的「人文畫」。

豐子愷的漫畫最有他個人的面目,是充滿「豐子愷味」的,但在他六十年的藝術生命中,中日兩位藝術大師都對他有過不一般的影響。一位是他的恩師和皈依師李叔同,也即是藝術上高華飄舉的弘一大師。豐子愷的人生觀與藝術品格都受到弘一大師的熏染默化,他對弘一終身孺慕不渝,他的「護生畫集」就是與弘一大師合作的,1948年,豐子愷到廈門南普陀後山,訪弘一大師故居和他親植的楊柳,作了《今日我來師已去,摩挲楊柳立多時》一畫,師生之情,躍於紙上。另一位對豐子愷漫畫產生影響的是日本的竹久夢二(1884-1934)。夢二是日本大正浪漫派的畫家,「夢二式美女」 風靡一時,他是日本新浮世繪的代表,創造了東洋人物風俗畫。豐子愷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留學扶桑,在一書肆中看到了竹久夢二的書《春之卷》,產生了雙重的「感動」。他說:「夢二的寥寥幾筆,不僅以造型之美感動我的眼,更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豐子愷與夢二生前未曾有一面之緣,但他與夢二有一世的心靈感通。豐子愷的漫畫,特別是以詩詞入畫的精品,固然都是戛戛獨造,匠心獨運,但無一不富有「造型之美」與「詩的意味」,真正達到了「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境地。夢二與子愷都是詩人畫家,兩人都有一個詩化人生。豐子愷與竹久夢二的邂逅不能不說是中日繪畫史上的一件世紀性的美事。漫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在中國出現的新「畫種」,豐子愷非必是中國漫畫最早者,但他的漫畫問世後,就為上自學者、文士、下到中小學生所接受、歡迎、珍愛。豐子愷無疑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與奠基之人。1924年,豐子愷26歲,畫了一幅《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刊載在《我們的七月》雜誌上,發表後,被鄭振鐸看到,有「驚艷」之感,他說:「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卷上的蘆薕,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之後,鄭振鐸就向豐子愷要了幾張畫,發表在他主編的《文學周報》上,並冠以「子愷漫畫」的題頭。子愷漫畫從此聞名於世,(見豐陳寶,豐一吟著《爸爸的畫》,三卷,卷一,(P22-23)。也自此,豐子愷的名字與中國漫畫分不開了。豐子愷畫了半個世紀以上的畫,他的畫許多都發表在報紙,畫報,月刊與雜誌上,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進入了人間的千家萬戶。子愷漫畫無遠勿屆,子愷畫家無人不曉,這是中國畫史上前未之有的。

關於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

為紀念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分別在香港(2場)、杭州、北京及豐子愷故鄉桐鄉舉辦豐子愷系列大展。此次系列展由獨立策展人王一竹女士、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萬新華先生策劃。五場展覽的主題各有不同,呈現豐子愷先生立體多維的藝術人生。為全面還原系列大展的全貌,特別出版兩套精裝畫冊,分別是:《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教惟以愛——豐子愷的藝術世界》,畫冊囊括系列展覽的豐子愷作品及師友作品。

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

時間:9月25-10月3日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賽馬會廳

展覽內容:9月25至10月3日,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賽馬會廳,舉辦了【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在香港本地反響十分熱烈,引發。展出40幅竹久夢二的作品與80幅豐子愷作品,展品分別來自日本竹久夢二伊香保紀念館及豐子愷家族。展覽試圖探索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有識之士選擇留學日本的原因;以及豐子愷留學日本時,日本社會的風貌。豐子愷於1921年,抱著成為洋(油)畫家的理想遠赴日本遊學,在舊書攤上邂逅竹久夢二的畫冊《春之卷》,得到靈感後回國創作著名的《子愷漫畫》。展覽圍繞著豐子愷為何鍾情學習竹久夢二的繪畫,以及他與竹久夢二繪畫風格的共同點和差異等話題,按五個版塊進行整合梳理,包括:大時代下的中國與日本;竹久夢二對豐子愷的觸動與豐子愷的學習;竹久夢二的藝術;豐子愷的繪畫;竹久夢二、豐子愷的繪畫之差異比較。通過此次展覽使觀眾迅速理解豐子愷這位於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開啟民智的藝術先鋒,並傳播善愛的繪畫予大眾。

