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那些年輕有為的人,都做對了一件事

那些年輕有為的人,都做對了一件事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尤其是成立了工作室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工作,才能實現職業自由。





最近和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聊天,談到各自的現狀,感慨良多。






以前我們是一個公司的同事,他做創意,我做策略。後來他辭職創業,自己先在微博上做了一個漫畫號,後來轉戰微信公眾號。




如今他搞得風生水起,接廣告接到手軟。前段時間還融了一筆不小的錢,已經準備開個人工作室了。




而我呢,自從7年前離開了那家品牌諮詢公司,就一頭扎進了互聯網的懷抱。從最不起眼的小策劃做起,一路摸爬滾打做到了現在的位置。




現在經濟大環境越來越差,但我們幾乎沒有受什麼影響,依然活躍在最前線的位置。




後來總結原因,發現那時我們都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職業轉型轉得特別早。



我們幾乎都是在2011年左右離開原公司。那時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遠沒有像如今這麼深遠。




新浪微博勢頭剛起,微信用的人也不多,社交媒體還叫SNS,更不用說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這些一個都沒有。



但這時身邊發生了兩件事,讓我隱約覺得風向變了。




第一個,是公司新人的工資越來越低。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事情,新人是一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旦降低了新人的工資標準,就阻斷了未來更優秀人才的加入,久而久之這個公司就會停滯不前。




第二個,是互聯網廣告公司的招聘越來越多。




那時我每天都會看幾個行業網站,我發現越來越多新型的互聯網廣告公司開始大量發布招聘信息,職位從初級到高級都有。




這說明這些公司的業務量巨大,需要更多的人才。




巨大變化往往體現在細微之處。




一邊是傳統廣告公司的式微,另一邊是新型廣告公司的崛起。我雖然不是很明白互聯網具體做什麼,但我覺得這時應該採取一些行動了。




於是我開始廣投簡歷,最終成功進入一家外資互聯網廣告公司,為此我還主動降薪了1000塊。




如今回想起當時的選擇,我慶幸自己抓住了機遇,及時轉型。




當年那一批同事里,只有我和這個做創意的朋友果斷離開,而現在做的還不錯的,也只有我們兩個人。




實際上這並不是個例。




領英最新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選錯了城市」和「選錯了行業」是職場人最後悔的事情。




在面對職場關鍵轉折點時,只有37.4%的人會獨立思考,而能夠勇敢嘗試的人只有33.8%.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個是思考能力不足,另一個是意志力薄弱。







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康波周期理論,它的核心觀點是:每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差不多就是50年時間,而這些大的周期都來自於大的科技革命。




在同一個大周期內,又會陸續有一些小的周期性機會。這個過程中不斷循環往複著4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回升。




比如19世紀末電話的誕生,20世紀中葉電腦的出現,90年代初互聯網的發明(如下圖),這些都是周期性機會。







落實到我們每一個個體,一個人一生中最多也就碰到2個大的周期性機會,小的機會差不多5、6個。一旦都錯過了,那也就是真的錯過了。





比如我當時的轉型選擇,就是趕上了信息時代的革命,智能手機開始流行,移動互聯網迅速崛起。




可那時我並沒有研究這麼深,只是從周圍最不起眼的事情感知到了變化而已,只帶著50%的確信就放手去做了,現在看來還是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雖然我們不是先知,不能預測未來,但是可以感知當下,做出判斷。




那麼,

如何去判斷這樣的周期性機會,進而去進行自我的職業轉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小孩子才傻樂,成年人都是不動聲色?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