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別看李總穿得樸素,那才是真的有品味

別看李總穿得樸素,那才是真的有品味

2018走到了快邁入11月的深秋,街道上多了很多穿搖粒絨外套的人們。

如果說前兩年風靡的絲絨材質透露一絲陰柔氣質而損失了一批「比較man」的人的青睞,那搖粒絨則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

儘管前幾年的時候,搖粒絨的秋冬單品就已經有走起來的勢頭,但在今年優衣庫發布Uniqlo U 18秋冬系列之後,這一和優衣庫有著很深淵源的面料正式宣告佔領大街小巷。

Uniqlo U 18AW

你以為今天我要聊搖粒絨?誒,不!咱們先來談談優衣庫,Uniqlo U有著這麼強勢的影響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身邊的追潮男孩、時髦女孩都表示多少被Uniqlo U的單品吸引到,比如想來一件當季的搖粒絨外套。其實搖粒絨不是什麼精貴的稀奇玩意兒,但Uniqlo U似乎有著神奇的魔力,看著並不複雜的設計和配色,秉持著所謂的「功能美學」,一點就著

Uniqlo U的走紅,關乎優衣庫的善於經營、巨大的商業影響力以及走上了鑽研科技面料的路,更和Christophe Lemaire這位前Hermès創意總監的設計思維脫不了關係。

Christophe Lemaire與Sarah Linh-Tran

「我不喜歡購買一些我三個月後因為不合時宜或是品質不佳可能就會丟掉的衣服,我不認為你必須每六個月就要改變你的衣櫥,優雅是我所追求的,它是面料的品質、裁剪、細節和顏色,但到最後,打造風格的不是衣服,而是穿戴的那個人,這是我覺得時尚不可或缺的特性,也是我最擅長的:幫助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制服,這是我的工作。」Lemaire曾在接受採訪時如此透露。

這也許能解釋Uniqlo U吸引人的地方——品質與細節。

Lemaire menswear 17AW

特定克重、支數的面料讓襯衫透氣的同時挺闊不變形;領口的弧度與大小、領子是固定的還是鬆弛的… 暗含巧思的裁剪令即便是看似基礎的外套怎麼穿都好看;偏暖的米白、本白,偏冷的明亮雪白,夾雜些棉籽殼斑點的白色面料… 看似基礎的白色也經過了精挑細選;怎樣程度的磨毛、水洗工藝能打造上身體驗最佳的觸感?原料同樣是棉花,棉纖維和黏膠纖維有什麼差別?而同屬黏膠的Viscose和Rayon選哪個才好呢?…

以上,設計師們可能調整了幾十次,才前前後後給大家安排得明明白白。

A.P.C.

那些看似「沒有經過設計」的好衣服,實則擁有著考究的面料與工藝、高級且獨特的設計語言,這也不僅僅是Uniqlo U所擁有的特質,所有注重品質的服裝品牌都(應)是如此。

倒不是說,擁抱簡約的同時意味著排斥繁複和精美、隆重和誇張,只是魔鬼住在細節里,造型複雜、圖案誇張的服裝吸睛的同時,魔鬼被揪出來就難一些。

Uniqlo U 18SS Detail

而那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往往在細節上更下功夫,更為注重服裝本身,也自然會更久、更頻繁的陪伴我們。自從Lemaire跟優衣庫合作之後,你動過多少次要去買Uniqlo U的念頭了?

Lemaire的設計總是舒適隨性,簡約而不簡單,充滿了effortless chic的法式氣息。說到法式簡約,就不得不提代表品牌A.P.C.(,儘管創始人Jean Touitou是北非突尼西亞人)。

Jean Touitou

「雖然A.P.C.每年發布的衣服可能看起來沒有什麼變化,有人說A.P.C.根本不算時尚,因為時尚應該是不斷改變。但我認為我們一直都很注重時尚,只是手法不同,其實尋找合適的比例比改變款式更難。」

