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分裂那麼久,為什麼是到了宋朝才安定下來?全因此人存在

五代十國分裂那麼久,為什麼是到了宋朝才安定下來?全因此人存在

原標題:五代十國分裂那麼久,為什麼是到了宋朝才安定下來?全因此人存在


泱泱大唐倒下之後,中國陷入了長期分裂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由於長期的戰爭,不僅貧苦的農民沒了活路,許多原本生活還過得去的富豪也不免家道中落。有的只能勉強果腹、有的甚至淪為街頭乞丐,萬貫家財統統化為泡影。


有一位年輕人便是因為家境拮据,不得不投靠遠方親戚,他的姑父見他為人謹慎老實,便讓他打理家中事務。為了幫補家用,他還走南闖北地外出經商、販賣茶葉。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小小的茶葉販子,竟成了中國日後上百年局勢的奠定者?這個不同一般的年輕人,就是郭榮——我們熟知的周世宗:柴榮。



▲柴榮影視形象

一、相識貴人,少年成材

周世宗本姓柴,出生在河北邢州柴家莊。顯而易見,柴家當年在地方上也是聲明顯赫的大人物。可是到了五代十國年間,連年刀兵使得柴家日漸衰落,很快便難以為繼了。柴家不得已,只好讓年輕的柴榮去投奔自己的姑姑。


柴榮的姑姑嫁給了一個名叫郭威的人,這個郭威身材魁梧、力氣過人,是當地節度使身邊的親兵。柴榮在郭家的時候,受到郭威的影響,也開始學習武藝。郭威見這個小夥子精明能幹、武藝又好,恰巧自己膝下一直無子,便將柴榮收為養子,讓其改姓為郭。



▲郭威影視形象


由此,郭榮棄商隨養父從戎,開始在刀光劍影的沙場搏殺。養父子兩人齊心協力,為後漢的建立開疆拓土,也因此,當後漢建立之後,郭威官至宰相,郭榮也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家一時顯赫。


可沒想到,後漢皇帝劉承佑慢慢猜忌漢人大臣,密謀殺害郭威郭榮一家。而後,眼看著自己的家人倒在了劉承佑的屠刀之下,郭威郭榮無奈地揭竿而起。又因為父子兩人是沙場猛將,於是很快就把自己輔佐建成的後漢給推翻了。


自此,郭威稱帝,是為周高祖。



▲柴榮


父子情深,郭威登上皇位之後,馬上便指定了郭榮為自己的繼承者,立為儲君。值得注意的是,當立儲君時,後周文書上所用的表述是「郭榮」而不是「柴榮」,也就是說「郭榮」才是周世宗官方認可的名字,而不是「柴榮」。那個背井離鄉、不得不寄人籬下的柴家小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等到郭威離世之後,郭榮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後周的皇帝:周世宗。

二、登基大位,征伐天下

郭榮登基之時,正是年富力強的壯年人,雄心勃勃的他希望用三十年的時間「擴天下、養百姓、致太平」。困苦的少年經歷,使他痛恨過去統治者那種腐敗剝削、痛恨異族侵略者對中原大地的恣意妄為。因此,他立志要改革圖新、平定天下。好巧不巧,剛登基不久的郭榮就迎來了自己立威的對象:契丹人。


公元954年,北漢勾結契丹人南侵中原。周世宗作為皇帝,本不應親自上戰場,但他不顧大臣反對,執意親自率軍來到高平征討。而之後的事實也證明,如果沒有周世宗親自披甲上陣,後周估計危矣。



自唐朝以來,契丹人就屢犯中原,其當時彪悍的戰鬥力,乃至五代十國時期都讓中原政權印象頗深。因此,當兩軍相遇、戰況危急時,後周軍隊中便開始有畏死的戰將臨陣脫逃。但當軍陣開始潰散、士氣日漸低落之時,郭榮仍然冒著箭雨督戰,這一行為大大振奮了後周軍隊的士氣。最終,郭榮也不負眾望,率軍成功打退了契丹人的進攻,一戰在國內樹立了威信。


但是,這場大勝卻沒有讓郭榮開心起來,因為那些貪生怕死的將軍拍馬逃命、士兵潰不成軍的景象,無時不刻不在他的腦中回蕩,讓他深深地反感。為此,趁著勝利,郭榮對軍隊進行了一次大整頓,首先就是將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被軍法處置。除此之外,他還提拔了一批作戰英勇的將領,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影視形象


