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開戰初期,德國的勝利可謂空前絕後,僅基輔戰役就俘虜蘇軍65.2萬人,陣亡蘇軍達20萬,整個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分散突圍的倖存者僅有兩萬餘人。

再加上後來斯摩棱斯克戰役和明斯克戰役等幾次大戰役,以及零零碎碎的小仗,德軍在戰爭前期俘虜的蘇軍不下500萬,這個數字還是有確切統計的,無數無法統計的數字有多少還不得而知。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儘管德軍此時在東線戰場所向披靡,但始終面臨兵源不足的局面,否則當希特勒下令雙管齊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時,德軍總參謀部也就不用為兵力不足而頭疼了。

這就出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一半是關在戰俘營里正在被折磨死的數百萬青壯年,一邊是戰場兵力不足的局面。德國人腦子抽筋了?難道就不懂用這些俘虜來補充自己的軍隊?就算不論戰鬥素質如何,至少也是能上戰場的壯丁。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如果給這些俘虜們一個政治承諾,給予他們一定的榮譽和地位,再把他們武裝起來加入德軍,參與對蘇作戰,理論上來說完全可行,就算把其中的「死硬分子」去掉,爭取300萬以上俘虜的支持絕對沒問題。

想想看,300萬名以上說著俄語的德軍,絕對是能改變整個戰局的力量。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究其根本,還是希特勒太狹隘,不願讓他眼裡的劣等人種加入到德軍中來,最顯著的例子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這位被俘投降的蘇軍中將,即使弗拉索夫「幡然悔悟」,組建了「俄羅斯解放軍」協助德軍作戰,希特勒也瞧不上這號人,不僅僅是因為看不起叛國者,更重要的還是種族歧視。

德國人後來兵源匱乏,為什麼也不願收編蘇聯戰俘?


直到二戰後期,局面接連惡化之下,希特勒才勉強同意弗拉索夫率軍參戰,就這樣還不給他們應有的東西,援助拖拖拉拉,友軍配合不到位,最後也沒起到多大作用。

欲成大事者,是真不能狹隘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武侯 的精彩文章:

白刃戰對於槍械的損害有多嚴重?老兵:認不出是什麼槍
中國為何在1980年代淘汰上百萬支56式衝鋒槍?

TAG:威武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