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大唐名相拳拳愛國心 化作現存最早的地理總志

大唐名相拳拳愛國心 化作現存最早的地理總志

一代名相披肝瀝膽編撰這部地理總志,只想挽救走下坡路的大唐王朝。

作為傳統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地理志是關於古代疆域、政區、物產、地質、交通、風俗等內容的專業著作。古代地理志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正史所載,如《漢書·地理志》《舊唐書·地理志》;二是地理學專著,以全國性的總志為主,如《三國疆域志》、《元和郡縣誌》、《肇域志》等。古代地理志中,現存最早且公認編得最好的一部,系大唐的名相所寫。他嘔心瀝血編撰此書的目的,是為了挽救走下坡路的朝廷……

披肝瀝膽繪地圖

唐朝元和年間,藩鎮割據,各自為政,無視朝廷。大唐日漸衰微,呈敗亡之勢。面對這種局勢,宰相李吉甫夙夜憂嘆,心痛不已。

「想當年,漢高祖攻佔咸陽,丞相蕭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秦朝的歷史、地理典籍,了解全國的山川地勢、戶口虛實,最終幫助漢高祖定都洛陽,奠定大漢四百年基業。」深夜,長安城宰相府里燈火通明,李吉甫獨對寒窗,喃喃自語,大唐要重振雄風,必須採取軍事削藩;削藩必須了解對方虛實,如戶口情況、山川地勢,做到知己知彼。

想到這裡,李吉甫忙回到書房,精心繪製河北道魏博鎮六州的地圖。繪製地圖是他強項,這與李吉甫的家世和人生經歷有關。

李吉甫畫像。(網路圖)

他本是趙郡贊皇(今河北石家莊境內)人,父親李棲筠官至御史大夫。「官二代」李吉甫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尤其喜歡研讀歷史,對前朝史實典也故爛熟於心。這為他後來編寫史地典籍打下堅實的基礎。

出身名門,自強不息的李吉甫官運亨通,27歲就當上太常博士,49歲首任宰相,54歲再度為相。難能可貴的是,身居高位一直手不釋卷,「唐宰相之善讀書者,吉甫為第一人矣」(清孫星衍語),還筆耕不輟,編撰有《百司舉要》、《六代記》、《元和十道圖》、《元和國計簿》等典籍。

二次為相後,李吉甫把工作重心放在繪製全國地圖上,挑燈繪圖正是此時。

當時,河北道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得了重病,李吉甫向朝廷建議藉機收復魏博鎮,加強中央集權。為了讓朝廷充分了解魏博鎮的地理情況,他連著幾夜繪製了河北道魏博六州的地圖供戰略參考,並在圖下註明戶口、地勢等情況。

唐憲宗得到此圖後,非常高興,將它「張於浴堂門壁」(《舊唐書》)。812年,朝廷依據此圖收復了魏博鎮六州。

藩鎮割據中的魏博鎮六州。(網路圖)

初戰告捷,唐憲宗異常興奮,連夜召見李吉甫,希望他依照魏博地圖,編撰全國的地理總志。李吉甫回答「成當今之務,樹將來之勢,則莫若版圖地理之為切也」後欣然受命。

封建社會,讀書人最大的追求莫過於以死報君恩,李吉甫也不例外。已然染病的他不分晝夜地研究《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書,翻閱各地交上來的材料,嘔心瀝血地繪圖。813年,42卷本的《元和郡縣圖志》誕生。

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兒子吳元濟向朝廷請襲父職,妄圖繼續割據淮西。李吉甫建議藉機武力收復淮西,並願意獻上淮西地圖作參考。不料,他修訂完《元和郡縣圖志》的淮西地圖後就油盡燈枯,病逝府中。兒子李德裕將此圖獻給朝廷。感其忠義,唐憲宗給李吉甫謚號為忠懿。三年後,在唐憲宗的主持下,李塑憑淮西地圖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

李塑雪夜襲蔡州路線。(網路圖)

