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在印尼支付市場,Grab 還能追的上 Go-Jek 嗎?

在印尼支付市場,Grab 還能追的上 Go-Jek 嗎?

編者按:本文作者 Nadine Freischlad,原文標題INDONESIA CRUNCH | Go-Pay versus Ovo – Is this where Go-Jek falls behind?

如果有關注平台型商業模式崛起的話,Go-Jek 和 Grab這兩個 APP 能不斷給你驚喜。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拓者。從網約車 Uber 的模仿者到業務涵蓋移動支付、購物和各種按需定製服務的「Super App」,Go-Jek 和 Grab 創全球的先例。如今,我們已經不能說它們是東南亞版的 Uber 了,因為這兩家公司正逐漸像中國的 Super App 微信靠攏。

與 Grab 相比,Go-Jek 在創新方面更加大膽。

從計程車聚合 APP 到 網約車平台,Grab 走的是一條相對保守的路。很長一段時間裡,Grab 都是東南亞首選的按需出行 APP,Grab 自己似乎也滿足於這一現狀。同時,Go-Jek 在印尼拓展業務,開通的服務讓人應接不暇。用戶可以用 Go-Jek 的 APP 預約按摩師、買票、租卡車,當然,還有被使用最多的一個功能--點外賣。Grab 是在很久之後才宣布要對接各類不同服務,打造 Super App。

在支付方面,Grab 也比 Go-Jek 晚了一步。Grab 的策略和 Uber 類似:簡化綁定信用卡流程,實現自動支付。

但銀行卡從來不是 Go-Jek 的關注重點,它看中的是移動支付。Go-Jek 的 APP 有移動錢包功能,用戶可向錢包充值,然後用餘額完成支付。由於印尼持有信用卡的人很少,有卡的人也不放心在互聯網上使用,Go-Jek 的策略被證明是正確的。

而 Grab 在一段時間後才拿出應對方案——與第三方移動錢包 Ovo 在印尼達成合作。

那麼,問題出現了:凡事親力親為的 Go-Jek 有沒有可能因此在支付領域落後於 Grab?

Grab 在一段時間內才建立起支付業務,Go-Jek 的 Go-Pay 因此享有一定的先發優勢。Ovo 早期的用戶體驗做得很糟糕,但現在已經和 Go-Pay 不相上下了。 Ovo 還有一個關鍵優勢:用戶在 Grab 覆蓋範圍以外的地方也能使用其服務。

Go-Pay 是 Go-Jek 旗下的服務,目前尚未被拆分成獨立的 APP。由此可以發現一個規律:Go-Jek 傾向於自營,也就是說,它會自己招募、培訓和管理包括家庭保潔、汽車修理在內的各類服務提供方。

Grab 則選擇了直接將 Ovo 接入其平台,未來還計劃與更多第三方開展合作。例如,在食品雜貨領域,Grab 把運營交給了 HappyFresh —— 一家擁有多年運營經驗的公司。

Go-Jek 提供食品雜貨購買服務——直接派騎手去超市代買商品。但這種模式容易出現溝通錯誤,Go-Jek 已於近期暫停了這一服務,目前正進行調整。

Go-Jek 可能也會和外部食品雜貨配送商合作,Blibli 的食品雜貨板塊就是一個潛在的合作對象。Blibli 隸屬於 Djarum 集團,是 Go-Jek 的投資方之一。

此外,Go-Pay 的網路效應已十分強大,線上和線下的商家——無論它們是否已經在使用其它的電子錢包——終究會意識到,他們可能永遠繞不開這個平台,最終選擇接受。但我不這麼看。東南亞地區的交易至今仍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通過二維碼移動支付完成的。在現階段,我覺得沒有玩家敢說自己在這個領域有絕對的優勢。

另一邊,Grab 的平台策略已經十分明確清晰。相比之下,Go-Jek 的未來難免顯得有些黯淡。不過,在越南和泰國推出新品牌和 APP,又試水電影製作的 Go-Jek 也許只是又一次走在了別人前面。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奧迪自營的租車聽說過嗎?超級跑車R8也能送上門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