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2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藝術人生」:有風骨 無媚骨

82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藝術人生」:有風骨 無媚骨


「楊潔導演的性格耿直,心地善良。她為人低調,一直強調,《西遊記》的成功,是大家的功勞。」近日,82版《西遊記》唯一攝像師王崇秋在北京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如此說到。

點擊進入下一頁

著名導演楊潔。王崇秋供圖

2017年4月15日,中國著名導演、藝術家楊潔因病辭世,大批親友、觀眾紛紛發聲表達哀悼之情。現在,仍然有很多人懷念她,不僅僅是因為她拍出了「霸屏」30多年的經典電視劇《西遊記》,也是因為她一身的風骨。

而在她的丈夫王崇秋眼中,楊潔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從未改變:貫穿了《西遊記》的拍攝過程,也貫穿了她的一生。

從小熱愛文藝 一心想拍電視劇

楊潔出生於河南信陽,從小就喜歡小說、戲劇和電影,但一開始卻不被父親允許。

她曾在書里寫過,「那時只有極少的機會,當父親外出的時候,我才能和母親一起去看電影」。

她把小說藏在書桌抽屜里,偷偷看,就這樣讀完了「四大名著」,以及《死魂靈》《戰爭與和平》《簡愛》等經典作品。12歲時,楊潔就背熟了林黛玉的《葬花吟》《問菊》等詩詞。

父親最終讓步了,決定把楊潔送到延安魯藝去學文學。此後的時間裡,她又進了華北聯大,而後又參軍,被分配到文工隊去當演員。1958年,楊潔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調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

點擊進入下一頁

楊潔導演在1979年首屆央視春晚導播台上。王崇秋供圖

「她原本是戲曲導演,也沒有上過什麼正規的電影學院。但就是特別想拍電視劇,業餘搞了一部《嶗山道士》,台里很欣賞,播出了。」王崇秋回憶。

這讓楊潔信心大增。所以,在1981年的11月文藝部的一個組長會上,當時的副台長洪民生突然問她:「楊潔,要是讓你把《西遊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她衝口而出:「有錢就敢,為什麼不敢!」

就這樣,楊潔成為82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導演,而這部經典劇作,也成為伴隨她一生的標籤。

拍《西遊記》數次遇險 曾差點跌落懸崖

1982年,試集《除妖烏雞國》正式開拍。為了拍好《西遊記》,楊潔花費了大量心血。王崇秋很了解妻子:「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她,喜歡干這個工作,有樂趣,別的她都不管。」

當時條件比較艱苦,楊潔在拍攝過程中幾次遇險,還有一次險些跌落懸崖。

「去張家界采景時,那兒還沒怎麼開發,爬到上邊去,都沒有圍欄這樣的保護措施。」王崇秋回憶,山上有個觀景台,掛著一棵迎客松,景緻極好。楊潔便想通過一個小斜坡下去看看,但沒想到下雨路滑,人一下就滑下去了。

幸虧半路有一節樹樁,掛住了她的衣服。後來當地招待所的人都說楊潔命大,因為順著斜坡再往下一點就是萬丈深淵,掉下去,連聲音都聽不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楊潔導演在82版《西遊記》拍攝中。王崇秋供圖

楊潔的劇組也不慣著演員,她要求大家都得能吃苦。不過,心疼主演臉上要一直帶著「模子」,連吃飯都受影響,她向領導打報告,給「悟空」和「八戒」爭取了每個月15塊錢伙食費。

「師徒四人」火了以後,有觀眾心疼他們跋山涉水不容易,卻很少知道,導演走過的路更多。

「劇組走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包括前期采景、選演員在內的很多事情,她都親力親為。」王崇秋說,為了不佔用拍攝時間,楊潔經常在晚上改劇本,那時候沒有打字機,改得很辛苦,但她從沒抱怨過。

「楊潔脾氣火爆、直,給領導打報告,也吵。但她都是為了藝術,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王崇秋回憶,《西遊記》火了,一向低調的楊潔婉拒了很多採訪,除非實在推不開,「她一直強調,《西遊記》成功是整個劇組的成功,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她身上就是有風骨,沒有媚骨。」

「新潮」的藝術觀

從藝術角度來說,楊潔的創作觀實際上很「潮」,也有不少創新之舉。這同樣體現在《西遊記》的拍攝上。

「對造型問題,有專家建議孫悟空造型要用戲曲的『勾臉』,但楊潔沒同意。」王崇秋回憶,正是楊潔的堅持,讓孫悟空的形象不斷「進化」,最終才定格為現在眾人腦海里惟妙惟肖的美猴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楊潔導演指導拍攝《趣經女兒國》一集。王崇秋供圖

唐僧,可以說是對原著改動最大的一個人物。書里的唐長老,動不動就要哭哭啼啼叫徒弟,可楊潔覺得,唐僧能夠去西天取經,意志必然十分堅定,這在電視劇里要有所表現。此外,她還用「即景吟詩」等幾個場面來表現唐僧的博學和文采。

「她對藝術是很包容的,大家都知道,《西遊記》的片頭曲使用了電音,當時曾招致專家反對。但楊潔覺得合適,就堅持要用。」王崇秋說道。

不講究物質生活 晚年關心時事

拍完《西遊記》後,楊潔又執導了幾部口碑不錯的片子,但名氣都沒有超過《西遊記》,就這樣一直到離休。晚年的楊潔,每天會上上網、刷刷微博,也挺關心時事。

火爆脾氣倒還是沒變。王崇秋笑著說,有一次楊潔想換個沙發,說了三次沒換成,便「威脅」道說,「再不換,我就把沙發扔出去」,「她就是在藝術上愛較真,對物質生活不講究」。

點擊進入下一頁

楊潔與王崇秋。王崇秋供圖

楊潔身體不太好,王崇秋成了家裡的「後勤部部長」,負責照顧老伴。她需要吃藥,王崇秋準備了一個盒子,告訴老伴「藍顏色里的晚上吃,上面白顏色里的白天吃」,有時回來一看,不是把早晨的葯當晚上的葯喝了,就是乾脆忘了。

「這方面她相信我,我也不願意讓她動。她愛熱鬧,喜歡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後來身體不行了,就不怎麼見朋友。」十幾年來一直為楊潔的病擔心,王崇秋患上了「焦慮症」,至今不能長時間用眼。

遺憾的是,去年4月份,楊潔還是走了,永遠離開了老伴兒和喜歡她的觀眾。有人說,這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想看戲,所以要把導演請過去。

今年,楊潔和王崇秋合著的《敢問路在何方——我們的西遊記》(珍藏版)出版了。王崇秋說,一來繼續講述楊潔沒有講完的故事,二來以此紀念我的愛人,也算是遂了心愿。

在楊潔去世一周年的時候,王崇秋給她寫了一封信,結尾只有一句話:「下輩子,我還給你當攝像。」(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霸道總裁」標杆張翰:塘主的鄉村愛情
雷蛇近期更新兩款靈刃筆記本:價格上更加親民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