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量化歷史研究】愚民的悲歌──對印加帝國人力資本狀況的考察

【量化歷史研究】愚民的悲歌──對印加帝國人力資本狀況的考察

原標題:【量化歷史研究】愚民的悲歌──對印加帝國人力資本狀況的考察


274


印加帝國


歐洲與美洲的相遇,是近代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節:13世紀後的300年間,印加帝國攻城略地,將包括今日的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國在內的廣闊帝國納入版圖。然而,至16世紀初,在小隊西班牙士兵前面,富饒的印加帝國連連敗退。皇帝成為階下囚,最終被判處死刑;歐洲人帶來的天花等全新病原體,殺死了數以百萬計的原住民。


軍事等各方面技術的差異,是帝國潰敗的原因之一:根據Comin等學者總結的數據,至15世紀前後,印加帝國的技術水平已顯著落後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大陸的多數地區。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藉助多個來源的數據,Dacil-Tania及Baten估算了帝國居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以下兩點發現:首先,與同期其它地區相比,當地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其次,社會內部不同階層間,文化水平的差異頗為明顯。帝國的政策導向可以解釋以上發現。


16世紀時,專攻帝國編年史的學者,對當地的教育政策有以下記述:「科學的意義與民眾無關。身份較低的人(學習科學),只會因此心態膨脹,變得自矜而傲慢。政府的事務不應受到此類現象的影響。(讓身份低的人學習科學)會讓地位較高的官員感覺自己不受尊重,最終危害到整個國家。」掌管軍事與宗教的統治階層後裔受到「智者(amautas)」的精心教導,研習數學與指揮等知識;相反,普通人幾乎接受不到什麼教育。

這一點是否會影響國民文化水平的分布?為探究這一點,兩位作者整合了以下兩個來源的數據:首先,皇帝會定期盤點國境內部的人口狀況;其次,西班牙人到來以後,殖民當局在當地進行了普查。此外,殖民時期,當地的教會法庭也保存了一部分反映人口狀況的數據。將這些資料結合起來,作者便能夠估算殖民前後這段時間,當地居民文化水平的變化。


對質量較高的現代數據,學者的通行做法是計算識字率或教育年限;然而,由於數據久遠、來源龐雜、口徑不一等干擾因素,歷史數據通常不允許我們採取此類辦法。為解決這一困難,原文轉而計算了「年齡堆積」指標:個體彙報自身年齡的準確程度,與他/她的文化水平間有密切聯繫。識字者常報准數,不識字者多報約數。因此,年齡數據中個位數為5/0的個體所佔的比例——也就是所謂「年齡堆積」——能夠反映整體的文化狀況高低。


下圖概括了原文對印加帝國及其它地區的估計結果(見圖1):儘管1550年前後有一短暫高點,印加帝國的基本識數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達到20%。相比之下,同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基本識數率都在40%左右,並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至17世紀中期,帝國的這一指標仍停留在20%附近,西班牙及葡萄牙則已達到60%。同期的英國、荷蘭及中國,這一指標的水平甚至要更高,多在80%甚至90%以上。這與前述的有關技術的發現一致。



圖1 1350-1800年間,世界各地基本識數率水平(由年齡堆積水平折算,反映了人群中能正確報出自己年齡的比例)的歷時估計。其中,亮藍色線對應西班牙,棕色對應印加,綠色虛線是葡萄牙,紫色是德國,黃色是義大利,靛色是荷蘭,灰色是英國,藍色是中國

帝國內部的不同階層間,識數的比例也存在顯著的差異。原文探究了Huanacu地區三個不同階層間的文化水平差異:Chupacos和Mitimaes屬於自由民,Yanaconas則是奴隸。分析結果顯示:後者的文化水平確實較低。作者進一步按財富水平將當地居民分為五個階層,統計結論同樣驗證了前面的發現:最富有的兩個階層,基礎識數率明顯高於剩下的三個階層。印加帝國的教育方針,確實對居民的人力資本分布產生了深刻影響。


總之,「愚民」的教育思路,是對印加帝國發展滯後的解釋之一。這一點可能還制約了當地的長期經濟增長。原文還對年齡堆積指標本身的意義、數據準確性及可比性、新病原體對當地人口結構的衝擊等因素進行了討論:考慮這些因素,不會扭轉前面提到的有關文化水平的結論。將這一指標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繼續伸展,是相關領域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文獻來源: Juif, Dácil-Tania, and Joerg Baten. "On the human capital of Inca Indios before and after the Spanish Conquest. Was there a 「Pre-Colonial Legacy」?."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50.2 (2013): 227-241.

其它參考文獻:Comin, Diego, William Easterly, and Erick Gong. "Was the wealth of nations determined in 1000 BC?."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3 (2010): 65-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化歷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量化歷史研究】誰來撫養倫敦的私生子?
制度的長期影響:哥倫比亞地區不平等

TAG:量化歷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