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棉花還沒有大規模出現的明朝之前,古代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

在棉花還沒有大規模出現的明朝之前,古代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

棉花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用來織布,或者做衣服被子的,而是被引進來觀賞的。雖然教科書上說我國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種植棉花了,但只是種植,最多觀賞,而不是用來織布做衣服。

真正意義上大規模出現棉紡的時候,是在明清時期,當時的江南有很多的棉紡作坊,源源不斷的產出保暖性能好,穿著舒適,還不貴的棉布,而且我國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棉紡還沒有大規模出現,棉布還沒有成為做衣服、做被子的原始材料的時候,古代人的冬天是怎麼熬過去的呢?小編在查閱了一些資料之後,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記載,主要有這麼幾個方法。

先拿古代的皇族來說,要是冬天到了,一般都會換上由動物皮毛做成的衣服,比起絲織物來說保暖性能更加的好。而且在房間里,還會有上等的無煙炭火不停地提高溫度,還真不不怎麼冷。

而且一般皇帝都會有行宮,分為夏季居住的和冬季居住的。冬季的行宮一般建在溫泉的附近,藉助溫泉散發的熱能提供源源不斷的熱量,保持屋子裡面的溫度。加之炭火和毛皮衣服,基本和春天沒什麼區別。

我們再拿一般的達官貴人來說。他們有一定的爵位,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會買動物皮毛的衣服,常見的當屬鹿皮,虎皮,貂皮等衣服,雖然和皇帝的比起來樸素一點,但是保暖的性能是一樣的。

而且他們也會花錢買來大量的炭,二十四小時不停的燒著,以保持溫度。到了夜晚,會有專門的人去給達官貴人暖床,而且他們睡覺蓋的也是動物毛皮做的被子,保暖性能不比棉花被差,根本不可能感覺到冷。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窮苦人家是怎麼過冬天的。窮苦人家經濟能力有限,是買不起動物毛皮衣服的,只能穿葛或者麻做的衣服。這些衣服不但粗糙,而且保暖性能差到極點,冬天穿著就比裸奔好一點。

但是窮苦人家會在秋天的時候,進山砍柴,囤積大量的柴火。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就會在家裡簡易的壁爐里生起火來,一家人圍坐在壁爐周圍烤火。有些讀者可能就要問了:「他們難道不怕把屋子熏黑了?」。屋子熏黑了也比凍死了強,要知道,古代的冬天可比現在冷多了。

後來,就有一些腦瓜子靈活的窮苦人,會去富人家裡倒垃圾的地方撿一些破絮子,混著一些破布,或者其他的東西填充進衣服里,抵禦寒冷,效果比單衣服好那麼一點點,這便是最早的羽絨服了。到了明清時期,棉紡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可以批量生產了,於是這種親民的布料終於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而且棉被也開始出現,這讓尋常百姓家的冬天不再那麼難熬了。

不得不說,棉紡是一項科技上的革命,它的出現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僅僅是在中國,而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棉紡的出現,讓棉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一直到了現在,棉紡一直都是我們衣物的主要用料。各位讀者朋友,你們還知道古代人那些禦寒的手段?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的五大神犬,第一是上古神明,哮天犬竟成倒數
死的最憋屈的日本將領,前線接受採訪擺pose,被老兵一槍擊斃

TAG:小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