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文來源:呵護育兒


群里常常有新手媽媽在深夜焦急地詢問:寶寶不舒服了,要馬上去醫院嗎?

尤其是6個月到3歲左右的孩子,常常在晚上發現,當媽心疼又手足無措,去醫院吧,好像也沒那麼嚴重,不去吧,又不安心。

今天,給大家科普幾個只要「淡定」護理,不用去醫院的情況吧: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1

偶爾的短時間發燒

發燒是寶寶最常見的輕疾病之一。很多情況會引起發燒。如果體溫一般在37.2°--38.5左右。但沒有哭鬧掙扎、飲食、睡眠等也正常可以觀察觀察。給寶寶多喝點水,不要著涼以免發燒變嚴重。也可以用溫溫的毛巾給寶寶擦拭,也不需要用退熱貼、退熱藥物等。大部分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的身體內的白細胞正在清理有害細菌。這時候不要用藥物去控制,讓白細胞無用武之地。能夠扛過來將來寶寶對這類病毒的抵抗力會大大提高哦。

尤其是6個月到1歲期間的寶寶,很有可能會經歷一次「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古時中國又稱奶疹 、假麻疹 ,是一種常見於6個月到3歲之間幼兒的疾病。根據最近中國大陸的數據,此病發病率高達98.2%。家長了解了幼兒急疹的特點後,就會覺得幼兒急疹並不可怕,當6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不明原因的高熱時,要想到有幼兒急疹的可能性。不必因高熱不退而頻繁的去醫院,避免交叉感染上其它疾病。要注意讓患兒多喝水,吃易消化的流食 ,高熱時及時服用退燒藥 ,以防發生驚厥 。當疹子 出來後,病也就算好了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2

流清涕

流鼻涕,可以先讓鼻涕飛一會兒 其實流鼻涕沒什麼可怕的,無非就是因為人體受到了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身體的免疫力跟細菌病毒作戰,鼻腔分泌黏液,把那些死掉的細菌病毒給衝出來了。但如果出現黃鼻涕,有不好氣味的濃鼻涕等,要及時去醫院哦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3

睡前輕微掙扎哭鬧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就是,不定期的睡前哭鬧。排除了不願意睡覺,鬧覺,發脾氣這些情況,媽媽們會很奇怪,白天也沒看到跌倒碰撞,為啥睡前迷迷糊糊的時候老是踢腿掙扎不願意安安穩穩的入睡呢?

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正在經歷「生長痛」。「生長痛」多見於3-12歲的孩子。正常不缺鈣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抽筋等情況,但是孩子會覺得腿骨等酸癢難耐。孩子骨骼生長迅速、骨骼在生長的同時肌肉組織、神經組織、肌腱等相對生長較慢,就產生了牽拉痛。這時候給孩子揉一揉就能緩解一下的話,說明不是生病,大可不必太過擔心。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4

普通感冒

有上百種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其中最常見的是鼻病毒。普通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緩解,只是需要時間。市面上很多感冒藥都只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許多年幼兒童,尤其是抵抗力稍弱的孩子,每年可能感冒6至8次。普通感冒的癥狀都是鼻塞、發熱,無論用藥還是不用藥,病程都會持續七到十天不等,一般不主張用藥。

普通感冒更不需要給寶寶服用抗生素,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家長要耐心。

需要就醫情況:如果寶寶在流鼻涕、打噴嚏之餘,還伴有持續高熱、嘔吐、腹瀉等狀況,要帶去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癥狀和檢查結果,來決定是否用藥。如果是三個月以下的寶寶,一旦出現發燒癥狀,應立即就醫。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5

毛細支氣管炎

在感冒和流感高峰期間,毛細支氣管炎屬於常見病。患病寶寶呼吸時,醫生可能會聽到喘鳴聲。細支氣管炎一般由病毒引起,通常也是不需要抗生素的。

大多數治療建議都是為了在自愈過程中,能緩解孩子呼吸困難,飲食吞咽困難以及脫水癥狀,讓孩子盡量舒適一些。大多數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醫生不推薦使用藥,但過早出生或有其他潛在健康問題身體無法達到自愈效果的寶寶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計劃。

這裡呵護君特別提示一下:千萬不要自己給孩子用咳嗽藥、止咳藥。

需要就醫情況:孩子如果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部呼吸有異響,應該及時就醫,跟醫生溝通病情。因為細支氣管炎嚴重會引發脫水性酸中毒還可並發膿胸、膿氣胸、肺大泡和敗血症等。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06

