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正在受到塑料的威脅: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人體正在受到塑料的威脅: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食用海魚或飲用瓶裝水可能是人體內微塑料顆粒的來源。

食用海魚或飲用瓶裝水可能是人體內微塑料顆粒的來源。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科學家首次證實,人類的身體正在受到塑料的污染。在一個試圖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吃進去多少塑料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每一位參與者的糞便樣品中都發現了微小的塑料碎片。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關注的是自然界的塑料污染,但這項新研究顯示,人體也受到了塑料的威脅,一些塑料碎片會逗留在我們體內。研究人員對在人體糞便樣品中發現如此眾多的塑料顆粒感到震驚,他們指出,食用魚類或飲用塑料瓶裝水可能是主要的微塑料來源。


據估計,全世界的塑料製品有2%到5%最終會進入海洋。

據估計,全世界的塑料製品有2%到5%最終會進入海洋。


  環保活動人士表示,塑料危機的規模意味著人們「不可能」避免通過食物、飲水和空氣攝入塑料。這可能會帶來有害的影響,包括細菌感染、向體內引入有害化學物質、刺激腸道內層以及影響免疫反應等風險。

  研究第一作者、維也納醫科大學菲利普·施瓦布爾(Philipp Schwabl)說:「這是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的第一個研究,證實了我們長期以來所懷疑的情況:塑料最終會進入人體腸道。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對我們的身體意味著什麼,特別是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


  最小的微塑料顆粒能夠進入人體血管和淋巴系統,甚至能到達肝臟。「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微塑料在人體內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這堆人類健康意味著什麼,」施瓦布爾補充道。


塑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人類也以多種方式接觸塑料。

塑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人類也以多種方式接觸塑料。


  在維也納醫科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中,來自該大學和奧地利環保署的研究人員從參與者的每個糞便樣品中都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微塑料顆粒。這些參與者來自英國、芬蘭、義大利、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研究結果顯示,每個樣品都檢測出了微塑料,並且鑒定出了多達9種不同類型。最常見的塑料是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二者都常見於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材料中。

  該研究是一項涉及8名參與者的試點研究。在實驗室分析樣品之前,每位參與者都記錄了為期一周的「食物日記」。


  這些日記顯示,所有參與者都吃過用塑料包裝的食物,或者飲用過塑料瓶裝水;而且所有參與者都不是素食者,其中有6人吃過海魚。在糞便樣品中發現的微塑料大小在50到500微米之間,而人的頭髮直徑在17到181微米之間。


雖然《藍色星球》(Blue Planet)等紀錄片生動地展示了塑料對野生動物的破壞性影響,但我們還不知道人類健康受到的影響。

  雖然《藍色星球》(Blue Planet)等紀錄片生動地展示了塑料對野生動物的破壞性影響,但我們還不知道人類健康受到的影響。


  此前已經有許多人呼籲對塑料危機採取更多應對措施,包括停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微小的微塑料珠,以及塑料袋稅的引入等。據估計,所有的塑料製品中,有2%到5%最終會進入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吃到肚子里。科學家已經在金槍魚、龍蝦、蝦類和貽貝中檢測到大量的微塑料。

  今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微塑料顆粒已經成為「我們呼吸的空氣的一部分」。一項實驗室研究發現,來自8個大型超市的魚類樣品在放置於露天櫃檯之後,都檢測到了來自空氣的微塑料顆粒。人們一直認為微塑料對健康的風險主要來自食用被塑料污染海域的魚類,但該研究指出,空氣中也含有微塑料。


  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者公布了研究結果,並指出:「很有可能在食品加工的各個階段,或者在包裝過程中,食品被塑料污染了。」


  合成織物也是環境中微塑料的重要來源,因為來自我們衣物中的纖維會通過處理或未處理的污水進入河流,並最終進入海洋。施瓦布爾說:「塑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人類也以多種方式接觸塑料。我沒有想到每個樣品都呈陽性。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研究中的樣本量很小。」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生產和塑料污染的相關性非常高。因此,如果人類不改變目前的狀況,塑料污染的程度會進一步加深,」施瓦布爾補充道。

  「這是更加令人不安的證據,表明塑料在我們的環境中是多麼普遍,」地球之友組織政策負責人邁克·柴爾茲(Mike Childs)說,「現在似乎已經不可能讓人們避免攝入或吸入塑料污染物了。雖然《藍色星球》(Blue Planet)等紀錄片生動地展示了塑料對野生動物的破壞性影響,但我們還不知道人類健康受到的影響。」


  「這是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結果,顯示了塑料對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污染程度有多嚴重,」英國綠色和平組織的路易斯·艾奇(Louise Edge)補充道,「全球塑料問題已經完全失控。我們需要政府採取緊急行動,大規模減少塑料的使用,並確保我們使用的塑料都是必需的,並且可以被妥善回收和重複利用。」


  英國約克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阿利斯泰爾·博克索爾(Alistair Boxall)說:「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強調了人類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接觸到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近年來,隨著不當處理的大量廢棄物進入海洋,使微塑料成為許多媒體報道的頭條新聞。每年都有數噸的塑料垃圾無法回收或適當處理,最終進入了海洋生態系統。


  儘管科學家還不清楚微塑料進入水體的確切途徑,但塑料製品日常的磨損、衣物和地毯的碎屑等,都可能是水體中微塑料的來源。滾筒式烘乾機也可能是來源之一,尤其是它們都裝有露天的通風口。


  塑料可以在數千年時間裡不降解。據估計,海洋中可能已經有數以百萬計的塑料垃圾,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升。研究還表明,在每次洗衣機使用過程中,都會有70萬根塑料纖維被釋放到大氣中。


  由於微塑料顆粒很小,目前的水系統無法有效地濾除所有污染物。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人類沒有採取更有效的回收措施,那麼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將超過魚類。


  2017年9月的一項研究指出,全世界80%以上的自來水都存在塑料污染的問題。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稱,美國的污染比例最高,達到93%,黎巴嫩和印度緊隨其後。法國、德國和英國的污染比例最低,但也達到了72%。總體而言,全球數十個國家中,飲用水樣品受塑料污染的比例達到83%。


  研究顯示,在各種天然和人工製品,包括蜂蜜、糖、食鹽、有機肥料以及住宅的灰塵中,都可以發現微塑料的存在。科學家警告稱,微塑料體積很小,能夠穿透人體內臟器官。瓶裝水可能不是自來水的安全替代品,因為科學家已經在其中發現了微塑料污染的樣品。


  在眾多不同體型和形態的生物體內,目前也已經發現了微塑料污染的證據。它們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了生物體內。此前的研究還發現,微塑料會吸收有毒化學物質,然後釋放到動物的腸道中。(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祝賀!華人女科學家曹穎教授獲2018麥克阿瑟天才獎
人為什麼要打哈欠?關於哈欠,我們了解得還真不多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