當時明月在—豐子愷文翰家珍

嘉德學術觀摩展

時間:9月29-10月3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內容:9月29日至10月3日呈現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當時明月在—豐子愷文翰家珍】嘉德學術觀摩展,豐子愷家族六十件家藏書法精品為首度露面,展覽擷取平凡生活里的點滴感悟,展示豐子愷在文學、詩詞、藝術、翻譯等方面多方位的修養和才華。他的作品是對於時代的傳神寫照,他的淡定氣度,不寵無驚,既屬於過去,亦屬於現在和未來。展覽將豐子愷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書跡文翰擇要甄選而出,分為豐子愷書畫、前賢的詩、自作詩、雜詠、長卷、日文節錄、文字遊戲、信札幾部分,詩詞音律、人情煉達、紙短情長,閃耀著哲理的光芒。豐子愷對人間情味有獨特領悟,他傑出的語言天賦令其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便翻譯了日本古典文學經典《源氏物語》,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華使得其將世間百態以圓渾的筆觸勾勒而出,個性鮮明而富有感染力。

此境風月好—豐了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

時間:10月10-11月11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此境風月好——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10月10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杭州作為豐子愷曾長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展出豐子愷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珍貴文獻120件, 展覽分為器識文藝、藝術人生和新月如水三大板塊。其中豐子愷先生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珍貴文獻120件,全面展現了豐子愷的藝術人生。因展覽反響熱烈,浙江美術館將展覽延展至11月11日結束。

策展人王一竹在解讀浙江美術館的展覽規劃時,表示展覽是從三個部分呈現。第一單元:器識文藝。豐子愷先生在自己撰寫的文章中提到了三位老師,他們為其未來的人生之路鑄造了完善的人格,為其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夏丏尊先生是文學與翻譯,弘一法師則是音樂和美術,竹久夢二的繪畫風格取借。弘一法師對豐子愷提出的要求是「先器識而後文藝」,先有高尚的情操,才有足夠的藝術格調。三位老師的影響下,導入第二單元,他的藝術人生,在美術、音樂教育、設計、翻譯、文學等各方面都有很高建樹。這次得到豐子愷家族的大力支持,我們能通過大量實物資料看到豐子愷先生曾經做過的事情,比如《緣緣堂隨筆》的手稿、翻譯《源氏物語》的手稿、豐子愷設計的100多本民國時期的書籍……這些事情足以讓他在各個方面都稱之為「大家」。這幾個板塊,我們也能從他的不同側面,了解進過五四運動洗禮後的中國文人的「新」,從而窺見當時教育的一些端倪。豐子愷的朋友圈太強大,民國同時期半數文化名人都與他有交往。所以第三單元:新月如水。大量的老相片、老信札呈現繁榮的藝術圈交往的生態鏈。因為得到桐鄉豐子愷紀念館的鼎力支持,最末,我們有機會用一組作品突出1985年豐子愷逝世十周年,為緣緣堂的重建,華君武、李可染、趙朴初等人都呼籲並捐贈的作品,這是關於「人走茶不涼」的故事。

我自愛桐鄉—豐子愷藝術省親展

時間:11月9-12月9日 地點:桐鄉博物館

策展人王一竹在採訪中表示,桐鄉展很特別,開展的11月9日正好是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日,在二十世紀的藝術家中,如豐子愷這般無論是文學創作中還是繪畫作品裡,執著地強調熱愛家鄉、享受家庭生活、喜愛孩子的藝術家並不多見。「我自愛桐鄉」將藝術家置於鄉情與鄉愁上,初步勾勒出這位從桐鄉石門鎮走出去的少年,如何成長成一位知名藝術家的生動過程,並充分展現豐子愷終生熱愛家鄉的濃濃情意。展覽分兩個單元:豐子愷的藝術人生和豐氏家學。在作品的選擇上我們有特殊的考量,一定展以前沒在桐鄉公開展示過的。其中《給恩狗的畫》,是豐子愷先生給幼子豐新枚先生創作的,畫的內容是新枚先生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題跋的文字必須用桐鄉方言來念,這批作品以前沒有到過桐鄉。想像一下,這批作品用鄉音讀出時,趣味一定比我們的感覺更豐富。愛孩子,愛家鄉,是豐子愷先生的最大特點,他的七位兒女和諸多孫輩,在學術上都有諸多成就,可謂「學霸家族」,在整個展覽的準備中,我們就多次得到「學霸家族」方方面面的支持。這種中國人的家族文化與家庭教育,正是我想在桐鄉呈現的。豐子愷先生的孫子豐羽博士,收藏著豐子愷先生與幼子豐新枚的400多封通信,父子通信中都要填詞賦詩,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涵,其中包含了豐子愷先生對幼子的叮囑,還有對時事的看法與洞見,與《傅雷家書》的風格不同。這些信件背後,既有父子情深,也用鄉情塑造大時代的切入點。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有煙花哦

推薦一個好玩的公眾號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沒有藝術審美的家,又如何安置的了你的靈魂?
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花界人間》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