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擁有6面雷達的T50戰機,探測能力是否比殲20更強?

擁有6面雷達的T50戰機,探測能力是否比殲20更強?

原標題:擁有6面雷達的T50戰機,探測能力是否比殲20更強?


在眾多軍事愛好者們的傳統印象中,機載航電系統向來都不是俄制戰鬥機的強項;當年以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動動作而聞名於世的蘇27「側衛」戰鬥機,就是因為傻大黑粗的雷達拖了後腿,難以發揮出最完美的戰鬥力。所以在國際軍售市場上,俄制戰機總是揚長避短,以炫耀機動性能作為主要賣點。然而進入五代機時代以後,毛毛熊悲催地發現了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隱身能力已經超過航電系統成為自己的更大短板,於是蘇57破天荒的把雷達作為了新賣點,而且這個賣點看起來還十分的「炫」。


蘇57由於隱身能力欠佳,採用逆向設計思維


近日,俄羅斯國防安全委員會主席在介紹蘇57(前稱T50)的發展現狀時,僅僅簡單地提及蘇57使用了可以降低雷達反射面積的吸波複合材料,濃墨重彩的宣傳重點則放在蘇57的全向感知系統、智能化設計、體系作戰能力等方面,體現出了俄羅斯五代機的總體發展思路。我國國內也有喜歡俄羅斯武器的人士稱,俄蘇57戰機在設計時並不強調前出制空作戰,而是依靠自身強大的探測能力、己方支援體系進行防禦作戰。而在這種作戰模式下,隱身能力並不重要。



蘇57擁有6部雷達,全身密布感測器

眾所周知,強調隱身突防、隱蔽接敵的五代機,需要盡量避免過多使用諸如雷達這樣的主動探測手段,以防止自身的電磁信號被敵方偵測定位從而暴露行蹤;更多的是依靠光電瞄準系統、無源電子接收系統等被動感知設備來獲取戰場信息。蘇57卻反其道而行之,配備了多達6部雷達作為全向感知戰場態勢的主要措施,寄希望於通過數量眾多的雷達儘早發現敵方的五代機,以此彌補自身隱身能力差強人意的劣勢。這種反潮流的做法有點類似於射鵰英雄傳小說中逆練九陰真經的歐陽鋒,背道而馳反而練就了一身絕世神功。



位於機頭的N036型X波段主雷達


不過文學作品畢竟跟現實相去甚遠,「隱身不夠,雷達來湊」的逆向思維真的能夠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嗎?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蘇57的6部雷達到底成色如何。根據俄羅斯官方公布的資料,蘇57的雷達系統由1部N036型X波段主雷達、2部N036B型X波段側視雷達、2部N036L型L波段襟翼雷達、1部尾椎後視雷達組成,所有的雷達都是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體制,並且由N036UVS型中央處理計算機進行信息集成,雖然單部雷達的技術性能算不上頂尖,但是6部雷達加在一起,提供的探測視野角度還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探測視野是一回事,探測距離又是另一回事。蘇57固然有多部雷達,但每一部雷達的口徑都不算大,特別是作為主要探測手段的機頭雷達,其T/R單元數量只相當於F-35或者殲10C的數量,最大探測距離與F-22、殲20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在環視視野方面,F-35、殲20採用的是EODAS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不輻射信號,不怕干擾,而且可以跟頭盔的聯合顯示系統交聯,直接進行目標圖像顯示和指示,更加的方便快捷。


駕駛艙兩側的N036B型X波段側視雷達


蘇57號稱能夠同時跟蹤60個目標、同時打擊其中最具威脅的16個目標。當然蘇57本身並沒有這麼多的導彈可用,而是通過A射B導的方式引導友軍的火力來補足這16個火力通道。這樣的作戰性能看起來簡直如同生了三頭六臂一般的酷炫存在,只可惜在表面風光之下卻難掩其尷尬。所謂的「跟蹤XX個目標打擊XX個目標」其實是機掃天線雷達時代的過時指標,因為機掃天線雷達同時兼顧探測距離和探測角度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到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時代,早已成為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了。



蘇57雷達越多越容易暴露自身

也就是說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多目標跟蹤打擊能力取決於實際需求而不是技術水平,F22、F35、殲20都不再刻意強調的指標卻被蘇57當做宣傳亮點,差距無疑是顯而易見的。蘇57的作戰思路就好比在漆黑的夜晚開著手電筒到處亂照,而且一把手電筒還嫌不夠,又加上了五六把大小各異的手電筒一起照。能不能照到躲在某個陰暗角落的敵人尚且是一個未知數,自己卻可能會淪為一個十分醒目的靶子,犯下了五代機對決的大忌。具體在實戰中,蘇57苦練的這套逆行經脈的絕招,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還需要再觀察。


作者:刻雨無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曦軍情 的精彩文章:

第500架F35即將生產,機身壽命是蘇27的8倍
兩大「實錘」再次透漏我國隱轟進度,轟20最快將於明年首飛

TAG:晨曦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