季節性腹瀉

季節性腹瀉主要是病毒引起的,也屬於自限性疾病,季節性腹瀉的原因多半是輪狀病毒,但這種病毒並不怕抗生素,家長如果在不了解病因的情況下對孩子濫用抗生素,反而會消滅寶寶腸道里正常的細菌,引發腸道菌群失調,隨細菌耐藥性增強更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只要寶寶沒有出現反覆發熱或者一天水樣便次數超過六次以上,通常不需要用藥治療。腸道對病毒的對抗反應就是腹瀉,腹瀉期間注意飲食,及時補液,避免吃油膩等刺激腸道的食物,一般在一周左右癥狀就會改善或自愈。

需要就醫情況:出現持續高燒,以及水樣便一天超過六次以上或伴有血便的情況,就要及時就醫,避免引起菌血症的發生。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水痘和嬰兒

07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屬於兒童時期很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患兒會在接觸和感染病毒後10至21天出現水皰樣皮疹。水皰通常先出現在軀幹和頭皮,然後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面部,手臂和腿部。最終癒合之前變硬結痂,大多數患兒癥狀輕微,除了患處發癢難受之外,也伴有輕微發熱,這種情況通常不用就醫。

呵護君特別提醒:當孩子出水痘時,請不要去公共場所,避免交叉傳染

需要就醫情況:如果孩子發高燒(體溫高於102°F或38.9°C)或發燒持續4天以上,又或者孩子有細菌感染跡象,比如部分皮疹變得非常紅,發熱,需要及時就醫。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毒性疾病與手感染

08

輕度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分為輕型和重型兩類。從統計上來看,一般輕型手足口病占絕大多數。很多寶媽都經歷過手足口病的噩夢,雖然可能很多寶寶不會感染,但陰影卻時常籠罩。其實這個讓無數媽媽為之色變的疾病,很多時候是能夠自愈的。多種腸道病毒的傳染,都可能引起手足口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嬰兒和兒童,但年長的兒童和成年人也會得。

通常從接觸到出現癥狀,潛伏期大概3到6天。主要表現為發燒、喉嚨痛,很容易被當成普通感冒一樣 。但很快,嘴巴上,舌頭、手掌、腳底乃至臀部等,會出現小水泡一樣的皮疹,前幾天可能情況比較嚴重,但通常在一周內就會完全消失。1到2周後,手指和腳趾患處皮疹會自行結痂脫落,對身體無害。通常不需要藥物,因為手足口病是一種可以自行解決的病毒性疾病。

需要就醫情況:很少見的案例是手足口病可發生病毒性或「無菌性」腦膜炎,如果孩子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或背部疼痛,需要提高警惕,及時送去醫院。此外,如果懷疑孩子有脫水癥狀,也應該就醫。

這9種常見的疾病,寶寶能自愈,每一個媽媽都應該了解

生病小孩與床層溫度

09

兒童唇皰疹

唇皰疹,也就是我們總說的熱水皰或口腔皰疹,水皰通常會擴散到嘴唇和牙齦之外。小孩也可能有發燒,腫脹和腫痛的淋巴腺,喉嚨痛,煩躁和流口水。有時癥狀很輕微,有時也出現在下巴,臉頰和鼻子上。感染幾天後水皰通常開始滲出,然後形成結皮並在1至2周內完全癒合。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大多患者第一次接觸到HSV病毒在1-5歲的,除了造成的不舒服皰疹外,HSV通常是無害的。但唇皰疹具有高度傳染性,HSV病毒可以通過唾液、皮膚接觸或通過感染病毒的人觸摸過未處理的物體來傳播。目前還沒有治療唇皰疹最快的方法,一般都是等它們自己消失了,有些抵抗力弱的寶寶可能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才能痊癒。

唇皰疹觸發原因:

1、疲勞和壓力

2、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高溫,低溫或乾燥

3、皮膚受傷或破裂

4、感冒或流感

5、脫水和不良飲食

6、波動的荷爾蒙

緩解不適方法:

1、將冰塊或溫暖的毛巾塗在瘡處,以幫助緩解孩子的唇部酸痛。

2、冷卻或冰冷的食物,如冰沙可能會舒緩嬌嫩的嘴唇,並有助於避免脫水。

3、皮膚刺激會導致唇皰疹爆發,避免在暴發期間給孩子吃帶刺激味道的食物,如酸味兒的柑橘類水果或番茄醬等。

4、讓寶寶獲得足夠的休息,並且適當鍛煉,均衡飲食。

5、心理壓力可能會增加感冒瘡爆發的可能,要多陪伴開導,幫助寶寶緩解心理壓力。

需要就醫情況:皰疹病毒若侵犯孩子中樞神經系統,很容易引起病毒性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生。如果寶寶表現出頭痛、驚厥、四肢抽搐、意識模糊情況,應及時送醫治療。

不管何時,當寶寶出現病症時,首先是考慮病因,若是病毒性感染,一般不需要抗生素,隨自身免疫能力提高,孩子可以實現自愈。同樣作為媽媽,我們很能理解家長關心則亂的心情,但用藥需謹慎,能自愈的話,最好不要過多藉助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