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本是清朝公使,提出一奇襲日本的可行計劃,卻被批為妄生事端

此人本是清朝公使,提出一奇襲日本的可行計劃,卻被批為妄生事端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明朝大臣金學曾向萬曆皇帝進言奇襲日本本土以解決「壬辰倭亂」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熱議。事實上,在「甲午戰爭」期間,也有一人和金學曾一樣,希望以偷襲日本來化解戰爭危機。此人就是清末著名維新思想家宋育仁。

「黃海海戰」場景復原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雖然北洋水師在黃海浴血死戰,但卻還是難逃戰敗命運,最終於威海衛全軍覆沒。不久之後,清廷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迫割地賠款。說起來,這一切本來是不會發生的,早在清軍於朝鮮半島遭遇潰敗後,大清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宋育仁就上書慈禧太后,要求購買歐洲先進艦船,然後以保護商隊名義奇襲日本本土。若是慈禧太后答應了宋育仁,恐怕歷史會就此改寫。遺憾的是,由於清廷對此持謹慎態度,宋育仁的建議並沒有被及時採納。

宋育仁舊照

說起來,宋育仁的計劃不無道理,作為清末著名的「維新派」人士、四川省「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若沒有一定把握,是斷然不會向慈禧太后上奏的。據史載記載,「甲午戰爭」爆發時,因駐歐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代其職,得知中日大戰後便上書朝廷:"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提出了打持久戰,用國力拖垮日本的計劃。

慈禧太后劇照

聽聞清軍在朝鮮遭遇慘敗後,宋育仁向朝廷發去電報,表示自己可以憑藉在英關係,幫助北洋艦隊購買小型艦船五艘、魚雷快艇十艘,然後僱傭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一旅偏師,假扮為澳國商團,以保護商隊的名義奇襲日本港口長崎和東京。在當時,澳大利亞屬於英王治下,其商會可以自募水手保護商隊航行,掛上英國國旗後,無人敢阻攔檢查,況且當時崇拜西方列強的日本更不會阻止澳大利亞商船靠岸。

19世紀末期戰艦舊照

為提高該計劃的成功率,宋育仁在上奏朝廷的同時還不斷聯繫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總督,希望這些封疆大吏能夠在慈禧太后面前幫他說些好話。除此之外,他還利用關係,與英國銀行商定了三百萬英鎊的低息借款,用以購買艦船和招募僱傭士兵,一旦清廷批准了自己的計劃,就能迅速組建軍隊進攻日本,緩解清朝目前所面臨的危機。然而還沒等清廷仔細考慮宋育仁的奇襲計劃時,宋育仁的頂頭上司——駐歐公使龔照瑗就已經返職。

李鴻章舊照

了解此事後,他以宋育仁「妄為生事」電告清廷,而當時清廷也已準備與日本罷兵媾和,李鴻章遂上書力反宋育仁提出的奇襲計劃。慈禧太后經過深思熟慮,以宋育仁"妄生事端"為由下旨召其回國,等候發落,宋育仁奇襲日本本土計劃就此胎死腹中。由於此事牽涉眾多,在英法等國公使的壓力下,李鴻章與慈禧太后不敢對宋育仁太過深究,只是將他的從二品使官降為四品閑職。為表壯志未酬之情,宋育仁後來將此事寫成《借籌記》並公佈於眾,每每談及此事,無不"撫贗私泣,望洋而嘆"。

參考資料:

《清季外交史料》《借籌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弼馬溫真的是個苦差事嗎?一些人因此平步青雲,甚至還被封侯拜將
古代劊子手工資究竟如何?秦朝最低清朝最高,實情令人唏噓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