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何最終只回來94人?實情令人唏噓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何最終只回來94人?實情令人唏噓

眾所周知,「洋務運動」乃是清廷發起的一次自救行動,為了挽救國家所面臨的危難局勢。在此期間,清政府耗費巨資,每年投入八萬多美元,摺合白銀六萬兩,以供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學。這對早已財政困難的清政府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然而清政府在耗費如此大投入的情況下,派出了一百二十人,最後卻只回來了九十四人,這究竟是為何呢?

「洋務運動」時期興建的各類工廠

看過子淵往期文章的讀者應該知道,這場原定於十五年的留學項目,因為國內政治風波而被迫提前結束。九十四名留美幼童提前召回,那麼還剩下的二十六名幼童去哪了呢?結合各方面的資料,我們可以大致知道他們有三個去向。第一部分是在駐洋委員會定期審核時,因為審核不合格,而被申請終止學業,被迫提前回國,這也是為了清政府為了節省支出的一種做法。這一部分人就沒有列入最後的名單之中。

美國校園掠影

當然,也有一部分幼童是不幸病逝的。這些幼童畢竟年紀太小,許多人都體質羸弱,他們經過長途跋涉,跨越太平洋來到美國,不僅要面臨著身處異國的心理壓力,還要克服水土不服帶來的身體不適,再加上還有駐洋委員的考核,身心都面臨著巨大考驗。一些幼童由於身體原因,不幸患病,最後逝世於異國他鄉。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過於天才少年潘銘鍾,他十五歲就考上大學,然而進入大學不到一年,他就因為身體勞累而不幸病逝,令人不禁扼腕嘆息。

清末留美幼童舊照

此外,另一部分沒有回國的幼童則是因為確實不願回國了。他們花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才得以適應美利堅的生活,更不論說考上美國大學的經歷何其艱難。如今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才剛剛考入大學就被要求召回,一旦回去,之前的所有努力那就都白費了。雖然他們來時才十二歲,但是召回之時已經成年,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謀劃。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渴望知識,他們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救腐朽的中國。他們不願意為了那個腐朽的清政府而回去,他們要暫時留在美國,努力學習,等有朝一日祖國真正需要他們了,他們便會踏上回國的行程,乘風破浪,兼濟天下。

慈禧太后劇照

更令人感到心寒的是,這九十四名選擇回到中國的留學生並未得到重用,反倒還受到這次政治風波的影響,從此飽受排擠,甚至有些還在清政府與列強的鬥爭中去世。毫不客氣地說,清政府壓根沒有辦法充分任用這批接受了先進西方文化熏陶的人才,一直到袁世凱實行新政,他們才終於有了自己的舞台,並在各行各業開始嶄露頭角。

詹天佑塑像

於是,這九十四名留學歸來的學子,成了孕育未來新中國的星星之火,他們有的成了鐵路、礦山等行業的開山鼻祖,為落後中國謀得一絲苟延殘喘之機,並成為未來中國建設發展的骨幹力量。這九十四名留學出國的幼童,幾乎成了腐朽的清政府當時所做的最有價值的一次投資,其效益造福百年。

參考資料:

《清季外交史料》《近代中國留學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抗日將領,開國後獲授中將輕而易舉,結果卻被公開正法
此人本是一國君主,殺豬時無意說了句真心話,結果不幸因此喪命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