地理總志創新法

《元和郡縣圖志》以其內容豐富、體例創新而備受後人稱頌。

作為一部講述全國地理的總志,《元和郡縣圖志》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把當時藩鎮割據的「十道」(十個主要區域)進行分篇論述,這具有大一統的思想。書中對於漢魏、隋唐時期郡縣的變革都進行詳細記錄。

內容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元和郡縣圖志》首創描述區域的「四至八到法」。所謂四至,是指某區域東、南、西、北四面所到的地方;所謂八到,是指在四至的基礎上增加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一共構成八面所到的地方。這種用文字精確描述區域大小、交通狀況的專業方法,後來被《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記》等借鑒。

由於李吉甫寫《元和郡縣圖志》的目的是「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所以書中很多內容都體現了「經世致用」的道理。在經濟地理方面,此書記載了多種礦藏、農田水利等資料。比如邛州臨溪縣孤石山的鐵礦,書中寫「大如蒜子,燒合之成流支鐵甚剛」。這些記錄,可作為軍事上武器打造的重要參考。

《元和郡縣圖志》對後世最大的影響,莫過於首創較完整的地理總制體例。此書以鎮、府、州為綱,以郡、縣為目,分別記述各區域的戶口、沿革、山川、物產、古迹等,「起京兆府,盡隴右道,凡四十七鎮」,每鎮都把地圖放在前面。這種體例,既突出了疆域政區的主體,又使政治、經濟等自然要素集於一體,一目了然,便於查詢。後世的史書、方誌多採用這種體例。所以,學者們稱《元和郡縣圖志》開我國地理總志的先河,實是非常恰當。

《元和郡縣圖志》影印本。(網路圖)

名相佳作流千古

《元和郡縣圖志》雖然在朝廷收復藩鎮的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但到底無法挽救衰敗中的大唐王朝。隨著唐朝的滅亡,朝廷的諸多書稿也流落民間。三百多年後的1176年,南宋襄陽幕府張幾仲無意間從好友程大昌處發現《元和郡縣圖志》的文字抄本,異常欣喜。張幾仲字子顏,本是抗金「中興四將」之一張俊的兒子,從小喜歡研究史地典籍。他將地圖散佚的《元和郡縣圖志》重新整理,以《元和郡縣誌》刊刻發行於世。

此後,《元和郡縣圖志》在流傳過程中多有散佚,且傳抄有誤。清朝時,《四庫全書》收錄此書,並進行精心修訂。同時,不少學者對此書進行精心校勘,考證補遺,再行印刻。嘉慶時藏書家孫星衍全面校訂此書的各種版本,重新寫序,刊印行世。道光時學者沈垚(yáo)則精心編撰《元和郡縣誌補圖》,收入其作品《落帆樓文集》中。

再後來,戰火紛飛,國內許多典籍都毀於兵災,《元和郡縣圖志》也遺失了十多卷。1983年,在學者賀次君的精心編撰下,《元和郡縣圖志》收入《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並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不但參照《四庫全書提要》及孫星衍、沈垚等人的版本進行修訂,還收錄多位名人的序、跋、解題等,被譽為目前最全、最好、也最為流行的《元和郡縣誌》版本。

歷經千年,名相李吉甫其它幾百卷書目均散落風塵,唯有《元和郡縣誌》得以流傳至今,並隨著科學的發展重新發出灼灼光輝。李吉甫若泉下有知,自己心憂天下的瀝血之作雖然沒能挽救唐朝,但能有此結局,也必將笑慰!

賀次君編撰的《元和郡縣圖志》。(網路圖)

————————————————————————————

【參考資料】

1、二十四史之《舊唐書》,宋祁、歐陽修等編著。

2、論文《李吉甫與》,作者李志庭,《史學研究》,1984年。

3、論文《李吉甫和》,作者何珍如,《文史知識》,1985年。

作者:魏德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沒品+4chan笑話集:讓另一個男人騎在你身上,不就能更像男子漢了嗎?
無厘頭調查:你在淋浴時尿尿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