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時隔十二年安倍再來,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時隔十二年安倍再來,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原標題:時隔十二年安倍再來,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安倍來了。12年前來北京時他剛剛成為日本最年輕的首相,現在的他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並有可能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時隔七年,日本首相再次訪華,這是中日關係重返正常發展軌道的證明,也是中日關係邁向新階段的重要一步。


資料圖:2018年9月12日,習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見安倍晉三。(圖源: 新華網)


「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有責任共同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這份來自今年9月份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談的關鍵共識,從戰略高度將中日關係從競爭轉為協調,構築起兩國進一步發展合作的戰略基石。


中日是當前世界總體和平的受益者,也是維持持續和平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在中東地區和平諸如伊核等問題上,中日和美國的觀點並不一致;中日是世界繁榮,尤其是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的受益者,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


安倍嘗試將美國拉回TPP的努力破滅之後,逐漸意識到與中美貿易戰一樣,美國不僅僅是要縮小日美貿易赤字,而且要徹底打開日本市場,同時逼迫日本按照美加墨協定的樣板,控制包括干預匯率在內的競爭性貨幣貶值。


李克強同安倍晉三一道參觀中日經貿合作成果圖片展(圖源:中國政府網)


當然,日本國內也存在著另外一種擔憂,按照特朗普的風格,誰也無法保證美國對華政策會不會在元首峰會後突然轉圜。


美國的做法,作為國際形勢變化的重要背景,當然會對中日兩國產生影響。但由此簡單說是特朗普把中日關係迅速拉近,則忽略了兩國發展的內在因素。2017年中日貿易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中國赴日遊客達到736萬人次,兩國人員交流邁上1000萬人次的台階。


在面向未來發展的諸多領域,中日都展示出了全面合作的態勢。能否在「中日高層經濟對話」的框架下建立面向未來發展的核心領域,並且就產業間交流與企業間務實合作鋪平道路,決定了兩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李克強與安倍晉三共同出席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圖源:中國政府網)


中日關係如欲致遠,必先行穩。從經濟領域看,當前世界經濟處於後危機時代的調整期,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過程中貿易投資增長放緩,債務問題和貨幣利率風險增大,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跌宕起伏,不論是誰在這樣的背景下都難以獨善其身,都必須做好風雨同舟的準備。


從軍事安全領域看,現存兩國領海、島嶼、防空識別區等爭端難以短期徹底解決的情況下,兩國已經就避免出現偶發性衝突建立「海空聯絡機制」進行了長期努力,此次訪問應該就不同級別熱線連接、艦艇互訪、海上搜救協定等達成更多一致。


中日之間的確橫亘著眾多問題,曾經阻礙中日關係深化的敏感問題今後仍有可能激化。但如果兩國領導人有意願超越這些議題,中日關係長期友好發展始終是可望又可即的。

安倍訪華能否推動中日關係進入嶄新階段?有人會質疑日本倡導的「印太戰略」是對中國的圍堵,有人會重提當年安倍的自白,「友好只是手段,國家利益才是目的。」


幾年來安倍已經多次承認,日本和中國是無法切斷的關係,中國和平發展對日本來說是重大機遇,中日兩國對於世界和平繁榮具有巨大責任。作為身系億萬國民重託的政治家,安倍應該超越一時一事的權宜之計,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登高望遠,去探索兩國之間可持續的、不輕易受第三方和突發因素左右的穩定信賴關係。(來源: 長安觀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抗癌藥降價成效顯現
中秋當天月餅價格腰斬 黃牛五折急甩月餅券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