非科班出身的Jean Touitou曾在Kenzo及Agnes.b手下工作,號稱當時的自己學會了開一家服裝公司的大小細節,唯獨沒有學會服裝設計本身。

一次旅行中的意外——丟失了行李箱沒有衣服穿,Jean逛遍了整條街卻買不到合意的衣服。受到刺激的Jean下定決心要自己做一個服裝品牌。

A.P.C. Jeans X KANYE

A.P.C.的全名為 「Atelier de Production et de Creation」 ,意思是「為生產與創造的工作坊」。

Base在巴黎,A.P.C.從做Standard Jeans起家,圍繞如何設計出讓人穿著舒適且合適的服裝、如何在最簡約的設計理加入最多的細節。

潮流icon們與Jean

儘管總被人詬病是無聊的Normcore、千篇一律彷彿都是基礎款,但這不妨礙A.P.C.經歷了30年的歲月,保持著簡約的風格且在沒有第三方投資的情況下擴張到了60多家店鋪的規模。

左右滑動查看

背後的創始人——年輕時酷愛搖滾的Jean依舊充滿個性,曾大放厥詞:「A.P.C.的競爭對手存在嗎?如果你覺得有,請告訴我」;一直堅持dress right(穿著得體)比dress perfect(打扮漂亮)要重要的多;辦時裝發布會、Party,在他看來都是多餘的浪費…

我個人喜歡簡約這個詞超過極簡,並且極簡主義(Minimalism)本就不能和現今的簡約主義划上等號。極簡好像多少跟性冷淡扯上了點關係,追求一種極致的「少」卻隱約流露距離感,有刻意的目的性。

而簡約則是有溫度的、隨性的,透過A.P.C.你能想像出一種回歸基本的、追求品質、細節不失真的樂活圖景,比起單純的賣出服裝,更多的是傳遞一種Lifestyle

談及Lifestyle,是不是會想到同樣是走簡約路線的,開了餐廳又開酒店、教導大家to go的,在全世界都有眾多粉絲的MUJI?似乎和法式簡約有著一些能說通之處。

MUJI TO GO

順便一提,A.P.C.在日本擁有21家專賣店,而在「大本營」法國是12家,美國僅有8家。

傳言A.P.C.的1/3總銷售額是日本市場貢獻的,怕並不是空穴來風。

Uniqlo U背後的Christophe Lemaire與優衣庫、日本市場表現優異的法國品牌A.P.C.… 看似簡約甚至簡單、沒有經過設計的設計,背後是怎樣的一套邏輯?

A.P.C. transmission 內頁

設計一詞,本是在19世紀末的工藝美術運動時期才逐漸明確的。現代設計的先驅人物John Ruskin在當時將藝術劃分為大藝術(偏形而上)和小藝術(注重功能、實用的工藝美術),說句人話就是,藝術Art和設計Design無法劃等號,需要區分。

Ruskin認為設計Design更應是功能至上、以人為本的,反對「為形式而形式」的設計動機。

MUJI的幕後推手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到:

「創意並不是要讓人驚異它嶄新的形式和素材,而應該讓人驚異於它居然來自於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如何更容易了解?如何令人更加舒適?如何更為簡單的傳達?如何才能讓人感動?」

原研哉

某種程度上兩位的觀點不謀而合。無論你是否覺得如此的basic會不會太無聊,但這確實在很大一部分群體中work。

這樣的思路可能是讓物品的設計乍看上去不那麼突出,但好的品質和細節的設計是經得起推敲的,能帶來優質的體驗,這種只有使用者才能全然了解的好,渾然不覺地融入日常中。

說回這兩年越來越火又人人都買得起的優衣庫。

不僅僅是Uniqulo U,優衣庫整體的產品結構發生了一些轉變。和三四年前相比,很多原本基本得太普通的服飾在領口、長度、面料上的悄悄發生變化,可買性提高了、整體都有些「輕度時尚」,同時依舊不存在「衣服挑人」的毛病。「Lifewear服適人生」概念的提出跟「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是相通的,且更多地往Lifestyle的層面靠了。

這就不難理解,Popeye的前主編,曾重新詮釋「City Boys」精神的木下孝浩選擇了加入優衣庫。

木下孝浩

看似沒有設計的設計,根本沒有在用力做「無用」的造型,轉而關注「場景」。

背後藏著的是拋棄特定時候煞有介事的隆重感,轉而營造散布在日常的儀式感,打造一種隨意但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畢竟所謂的流行、趨勢是稍縱即逝的,但精神內核、生活方式卻並不會。

作者:Luk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OF星球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你的第一塊G-SHOCK嗎?
為什麼你穿著Yeezy卻不再聽他的歌了

TAG:WOOF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