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捧紅過無數大腕明星,一生經歷卻無比坎坷,去世後第二天才被發現

捧紅過無數大腕明星,一生經歷卻無比坎坷,去世後第二天才被發現

有人說,如果把20世紀按前後50年分成兩半,列舉出後半個50年中影響最大的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

1923年2月,謝晉出生在浙江上虞的書香門第,祖父是當地名士,父親是香港有名望的會計師,祖、父兩代都寄厚望於這位家中長男能承續家業,走上名牌大學、出國留洋當專家博士的路。謝晉則從小就對戲曲有濃厚的興趣。後來,他隨家遷到上海後,30年代上海電影的興盛,使他對戲曲的痴迷轉向電影。

背離了家庭的要求,謝晉註定要與家庭發生衝突。1941年高中畢業時,他堅定報考戲劇學校。儘管父母堅決反對,但謝晉義無反顧地赴四川,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受到中國著名戲劇家曹禹、焦菊隱、馬彥祥等師輩教導和培育。

1943年輟學後,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黃花崗》《雞鳴早看天》等劇中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時他確立了嚮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1948年,他如願以償,成為《啞妻》《幾番風雨》《二百五小傳》的副導演,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那些年謝晉大作品一部接著一部,部部深入人心,50年代有他的《紅色娘子軍》,60年代有他的《舞台姐妹》,70年代有他的《天雲山傳奇》,80年代更有他的《芙蓉鎮》……等,謝晉執導的影片中,曾有6部獲得了「百花獎」,這一驕人成績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上個世紀80年代,是謝晉電影事業的最高峰,也是電影與政治糾纏得最密切的之際。此前所經歷過的一個個政治運動的影像,長期盤踞在人們腦海;而乍暖還寒的政治氣候,也使人們在心有餘悸中有著熱烈的期盼。謝晉以敏感的藝術嗅覺,將這種影像和期盼在膠片中還原,促使人們對既往荒唐的歷史進行痛切反思,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替時代「立言」。

因而他的電影直接打動了人們敏感的神經。每當他的新片出來,大江南北都是搶購一空。據說,當時一張電影票的價格為2毛錢,謝晉的電影票房卻驚人地達到了1.2億元,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大片。

與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相比,命運卻給他更多的不公和磨難。從早期的《女籃五號》《舞台姐妹》《紅色娘子軍》,到復出後的《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到後來拍攝的《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謝晉的影片總是在社會政治風雲的大開大合中,展示著中國普通人命運的大起大落。

在資產階級思想的時代里,讓當時初顯電影才華的謝晉,遭受了一場滅頂之災。1965年,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對文藝界的批判浪潮,一時間弄得人人自危。加之一年後「文 革」的興起,謝晉導演的電影以及謝晉本人也未能幸免於難。有人統計過,「文 革」時期謝晉被批判的場次多達200餘場。家裡的一切物品都被反反覆復翻檢查抄。

謝晉夫人徐大雯曾回憶說,造反派在他的家裡隨意拿取任何物品,連一條毯子都不曾放過,致使晚上她和孩子們連一個能蓋在身上的東西都沒有。那個時候的謝晉,被關在上影廠的牛棚里,無法顧及家人,家裡的一切全靠夫人一個人照顧。親人疏遠,學生反目,年邁的父母親遭受牽連,被批鬥羞辱。

1968年,一個春日的夜晚,謝晉的父親終因不堪凌辱,以吞服安眠藥的方式選擇自殺。他吞下了一瓶安眠藥後坐在椅子上長眠了,他不願跪著生,但求坐著死,沒留下一個字一句話。被關押在牛棚的謝晉聞訊趕來,他發現父親趴在桌子上很安詳地「睡著了」。他抱起父親,把父親擱在床上,試圖把他的腿拉直,讓老人家舒服一些,可是早已僵硬,根本拉不動。

在謝父死後的次年,謝母也從自家的樓上跳下自盡了。這位一向安分守己的老婦人,也對人生感到了絕望。父母親的去世雖然並沒有扼殺謝晉的創作,在他事業上再次風聲水起的時候,命運再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與謝晉交往甚密的余秋雨先生說:「他在中國創建了一個獨立而龐大的藝術世界,但回到家,卻是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天地。」謝晉和夫人徐大雯共生育了三男一女真要說起來也是謝晉多子多福,但是上天就是給謝晉開了個玩笑!

大兒子謝衍智力超群;老二是女兒,智力欠佳,但生活能自理;老三和老四是兒子,都是智障,需要旁人照料飲食起居。

阿三整天扒在門,通過「貓眼」守候爸爸的歸來……日復一日,他的眉毛因此缺了一角。彷彿這就是他存活於世的唯一意義,直至生命的終結!從此,他把失去阿三的痛苦轉化為無盡的愛,更多地寄託到阿四身上。

阿四,他不像哥哥阿三那樣,成天在門孔里看,而是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門了,他把包遞過去,並把爸爸換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來,他接過包,再遞上拖鞋,像一個忠實的僕人。阿四這份「工作」一干,就是數十年。

謝晉長子謝衍,是唯一繼承了謝晉的智慧和衣缽的後代。謝晉萬萬沒有想到,他家後代唯一的正常人,那個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兒子謝衍,竟先他而去。2006年,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後,謝衍完成《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美國的巡演,不漏聲色地變賣了美國的家產,回到上海,長年留在了父親的身邊。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後穿上一套乾淨的衣服,去了醫院,再也沒有出來。

2008年8月23日,謝衍因醫治無效,在上海去世。他在遺囑中寫道:「財產的75%留給弟弟阿四,25%留給父母。」謝晉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兒子的葬禮上一直鎮定地站著,送完兒子最後一程。

這樣接連受打擊的他,最終沒有撐下去,2008年10月18日,在大兒子謝衍去世兩個多月後,謝晉在老家浙江上虞下榻的酒店不幸辭世,據悉,當天晚上賓館的服務人員被謝晉要求在第二天叫其起床。然而,當第二天服務員進來時就發現躺在床上的謝晉已經沒有了呼吸。

謝晉為電影圈培養了諸多人才,他這次突然的離去,讓許多曾受到他培養教導的電影人都感到非常悲痛,他的追悼會可謂是空前絕後。

藝術界的許多名人和大半個圈內的明星藝人紛紛到場悼念,就連國家領導人也送上了花圈。無數人懷念著大師。無數人心中的大師,他們講述的謝晉,都那麼令人感動,令人心靈震撼。

的確,謝晉辭世,人們懷念的不止是用光影傳奇講述人間冷暖真情的一位電影藝術大師。更值得懷念的,是他的人品高貴、性情磊落,為文藝界留下了最高的藝德標杆。

謝晉的名言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曾多次說:「給我什麼獎、什麼房子、什麼車子,都沒意思。我急需的是本子、本子,如果再能拍幾部好片子,我這一輩子才可以。」他始終沒有停下工作,即使在晚年為獲得電影投資而辛苦努力,他也始終懷抱著若干部電影的夢想。他說,倒也要倒在攝影機前……

如今謝晉導演走了,但願他的精神得到傳承。

難忘謝晉!難別謝晉!

(圖片聲明: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點樂趣 的精彩文章:

TAG:點點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