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嗎 | 頒獎啦

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嗎 | 頒獎啦

大家今天也要開心鴨。





上周六我們討論了網路暴力的問題:

你如何看待網路暴力?如何才能避免成為一個鍵盤俠?以正義為初衷的網路暴力是否應該?為什麼?




壹讀君精選了一些留言:




jade:

說一個例子吧。南方很多排屋小區,買了排屋的業主就會把房屋周邊的綠化帶也圈進來一起裝修,這樣平白多了十幾平的院落。曾經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這本質上屬於違建,因為綠化帶是公共區域,但是朋友說了一句話,如果我買了這棟,我也會這麼干。


所以網路暴力也一樣,

在你沒有能力的時候,比如買不起排屋,你會譴責侵佔公共區域的人,義正言辭,甚至能舉出一大堆道理。但是當你有了能力買了排屋,你就會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處於網路暴力的當事人位置,為了引導輿論,肯定會有意無意的放出有利於自己的甚至篡改的證據。


網路暴力之所以暴力,無非就是懷著所謂正義之心,說著最尖酸的詞,畢竟不花錢,還借著道德之名過了一把制裁的癮。




刷子:

 網路暴力很噁心,真的很噁心。微博上常常幾百層樓的評論點進去都不堪入目。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事情很片面,不足以作出判斷。以正義為初衷的網路暴力也不應當存在,路見不平一聲吼,聽起來很好,可是辱罵別人,甚至人事不相干的親屬詛咒別人去死,這就很過分了。鍵盤俠大可以幫助「弱勢」通過正途替自己維權,可是沒有,這樣做成本太高了。敲敲字叫人去死,轉發人肉信息使用電話轟炸,這種低成本的事參與的鍵盤俠才多。維護正義很好,可是網路暴力是不道德的,

那種問候人祖宗,帶髒字的咒罵,那不算正義,那只是在為自己庸常無奇的人生泄憤。




luonanwei :

 #看法#

人們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網路暴力就是一群盲目跟風的人以正義的旗號"殺人",他們會自己的"正義"感到驕傲,認為自己是一個"超人"。


#方法#我也經歷過網路暴力,因為曾經批評某國內偶像歌手抄襲,然後被一群粉絲辱罵,我自己卸載了微博。遠離傻逼是很有效的方法。對於網路事件,我覺得作為一個當代青年首先不要盲目跟風,對網路事件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也不要被一些營銷號帶偏。(我說一句,現在一個營銷號才是吃噴血饅頭最多的)


#是否#不應該,說句難聽的,就像馬蓉出軌,我們上去罵她,這是她的錯,可是她傷害到你本人了嗎?沒有,她會受到自己該有的懲罰,你上去罵一句只不過增加一時快感,真正應該做的是避免自己成為婚姻道德的破壞者。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周末愉快。




徐川 :

 李普曼在《輿論學》里提到「虛擬環境」概念,大眾傳播在頭腦中形成頭腦虛擬現實,和現實情況有很大反差。如果傳播者再扭曲現實,受眾頭腦中那個虛擬現實更離譜了。出現這種情況,

大眾就是被「議程設置」了

,說的白了就是被傳者操縱了。可見,做烏合之眾多麼的容易!




A櫻桃?? :

 #周末考+

人言可畏,說話要三思

。網路暴力至死的案例已經很多了。你以為的,未必是真相。

你只是選擇的看到了你想看到的一面

。理智,做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輕易選邊站隊。同時,強烈要求網路實名制。

不要以正義之名做最終傷害他人的事情,雪崩來了任何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




珂兒 :

 #周末考+我覺得對於我自己來說,最慶幸的莫過於在我開始接觸大範圍的網路文化之前,讀了很多書,其中包括烏合之眾,路西法效應,鍵盤俠們自詡為正義的代表,但是他們自己思想空虛,內心也知道自己是所謂道理不充足的那一方,所以才會用激烈,罵人的手段去表明自己的立場,不然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沒有任何價值的話語。所以避免成為鍵盤俠真的要多讀書,

無論什麼時候讀好書都不會錯的



以及這位在周日有後台的拉shi話題中脫穎而出的兄dei:




月光寶盒?????? :

 YDJ充分理解了自己廁所讀物的定位,對拉shǐ那條回答得尤其詳細啊!自家的話換個省水馬桶,就是存水位很低的那種。衛生紙撕一格,揭開成兩層(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鋪在shi君的必經之路和水面上,像紅毯一樣!接下來就是,讓shi君推開門走紅毯了。




壹讀君:

你對跨界的理解,很到位。


請以上幾位壹堆飯一定一定記得把

#姓名+聯繫方式+地址#發送

給壹讀君,壹讀君給你們寄禮物。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為什麼鷹科猛禽走路都「雕雕」的?




點擊圖片閱讀 |為啥逃犯都愛張學友?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

給壹讀君

點個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止咳糖漿竟然也有人嗑?
演唱會、KTV、蹦迪都OUT了,年輕人都在這狂歡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