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華神韻之文人墨盒

中華神韻之文人墨盒

墨盒的歷史不長,從清同治元年算起,到上世紀40年代末墨盒消沉,刻銅墨盒的真正繁榮期只有90年。


其中有兩次刻銅藝術昌盛期:


1、以陳寅生為代表的清同光時期,時間長達約50年;


2、以張氏同古堂為代表的民國時期,時間幾達40年之久。



民國陳年款「振鷺于飛」刻銅墨盒 ↑



民國敬庵款刻銅墨盒 ↑



民國開光「世界地圖」刻銅墨盒

 ↑





1

陳寅生




陳寅生當時不僅為自己的萬豐齋刻墨盒,亦代松竹齋(包括之後的榮寶齋)、清秘閣等南紙店、墨盒店刻銅。無款者不一定不是陳的作品,有款者未必是陳的作品(時人多有仿冒寅生款者)。



陳寅生自身文化素養較高,使刀如筆,明書之法理,鋒迴轉折一如紙上揮灑,行雲流水,無一絲勉強之處,其藝之高,聲播海內外。《北京繁昌記》把北京刻銅墨盒、南昌象眼竹細工、湖南刺繡並稱為「中國之三大名物」。



民國茫父「無量壽佛」刻銅墨盒

 ↑



民國齊白石三餘圖刻銅墨盒

 ↑



民國慎生款刻銅墨盒

 ↑






2

張氏同古堂



民國初期產生了以張樾丞、張壽臣(臣亦作丞)為代表的一代刻銅大家。



張樾丞生於1883年,歿於1961年,系河北新河縣人,民國元年獨資在玻璃廠西街路南開設了同古堂。


張壽臣系樾丞之堂弟,刻銅技藝二人難分伯仲。


張氏刻銅因與時賢如嚴復、楊守敬、齊白石等先生有很多交誼,故其墨盒大量採用這些名家畫稿,藝術品位之極高。


張氏作品大多在盒底打有「北京同古堂」鋼印。


張樾丞尤善治印,張壽臣則將更多精力放在刻銅上。



民國嬰戲風箏圖刻銅墨盒

 ↑



清代白銅山水樓閣刻銅墨盒

 ↑



清代銀白銅三鑲金文刻銅墨盒

 ↑


清代同光時代是第一個刻銅墨盒的輝煌期,民初到上世紀40年代末是第二個輝煌期,此後墨盒實用價值日漸被新型文具取代,刻銅墨盒幾近消亡。


退出歷史舞台的刻銅墨盒,近十年來被一些收藏者青睞,這不僅因為它曾經造就過許多刻銅高手,還因為墨盒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內涵。


與墨盒存在同樣長的那段時間裡,幾乎所有識字的人都要用它,人因物用,物因人貴。


遺留下來的墨盒可發掘出許多故事、人情、友誼、政治、愛情等,包涵內容廣泛。



九州藝博館藏清代刻銅墨盒

 ↑


長7.7cm,寬3.9cm,高3.3cm



九州藝博館藏清代刻銅墨盒

 ↑


長8cm,寬5.3cm,厚3.2cm


刻款:「北京琉璃廠瑞珍齋制」刻銅墨盒。無論有款無款,大多沒有應酬之作,也可視作為一種品牌。


本品刀工深峻簡練,也可視作是一種年代的標準器。




最後,推薦您讀本書: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自古文人愛頑石
人至中年,忙不如閑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