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是不是早已駕崩?朱翊鈞:我反對這種陰謀論!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是不是早已駕崩?朱翊鈞:我反對這種陰謀論!

原標題:萬曆三十年不上朝,是不是早已駕崩?朱翊鈞:我反對這種陰謀論!


從萬曆十七年,明神宗朱翊鈞就不在群臣面前露頭了,一直持續到萬曆四十八年駕崩,時間跨度是31年。


所以後世才有萬曆「是不是死了」的陰謀論。

這一段時間產生了十名首輔,難不成從申時行到方從哲,大家都在各自的官位上孤獨的發光發熱,還像愛心天使一般共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說到這裡其實BUG已經湧現出來了,這十位首輔是怎麼上位的?在萬曆「已死」的前提下,他們是小範圍內的商議妥協,發揮民主集中制排隊上的位?他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手法,也太多高端超前了!



題目雖然是個偽命題,但還是有有心人去深挖萬曆不上朝的秘密,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一個,隨著定陵的「重見天日」,郭沫若先生從身體健康這種現實角度解開了這個秘密。

明神宗朱翊鈞的遺骨右腿有殘疾,呈現彎曲狀,明顯比左腿短了七公分左右,還是個嚴重駝背。


這還怎麼上朝?還在申時行當首輔時,萬曆帝的腿疾就被申時行記錄下來(《詔對錄》),「足心疼痛、步履艱難」,而且越來越嚴重。


這絕不是個小問題,古代上朝的制度,群臣是要先到,皇帝後到,這樣才能統一的行跪拜禮,皇帝絕不可以先坐在龍椅上,等著一個個朝臣進來,輪流行禮,那樣場面跟趕集的熱鬧勁兒也差不多了。同樣,退朝時,也必須皇帝先走一步,朝臣再行禮,目送皇帝離開,皇帝不可能安坐龍椅,讓大家屁股集體對著他。倒是可以倒退走,小規模見面會好實施,幾百號人一起倒步走,想想也知道會有大概率的踩踏事故。


所以,萬曆帝不上朝,並非心甘情願,實是痛苦難耐。


當然,他不上朝也有前期冊立太子的「國本案」有強烈關聯,自己的一點「家事」卻在群臣此起彼伏的反對下演變成一場嚴重政治危機,不僅成就了很多搶著挨揍的網紅名臣,還連累了自己的「中興」聲譽。萬曆帝在氣急敗壞之餘,還得承受腿疾折磨,又得承受群臣對自己疾病是「過於放縱」的非議,所以乾脆就選擇了避而不見。


萬曆帝的選擇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嫌疑,但不缺少報復群臣的針對性,你們不是關心這些「禮儀」方面的細枝末節嗎?我就要對著干,專門顛覆現有禮儀制度,上朝是禮儀,祭祀是禮儀,甚至批示也是禮儀,凡是涉及禮儀,謝謝,當我不存在!


必須指出,不上朝,乃至不郊、不廟、不批,這些都不會嚴重影響國家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轉,明朝時期的內閣制和六部制、太監和軍隊、內廷與外廷,都能達到一定的平衡制約作用,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朝政,只要制度運行得當,在內閣首輔的辛苦操持下,做到控制全局,並非難以想像。


結論:此階段的「萬曆已死」當是偽命題,實際上,明神宗朱翊鈞懂得充分放權,不是個「文山會海」務虛類型的領導者,「萬曆三大征」全部發生在這段周期,可被視為萬曆並未不理朝政的過硬證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來現實 的精彩文章:

曹操明知漢獻帝早晚被曹丕廢掉,為何還要把自己的女兒們嫁給他?
《亮劍》中的錢伯鈞為什麼要投降日本人?這種現象在國軍中常見!

TAG:歷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