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老白茶的糯米湯與糯米香,一字之差,暴露著白茶的知識缺陷!

老白茶的糯米湯與糯米香,一字之差,暴露著白茶的知識缺陷!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早晨起來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原來做中醫的朋友,也開始做白茶了。

不但做白茶,還開始頻繁地發朋友圈。

今年,像這樣改行在朋友圈賣白茶的朋友,越來越多。三不五時就冒出來一個。

原來賣壽山石的,一夜醒來就改賣白茶了。原來賣武夷岩茶的,發誓只愛武夷岩茶一個的,已經開公號寫白茶文章了。原來賣茶席的,朋友圈裡也漸漸少了茶席的圖片,多了白茶的身影。

他們在朋友圈發的文字,雖然頻繁,卻較為雷同。

都是一些自己喝茶的場景,再配上一些道聽途說來的文字——某某人的文章里抄一段,某某人的書里摘幾句,某某人的朋友圈拿一段。

乍一看,還挺有情調,挺有情懷的。

然而細細一讀,發現問題很多。

比如今天就看到一段:

品味別樣的變化,2010老壽眉的獨特才會讓相遇顯得格外珍貴。

高香韻味、精品原料、濃厚糯米香!越來越喜歡......

都是精品,杯已溫好,待您來。

活動僅制最後八十斤哦~

村姑陳眼尖地在這段乏善可陳的文字里,找到了一個錯誤——在形容老白茶的茶湯里,使用了一個詞:濃厚糯米香。

原本只是覺得,這位朋友的白茶知識,不是太專業,寫的朋友圈時有錯誤。然而,看到她形容老白茶是「糯米香」的時候,方才真正感覺,這位朋友對於白茶,完全是門外漢的水平。並且她的朋友圈文字,十有八九是四處抄襲、拼湊來的。

為什麼一句「糯米香」,就讓村姑陳的觀感產生如此大的逆轉?

這得從「糯米香」三個字開始說起。

首先、白茶是沒有糯米香的。

白茶分新茶和老茶。

新白茶里,有毫香,有花香,有草藥香,有竹葉香。

老白茶散茶里,有葯香,陳香,花香,草藥香,稻穀香,竹葉香,粽葉香,干荷葉香....

老白茶餅里,除了上述香氣,還有果香。而其中工藝好、山場好、儲存好的茶餅,還會生出棗香。

但是,村姑陳喝遍了福鼎各鎮的老白茶和新白茶,就是沒有喝到「糯米香」這種味道的白茶。

不但沒有「糯米香」,連普通的「米香」都沒有。

不但沖泡沒有,連煮茶,也煮不出來這種氣味。

要知道,大米,糯米,這些糧食,它們的香氣,我們從小聞到大,天天都在聞,如果哪一款新白茶或者老白茶裡面,有糯米香,這麼多成年人,不可能沒有一隻鼻子聞不到的。

當然,我曾經在2013年的老白毫銀針茶湯里,喝到過濃郁的稻穀香,但那是白毫銀針才獨有的,是白毫銀針濃密的白毫經過歲月轉化之後獨有的風韻。

是生於太姥高山的優質茶青,採摘下來之後,經過S師傅親手製作,純日晒,低溫慢烘,太姥山上標準化倉庫儲存滿四五年,才生出的這樣絕佳的香氣。

並且,這種稻穀香,是一種雜糧的香氣,是小麥、稻穀、蕎麥,高梁這些五穀,晒乾後,混在一起儲存多年,倉庫里散發出來的那種五穀豐登的味道。

那是一種糧食香氣的綜合,並非煮熟的糯米或者干糯米的香氣。

其次、老白茶的茶湯里,有糯米湯

既然村姑陳斬釘截鐵地說,老白茶的茶湯里,沒有糯米香。

那這位朋友的「糯米香」,是怎麼來的呢?

村姑陳以為,是「糯米湯」之誤。

老白茶,雖然沒有糯米香,但卻有糯米湯。

曾經,在形容老白茶那淳厚,稠滑的湯感時,村姑陳使用過「糯米湯」,「果漿」,「漿感」,「瓊漿玉液」等辭彙,用於表示喝老白茶的茶湯時,那種果凍般的口感,凝脂般的口感,那種稠滑得能包裹住所有舌面上的味覺細胞,給它們做一場酣暢淋漓SPA的感覺。

那是一種三年以上的老白茶才具有的稠度,在四年五年後將會達到另一個峰值的、像綢緞一般絲滑,像溫泉湯一般溫熱的觸感。

那是所有老茶客,畢生所追求的一種口感——稠,滑,漿感十足,氣息留存在舌面上、口腔內壁里,牢牢粘住,久久不肯散去。

這種感覺,村姑陳在2014年的白露散茶,2014年的寒露散茶,2013年的紅葯、棗紅、身上都體會過。

當然,還有慧苑老叢,那稠滑的湯感,像糯米湯似的,喝它的時候,感覺根本不是咽下去的,是它自己就順溜地滑下我的喉嚨。

內質豐富到茶湯可以自己滑動。

這就是一種米湯般的稠滑感。當然,糯米湯比米湯更稠一點,畢竟糯米黏性較大米強一點。

再次、這位朋友的「糯米香」是怎麼來的?

