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二、

絕待明妙者,為四:

01

一、隨情三假法起,若入真諦,待對即絕。故身子云:「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此三藏經中絕待意也。

02

二、若隨理三假,一切世間皆如幻化,即事而真,無有一事而非真者,更待何物為不真耶?望彼三藏,絕還不絕。即事而真,乃是絕待,此通教絕待也。

03

三、別教若起,望即真之絕,還是世諦。何者?非大涅槃,猶是生死世諦,絕還有待。若入別教中道,待則絕矣!

04

四、圓教若起,說無分別法,即邊而中,無非佛法,亡泯清凈。

豈更佛法待於佛法?如來法界故,出法界外,無復有法可相形比。待誰為麁?形誰得妙?無所可待,亦無所絕,不知何名,強言為絕。

《大經》云:「大名不可稱量,不可思議,故名為大。譬如虛空,不因小空,名為大也。涅槃亦爾,不因小相,名大涅槃。」

妙亦如是,妙名不可思議,不因於麁而名為妙。若謂定有法界廣大獨絕者,此則大有所有,何謂為絕?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今法界清凈,非見聞覺知,不可說示。

文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止止不須說,即是絕言;我法妙難思,即是絕思。

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亦是絕嘆之文。不可以待示,不可以絕示,滅待滅絕,故言寂滅。

又云:「一切諸法,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此空亦空,則無復待絕。

《中論》云:「若法為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

《法華》首云:「既得無生忍,亦不生無生。」無生即無生,是名絕待。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降此已外,若更作者,絕何物?顯何理?流浪無窮,則墮戲論。

乃是迷情分別,絕待不絕,非絕非待待於亦待亦絕,言語相逐,永無絕矣!

何者?言語從覺觀生,心慮不息,語何由絕?

如痴犬逐塊,徒自疲勞,塊終不絕。

若能妙悟寰中,息覺觀風,心水澄清,言思皆絕。如黠師子放塊逐人,塊本既除,塊則絕矣!

妙悟之時,洞知法界外無法而論絕者,約有門明絕也。是絕亦絕,約空門明絕也。如快馬見鞭影,無不得入,是名絕待妙也。

用是兩妙,妙上三法。眾生之法,亦具二妙,稱之為妙。佛法、心法,亦具二妙,稱之為妙。

若將上四種絕待約五味經者,乳教兩絕,酪教一絕,生蘇四絕,熟蘇三絕,此經但有一絕。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若開權絕者,無不入一妙絕也。

問:何意以絕釋妙?

答:秖喚妙為絕,絕是妙之異名,如世人稱絕能耳。

又妙是能絕,麁是所絕,此妙有絕麁之功,故舉絕以名妙。

如跡中先施方便之教,大教不得起。今大教若起,方便教絕,將所絕以名於妙耳。又跡中大教既起,本地大教不得興。今本地教興,跡中大教即絕。絕於跡大,功由本大,將絕跡之大,名於本大,故言絕也。又本大教若興,觀心之妙不得起。今入觀緣寂,言語道斷,本教即絕。絕由於觀,將此絕名,名於觀妙,為顯此義,故以絕為妙。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今將跡之絕妙,妙上眾生法;將本地之絕妙,妙上佛法;將觀心之絕妙,妙上心法。

前四絕橫約四教;今三絕豎約圓教(云云)。


法華玄義|(038)絕待明妙,藏通別圓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玉泉一音 道偉法師感言
法華玄義|(026)妙法前後,及出舊解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