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再晚也要回家

再晚也要回家

再晚也要回家

20多歲的時候,每次出差他都會遲歸。大部分會議或談判都會在一場歡宴中結束,此時能趕上的最早的一班車,到家也要後半夜甚至是凌晨了,一路上要忍受人困馬乏的疲憊,出了車站,夜班的士也不好叫,回到家,也睡不了一個囫圇覺,少不得還要聽她的抱怨,抱怨他回家的「動靜」太大,半夜驚擾了她。

他出差回來,開鎖,換拖鞋,從塑膠洗漱袋裡把牙刷牙膏剃鬚刀拿出來,拖凳子找浴袍,放洗澡水,這些聲音對小別數日的她來說,既是安慰又是干擾———喜的是他總算平安到家了,惱的是半夜回來,還像平時那樣重手重腳,不知道這是後半夜了嗎?不知道她身為班主任,每早六點鐘就要起床嗎?

一來二去,他急著坐夜班車回家的勁頭也就懈了。他27歲的時候,去山東開會,開完會借了朋友的自行車,去爬了泰山,還去荷澤看了牡丹,足足遲歸了三天,也不知道她在家擔了多少心。

轉眼他就滿40歲了,這些年,他經歷了孩子的出生與成長,經歷了岳母的重病與去世,經歷了生活的起起伏伏、生離死別,他現在,轉而成為一個戀家的人了。生活中的這些變故,拉近了他與妻的距離,讓他們越來越多地體會到「相濡以沫」這個詞的深意。

再晚也要回家

他出差的機會越來越多,原先坐火車輪船,現在都「打飛的」;原先住小招待所,現在公司規定他這樣級別的人必須住四星級以上賓館。他越來越多地體會到妻的勞碌和辛苦,以及妻兒對他的牽掛、依賴。他走時,冰箱是一定會裝滿的,她容易忘掉的事,他都用記事帖記好,粘在冰箱上,關照她交水電費啦,吃藥啦,給金魚換水啦,還有「別忘了給手機充電,讓我隨時能找到你。」

他變成了一辦完事就歸心似箭的人。想著她在家要為7歲的兒子料理三餐和功課,想著她是班主任,五十幾號孩子的喜怒哀樂……他就無法安心領受那些會議活動的附屬品:與會者一起出去旅遊一次,或者是沒完沒了的歡宴和娛樂。他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一到會上就讓會務組幫他訂最早的返程票,或者一到目的地就自己去買飛機票,紅眼航班也行,只要讓他早早回家。

他現在,對這個家庭熟稔到不開燈,也不會把盆花、傢具碰倒。輕手輕腳地開了門,深吸一口氣,家的味道是如此安恬寧靜,有著妻子手植的薄荷和吊蘭的味道,有著白粥和紅椒炒小脆魚的味道。她的紙條壓在大蓋碗底下,上面寫「知道你車馬勞頓,就想喝一口粥,我和兒子晚上也吃了粥。你洗澡,解一解乏吧。」他的毛巾已經曬好,睡衣柔和地疊放在浴室門口,拖鞋也換了新的。他記得,臨行前她說舊拖鞋不暖和,自個兒把那雙有點掉絨的拖鞋拿去穿了。

他微笑,開了最小的燈,屏聲靜氣地換好拖鞋,去吃他遲到的晚餐。這一兩年,他越來越享受凌晨回家的這一刻,因為,最晚歸家也可以視作最早歸家,因為他可以,耐心地為妻兒準備一頓隆重的早餐。煮她最喜歡的銀耳蓮子紅棗湯需要至少兩個小時,而把兒子最喜歡的瓜仁紫米糕做好,也要一個多小時,等所有的美味都煨好蒸好,他已聽到門外牛奶瓶放入奶箱的磕碰聲,他把牛奶拿進來,放心去睡。

在朦朧中他略微聽到妻兒之間的歡欣對話。

「媽媽,是不是來了田螺姑娘?」

「不,是田螺爸爸來過了。」

「你為什麼沒有叫醒我與他見面?」

「我想,他是想給我們一個驚喜吧。」

讀完這篇文章的感受,是像喝了一碗溫熱的粥那樣妥帖——這是一種真實的、接地氣的、溫熱的愛情和生活。沒有甜言蜜語,沒有山盟海誓,愛是真實生活中的理解、寬容和相互幫助與扶持。愛是生活中的一份細心的關懷,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攙扶和支持。

愛情其實就是一種生活。與你愛的人相視一笑,默默牽手走過,無須言語不用承諾。繫上圍裙,走進廚房,為你愛的人煲一鍋湯,風起的時候為她緊緊衣襟、理理亂髮,有雨的日子,拿把傘為她撐起一片晴空……

本文選自《莫愁·智慧女性》,如果您還想閱讀更多文章,可以打開公眾號下方「雜誌訂閱」欄目,選擇購買您喜歡的《莫愁》雜誌,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打開「莫愁優選」小程序,選擇您感興趣的欄目——

莫愁優選

再晚也要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