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老師談:唇乾怎麼破 ?這不重要!取穴思路更重要!

老師談:唇乾怎麼破 ?這不重要!取穴思路更重要!




接昨天頭條文章



唇部:干、脫屑、紅腫、開裂、癢痛、糜爛.....





西醫叫「唇炎」。




中醫叫「唇風」:

是因風熱濕邪外侵,或脾胃濕熱內蘊,上蒸口唇所致,以口唇紅腫、痛癢,日久破裂流水,或脫屑皮,或有嘴唇不時瞤動為主要表現。




了解一下


然後忘掉上面的內容




如果我們家人嘴唇出現了「干、癢、脫屑、開裂、口腔潰瘍....."我們怎麼艾灸取穴呢?




按照「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則,先找到那條經絡從嘴唇或者附近經過。




人體只有12正經(心、肝、脾、肺、腎、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查找起來是很方便的!學懂也很方便。




下文關於經絡穴位的知識點均來自於我們公眾號的

「穴位查找」。







我們找到胃經從嘴唇旁循經而過。

如上圖

,左右2條胃經正好把嘴唇包住。



我們看看《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上是這樣描述胃經的:「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入上齒中

,還出夾口,

環唇

,下交承漿......

(我們都有白話文翻譯的)




我們就要考慮在在胃經上找穴位!找哪個穴位呢?既然是干癢痛、開裂,我們可以找胃經上的

滎穴---

內庭穴,因為「滎主身熱」。




我們艾灸內庭穴吧,隔姜灸左右各5壯。



等、等、等,上面還說了胃經

「入上齒中」

,那麼以後上牙痛也灸內庭穴!




這就是最基本的取穴方法。




PS:下牙痛灸大腸經上的滎穴---溫溜穴。









我們這時就認真說說唇乾的問題。




有了唇乾我們首先取嘴角處,胃經上的地倉穴、內庭穴;




《諸病源候論·緊唇候》

有道:脾與胃合,胃為足陽明,其經脈起於鼻,環於唇,其之脈絡脾,脾胃有熱,氣反於唇,則唇生瘡而腫也......




因為脾胃相表裡,脾開竅於口,那麼唇乾還跟脾經的熱有關,我們可以取

脾經的滎穴--大都穴




如果這3個穴位灸了以後,好轉不明顯,說明腎陰虛,你可以把大都穴換成三陰交。




最終取穴及艾灸方法:

地倉穴左右各5分鐘,隔姜灸內庭穴、三陰交左右各5壯。




如果嘴唇癢,灸完後用芝麻油調配艾草灰塗抹嘴唇,2個小時後搽乾淨。




一天一碗銀耳羹,不放糖。







3個艾友關於胃經的留言:




1,

我50歲,額頭長了很大一塊黑斑,臉頰也有黑斑。特別是額頭與嘴唇兩邊的黑斑最為明顯,便溏;子宮有肌瘤......




額頭跟唇邊都屬胃,胃經虛,氣血不足,色素容易沉積;肝火也大。




2,

我姐姐平常胸口特別涼,膝蓋以下到腳踝冷到疼,每次艾灸的時候涼氣都跑到胸口,要涼很久。




看看胃經的循經線路就知道,同樣是典型的胃經虛寒引起的;艾灸中脘穴、足三里;如果艾灸後胸口涼,加灸膻中穴20分鐘。




3,

我父親,六十二歲,上頜有潰瘍,喉嚨深處也有潰瘍,用藥很多,都不好,他的舌頭是那樣。




上頜、喉嚨都是胃經循經而過的地方,胃經有火就會這樣;腎經也從喉嚨經過,灸三陰交、內庭穴、湧泉穴應該可以好。




各位艾友要記住: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一個艾友7歲的女兒,嘴唇有潰瘍、有囊腫,還去醫院割過一次囊腫,最近又長出來了;媽媽反映:我們孩子身體狀況都好,就這個問題。




最後我們客服「壓榨」來一點信息:舌尖,大便2天一次,偏干。




我們從上圖還可以看出

孩子的牙床不好

,這些都是脾的範疇,說明孩子脾經有虛火,跟孩子飲食上多食高脂高熱的食物有關。




給孩子艾灸

身柱穴、肚臍

各10分鐘,艾灸一天休息一天。




媽媽應該每天在孩子肚子周圍按照順時針方向揉腹30圈,一天2次。




同時可以用山楂、麥芽、雞內金、麥冬各10克泡水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艾灸 的精彩文章:

這個部位,捏一捏,能調全身問題
卵巢早衰的艾友的自述:感恩艾灸,感恩生活!

TAG:學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