形容老白茶稠滑度和醇厚感的「糯米湯」,是如何變成形容老白茶香氣的「糯米香」的呢?

要知道,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這一字之差,可就意思大變了。

考據派的村姑陳推測,可能很多人,看到前人在形容老白茶的時候,用的是「糯米湯」這個詞。

但是,由於對茶葉的認知度有限,茶學知識和喝茶的閱歷尚淺,還沒有達到體會糯米湯的層級,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喝到過擁有「糯米湯」的好茶。

一句話,還在初級階段徘徊。

不相信,也不能理解,糯米湯和老白茶,怎麼扯得上關係,也許,還會認為,是村姑陳筆誤。

另外,黑茶膾炙人口這麼多年,熟普洱里的糯米香,也早就街知巷聞。

這位朋友可能不止一次,在自己做普洱茶的朋友那裡,看到過糯米香這三個字。可能也不止一次,親耳聽到過普洱具有糯米香這種香型。

在這種情況下,一知半解地看到了村姑陳或者李麻花或張三星或者李四弟,寫下的喝老白茶感受,看到糯米湯這個詞,便以為是寫香氣的。

再加上從普洱茶商那裡,頻繁聽說過糯米香這種香型,於是,兩相結合,腦門靈光一閃,便主觀認定,村姑陳筆誤,這糯米湯是糯米香之誤,繼而,堂而皇之地把老白茶里的「糯米湯」,改寫成了「糯米香」。

這還不算完,當第一個人形成「老白茶有糯米香」這種概念之後,經過各種渠道的傳播,便會有大批量的白茶新手,認為老白茶有糯米香是正確的。

以訛傳訛下去,不久,老白茶有糯米香,就成為了教科書一般的教條。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第一衝)

第四、從糯米湯到糯米香,反映著深刻的社會現象

糯米湯,糯米香,雖僅一字之差,這背後,隱藏著深層次的知識缺陷。

把描寫湯感稠滑醇厚的糯米湯,理解為描寫茶葉香型的糯米香,這是典型的李代桃僵,張冠李戴,指鹿為馬。

這種行為的背後,潛伏著一個根本不懂得如何品鑒老白茶、如何鑒賞優質好茶的茶商。

如果是普通的愛好者,把湯和香搞混了,那情有可原,畢竟人家只是業餘選手,不是茶商,不是業內人士,不是磚家。

但一個賣茶的茶商,處處標榜自己如何懂茶,如何會喝茶,結果卻把這麼簡單的一個知識點搞反了,搞混了,那就不是粗心大意能解釋得通的,就不是一句「看錯了」可以矇混過關的。

這一定是很不懂白茶,尤其不懂老白茶的人,才會犯的低級錯誤。

另外,把普洱茶的糯米香,移花接木,安到老白茶身上,這也不是簡單的一句「知識缺陷」可以解釋的。

這是一種不認真,不負責任的態度的體現。

賣茶的時候,不認真去核實茶的香氣滋味口感產區年份這些要素,而是憑藉道聽途說,潛意識中模糊的一個概念,就盲目地宣傳出去,對顧客進行誤導,也對行業風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要是法官判案,也是這樣憑印象,憑感覺來,那誰看起來都會像殺人犯。

然而,可悲的是,這並不是一個個案,目前的茶圈,這種半桶水招搖過市的現象,非常普遍。幾乎達到十個人里有八個半的嚴重程度。

光村姑陳看到的「茶人」里,就有一多半,一知半解,嘴上吹得天花亂墜,理論一套一套,天上一半地下全知。然而實際上,荒野銀針和台地銀針,給他盲喝,他都分不清。

更別說拿2013年、2014年、2015年的茶,盲喝猜年份了。

這是這個圈子的通病。

病入膏肓,沒得治了。

總 結

誠信為本,認真賣茶

做事認真,做人真誠,這應該是每個人的座佑銘。

認真喝茶,認真賣茶,這應該是每個茶人的信用原則。

是我們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

而不應該為了賺錢,看什麼茶紅火就做什麼茶,看人家賣得好,就衝上去抄,去偷,去搶。

抄襲,只會抄來觀點,卻抄不來客戶。

你的不專業,客戶總有一天會知道。你的茶有問題,客戶也總有一天會知道。

當眾人皆醉的時候,你一定要足夠清醒,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當老白茶有這四種表現,恭喜你,擁有了一餅好的老白茶!
沖泡新白茶,請準確選擇茶具,茶好喝與否全憑你決定!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