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封神演義:紂王為何敢對女媧動心?古代為何那麼多「人神戀」?

封神演義:紂王為何敢對女媧動心?古代為何那麼多「人神戀」?

《封神演義》里出現的第一位神仙——女媧,既不屬於闡教,也不是截教,因為女媧娘娘的身份是神,而不是仙。「封神演義」說的是「封神」可不是「封仙」,「仙」是通過修鍊而成的,而「神」才是被封出來的!闡教、截教中的人物都是仙的身份,而不是神。在《封神演義》的邏輯中,仙有派別,神沒有派別。姜子牙最後所的八部三百六十五為正神,這些神既不屬於闡教,也不屬於截教,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職守和任務,好像現在的公務員似得。

這種給「仙」分派別的描寫方式,是《封神演義》所一大創造,因為以前的小說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為書中人物分派別的寫作習慣,但自從《封神演義》出現之後,後世的武俠等各式各樣的小說里就開始出現門派之爭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門派之爭是書中的主體構成之一,有了派別和爭鬥這樣才更加好看,而小說中的分派別就是來自《封神演義》。

以前都說「女人是紅顏禍水」,很多國破家亡的原因都要歸結到女人身上,但在《封神演義》中的「妲己」,看似是傳統意義上的紅顏禍水,但真正的禍亂之始是因為紂王對女媧娘娘動了淫心,女媧派狐狸精去報復紂王。所以,這屬於「亂由上作」,禍亂還是由男人引起的!並且真正害紂王的是千年狐狸精而不是蘇妲己!原著中蘇妲己還是個很不錯的小姑娘的,她的壞是因為狐狸精附體。

女媧屬於「始祖神」一類,尤其是那些從原始社會就開始出現的神,是沒有宗教背景的,但是到了文明社會這些原始的神很難獨立存在,勢必會被宗教所吸收帶有不同時代宗教的色彩。「封神演義」是由明朝人所寫的,書中的女媧娘娘是個花容月貌的女神,而不是那個宋代以前的人面蛇身、牛首虎鼻的女媧形象,這恰恰反映了明朝人的真實審美觀念。紂王看見如此美麗的女媧娘娘陡起淫心,於是命人取文房四寶要賦詩一首。

紂王做的這首yin詩中有這麼兩句: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意思是:如果你這妖嬈的小模樣能動彈的話,是活的,那我要把你取回到長樂宮中,長期的侍奉我這個君王,就是這兩句話惹怒了女媧。紂王調戲女媧,除了是一種對「母親神」的一種侵犯之外,還涉及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另一個主題:人神戀。古代「人神戀」中,尤其是男方是凡人,女方是神的這種「戀愛」組合有太多案列了。

明朝人寫的《封神》中,紂王竟敢對女媧動心,從此可見在明代「神」的地位大不如前,南北朝之前,是沒有「人神戀」的主題的,越往遠古時代推,人對「神」的敬畏之心就越大。後來隨著人性的解放,很多帝王覺得焚香沐浴之後是可以去請心儀的「女神」下凡侍寢的。再往後,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人間的那些色膽包天的男人更加肆無忌憚,開始想著要娶神仙當老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巧芹美食天下 的精彩文章:

原來唐朝就建立了甥舅會盟碑,怪不得現在藏漢民族和睦相處
鬼谷子:壽命短的男人,有三個「共性」,准

TAG:巧芹美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