儘管對將領進行了一次換血,但是當郭榮一想起周軍在高平之戰中差勁的戰鬥意志時,還是讓軍旅出身的他非常頭疼。他深知道,如果士兵們的素質不提高,即使換再多的將領也無濟於事。於是,他命令趙匡胤重新募集壯士,選錄那些優秀的人,組成禁衛軍。而這支禁衛軍也沒有辜負郭榮,成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強兵。


秣馬厲兵之後,郭榮開始了「擴天下」的大計。他首先派出軍隊西征後蜀,經過一番頑強的戰鬥,收復了秦、階、成、鳳四州之地。隨後又指揮部隊討伐南唐,數次大破唐軍。

周軍數百艘戰艦在長江上奔騰,浩浩蕩蕩,一直打到今天的江蘇省,打到南唐皇帝連連求饒,與後周劃江為界,江北全部歸於後周。不僅如此,南唐還自削帝位,改稱「江南國主」。能打得敵國連皇帝都不敢做了,這種戰績在歷史上估計也實屬罕見。

三、天妒英才,收復燕雲成遺夢

然而,正當天下大勢日趨穩定之時,郭榮依舊念念不忘北方的契丹人。他們霸佔了北方許多土地,讓郭榮如鯁在喉。


為此,郭榮於公元959年又一次親自挂帥,揮師北上討伐契丹。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北伐順利得令人難以置信:寧州、鄚州、瀛洲……各地刺史見了周軍,紛紛投降歸附,那些把守關隘的敵軍也將城門打開,向郭榮俯首稱臣。


這次出征僅四十二天,周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三關三州十七縣的地盤。如此大的戰果,讓郭榮信心百倍,決定一鼓作氣,打到幽州,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計。


可就在這時,命運對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史書中記載:郭榮看到自己北伐順利,在瓦橋關登上高台,眺望自己盛大的軍容。恰在此時,一些百姓帶著酒水和食物來到軍營犒勞部隊,郭榮也便很自然地和百姓交談起來。


郭榮問:「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啊?」一個老百姓回答說:「這裡世代相傳說,叫做病龍台。」郭榮一聽,非常不開心。自己作為皇帝,不就是「龍」嗎?今天竟登上這病龍台,實在是不吉利,於是騎著馬離開了。


就在郭榮騎上馬不久,他忽然想起此前民間流傳的那些話,說皇上要去幽州,古時候是燕國的地盤。這燕與「煙」諧音,皇上本姓又是「柴」,柴薪遇上煙火,不就被燃燒了嗎,這次出征,必定不能成功的。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的是天命,離開病龍台後不久,郭榮真的就生病了,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他趕緊班師回朝,但還未能捱到京師,便已魂歸故里。此時,才是他登基的第六年。


想當年,郭榮一統天下勢在必得,無奈天妒英才,這個年輕有為的皇帝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郭榮不僅對外討伐連連得勝,在施政治國上也得心應手。他改革吏治、與民休息、限制佛教、整頓文化。原本在戰爭中奄奄一息的後周,在他的治理之下,慢慢恢復了生機,難怪史家評價他為「五代第一明君」。


郭榮的皇帝生涯雖然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是他的統治使得後周國力迅速發展,成為了當時中國土地上最強大的政權。後來陳橋兵變,趙氏取代了後周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而這一切的功績,都是靠郭榮打下的基礎。


因此可以承認,周世宗郭榮對於歷史發展,確實立下了一份大大的功勞。怎奈,天妒英才。如果當初郭榮沒有英年早逝,那或許就沒有陳橋兵變,也沒有後來趙氏兄弟的杯弓蛇影了。而後照此推測,或許中原政權就能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夙願,也就不至於兩宋400年間的厲兵秣馬了。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參考資料:


《五代後周禁軍考述》張其凡


《五代政權遞嬗之考察:兼評周世宗的整軍》張其凡

《論周世宗的改革及其歷史意義》徐明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馬其頓方陣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你認為只有長矛步兵那就錯了
古代城池被攻破時,為何多數為守軍選擇突圍,而不願意巷戰?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