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家談:全國教育大會

大家談:全國教育大會

@鄭水泉(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一旦在辦學方向上走錯了,在培養人的問題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樹,無論如何都長不成參天大樹。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成功的根源在於遵循教育規律,面向本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當前,我們必須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發展和辦學治學經驗。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並不意味著關門辦教育,強調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特色,並不排斥要遵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基本規律—尊重學術自由、體現教授治學、實行民主管理等辦學經驗。認真分析、積極汲取一流大學建設的辦學經驗,加快實施「雙一流」建設計劃,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水平。

@李洪波(江蘇大學副校長):

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明確方向、分類發展、激發活力。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紮根中國大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中國特色,努力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借鑒發達國家辦學經驗,正面現實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各個學校辦學層次、發展水平,指導高校分別確立為高水平大學、骨幹特色高校、應用技能型高校的發展方向;統籌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機制;建立合理的投入機制。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激發高校活力。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調動高校辦學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社會和企業按實力而不是「名校效應」選聘畢業生、進行產學研合作;加快高校內部治理體系改革,推動高校的改革「動真格」。

@張樹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未來中國高等教育必將更加註重人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要把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終極目標,滿足青年學生乃至全社會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需要,讓獲得知識成為快樂和享受,通過自主自覺的學習豐富人類精神世界的良性局面有望真正到來。通過加快「雙一流」建設,調整優化學科結構、專業設置,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知識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將迎來嶄新的局面。「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將真正到來。高等教育必將實現校際間、國際間、領域間的深度協同和合作,迎來教育擴大開放、全面融通的局面。高校將立足於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協同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學將有可能真正打破「圍牆」。高等教育必將全面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划上優先安排教育的堅實舉措將收到成效,高校在強化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要作用將充分顯現,力促科研成果轉化,真正推動社會進步。

@劉向兵(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於「勞動」的重要論述,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對高校提出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課題、新任務。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德智體美勞的辯證關係以及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嶄新意蘊,建立健全高校勞動教育的體制機制,加強勞動科學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智庫建設,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納入師德、師風建設範疇,堅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同化,同向同力,多措並舉,切實把加強高校勞動教育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做實做好。

@鄧軍(廣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必將是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的,是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的,是凸顯中國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必將更加註重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更加註重高等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更加註重以改革激發活力和增強動力,以創新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更加自覺地堅持黨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將更加自覺地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將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必將更加自覺地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抓好、抓實,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周曄(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到底要喚醒什麼?如何鋪實教育的「中國特色+政治底色」,堅固國家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的「四梁八柱」,而絕不能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候被「偷梁換柱」。我們要從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政治高度和歷史遠度上,來思考這次教育大會的深刻現實意義與深遠歷史意義。東歐劇變到蘇聯解體,充分驗證自1953年起,和平演變正式成為美國重要的國家戰略以來,西方瓦解社會主義的企圖從未停歇。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是培養「旁觀者」和「反對派」,也不是培養「破壞者」和「掘墓人」。選擇在第34個教師節召開全國教育工作大會,具有里程碑意義和劃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9·10」講話的深刻內涵就是在於培養什麼人,這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在青年人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這關鍵是教育,教育理應承擔起社會的引領作用。「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社會主義大旗永遠在全世界高高飄揚!「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色的世界」!

@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擘畫了藍圖:一方面,聚焦高素質,突出專業化,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基礎性工作,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激勵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潛心立德樹人,努力成為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好老師、大先生和引路人。另一方面,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院(部)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基層黨建要對標爭先,聚焦落實重點任務。

@高金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載著「三傳播」「三塑造」的時代重任。這一要求為新時代高校教師實現人生價值、建功立業指明了方向,鋪設了路徑。高校教師是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高校教師角度來說,明確自身社會角色和責任使命,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長期奮鬥以實現人生價值,完成建功立業目標;從高校的管理者和服務者角度來說,黨和政府尊重教師、維護其創造熱情、有效引導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校教師要在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需要教師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能夠高效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發揮協調育人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從政府到教育機構,協同發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兩個方面合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自始至終貫穿著「立德樹人」這條紅線。鑒於此,一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不能只講大道理,而要潤物細無聲。二是要在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下功夫。現在一些學生並不珍惜學習時光,更沒有做到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學校要嚴格管理、積極引導,使學生做到以學為主,要受得挫折和摔打,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三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將「勞」與德智體美相併列,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這些都必須儘快加以彌補和完善。

@劉長旭(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我們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統一辦學指導思想上下功夫。旗幟鮮明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來武裝頭腦、指導辦學治校實踐和履行「四個服務」的使命。二是要在謀劃教育超前布局上下功夫。聚焦黨的十九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戰略規劃,聚焦「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發展趨勢,使高等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三是要在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上下功夫。改革完善學校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海大學牽頭研發項目獲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類金獎
英國公共空間的兒童保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