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8102年了,美國大學都開電競專業了,而楊永信們卻依然活蹦亂跳....

8102年了,美國大學都開電競專業了,而楊永信們卻依然活蹦亂跳....




這幾天,

楊永信和他的電擊治療法,再次走入大眾視野。




起因是,10月22日,有網友碰巧去山東臨沂出差,路過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路成癮戒治中心時,

卻聽到裡邊傳來孩子的尖叫聲和斷斷續續哭喊「媽媽」的聲音

,於是當場錄下上傳至網路,引來網友熱議。




而發出聲音的這間屋子,被稱作「13號室」,也就是當年楊永信使用電擊療法的現場。





「13號室」到底有沒有營業?




拍攝該視頻的網友後來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場景:當晚8點左右,他聽到有尖叫聲,一路尋找聲音,發現是從臨沂第四人民醫院一棟樓里傳出的,尖叫聲斷斷續續有二十多分鐘,

「13號室」的說法是他根據醫院其他樓13號室的位置判斷的。




這是當時網友拍攝視頻:







隨後視頻在網路持續發酵,甚至登上微博熱搜,再次將楊永信的電擊療法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於網上大家的質疑,臨沂市網信辦一名工作人員解釋說,

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戒網癮中心在2016年就已關停,網友提到的13號室已不再使用。




而被問及視頻中哭鬧的孩子是哪裡的時,臨沂網信辦回復:孩子是該院病區二樓接收的

一位患有精神發育遲滯的8歲患兒,當時患兒的奶奶在病房陪護。



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官方微信也在今天發布聲明稱,不存在網傳的所謂「十三號室」,視頻中拍攝到的是醫院一號住院樓,該住院樓分布四個心理康復病區和一個內科病區。




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也已經在10月23日到駐地派出所報案。






這種說法是否屬實,我們尚且無法判斷,但聽著視頻里孩子傳來的慘叫聲,又讓人再次想起了楊永信的電擊療法。




當初,

楊永信創辦了山東臨沂網路戒除中心——網傳可怕的「13號室」。



有網癮的孩子,會被抬進一間有兩層防盜門的屋子,被按在一張床上,床邊的一張桌子上,放著一個伸出四條觸角般的電線的「小盒子」,而它就是電擊的重要工具。







注意看,楊永信手裡拿著的就是這個小盒子,叫作

電休克治療儀

,準備開啟他的電擊大法。







具體來說,就是將

電極片貼到被治療人的太陽穴上,用適量的電流刺激患者大腦,

使患者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發作,達到控制精神癥狀的目的。







由於這一手法殘酷、過程痛苦,曾有臨沂網癮中心的同學表示:




「那時候,眼前就像電視機的雪花一樣,已經看不清楚了。」


「像有無數個針扎了進去,每一個細胞都在疼。」







「本身還在反抗的我,電擊之下,我只想趕快結束,以至於我對楊叔(楊永信)的態度

從仇恨逐漸變成了求饒,再變成順從,他問我這樣治療是不是對你好?我說是,是對我好。




期間因為嫌棄我聲音小,楊叔(楊永信)又再次對我實施電擊,這樣來回幾次,誰都變得溫順多了。」




光是看著這些文字,都能想像當時受害人的疼痛。




而楊永信因為從事精神分裂症等方面工作有突破進展

,曾經受到中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表揚、介紹楊永信治療青少年網癮的相關事迹,一直到現在,還在

享受國家津貼。




然而,2009年媒體被曝光之後,楊永信和他的「戒網」事業曾一度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但在2011年,據媒體報道,楊永信入選了山東省「十一五」衛生系統功勛人物總評榜。




也是在同一年,他編著的《用「心」戒網癮》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一直到2016年被責令叫停之前,楊永信和他的電擊療法一直在明目張胆的進行。




如今,關於電擊網癮治療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不禁讓人疑惑:

這種以暴制暴的可怕療法,是否還在繼續,又到底還要摧垮多少孩子的身心?






網癮治療,何時罷休




2009年,曾言在網戒中心接受了7個月的治療。




曾言(化名)出院後,但他的

父母認為效果不佳,想再把他送進去。




他以跳樓的方式抗議父母,「幸虧只是二樓,只是把腳崴了。」曾言說,「我寧願去看守所,也不願意去那裡了。在看守所還有人道,

在那裡,就是集中營,沒有人道。」




曾言剛剛去網戒中心不到一周,就被「電擊」了,他被帶到13號治療室, 「電壓開到20毫安,我覺得渾身顫抖。」




曾言說,他看到所有

被「電擊」過的盟友,出來的時候都是精神恍惚。




「有人害怕,就逃走,逃走後被抓回來,繼續電。」




而像曾言父母這樣,屢次把孩子再次送進網戒中心的人不在少數。




2016年,網戒中心被強制停業之後,有記者前往臨沂戒網中心報道此事,沒想到碰見

部分家長對著記者抱怨:為何要對網戒中心打壓關閉?




「效果那麼好的治療,為什麼讓停,為什麼不讓治療孩子的網癮?」





一些家長說,衛生部和外界並不理解他們的「絕望」和「無助」。在他們看來,「電擊治療法」並沒有什麼不安全,且

效果非常地好

,這也是他們無法理解衛生部叫停的原因。




       

      


圖為楊永信在演示治療儀




此前,楊永信在接受《沂蒙晚報》記者採訪時說:「

其實,如果沒有患者,網戒中心一天也開不下去。網戒中心之所以能夠存在到今天,除了其合理合法合規外,也是因為有眾多的家長和孩子需要這個地方。




如果有一天家長和孩子不需要這個地方了,網戒中心因此關門了,那將是我感覺最幸福的事。




但現在,那麼多的家長帶著求助和無奈而來,我從來沒想過放棄這份事業,責任和同情心是驅動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我們不排除楊永信說的這些話,

一部分是為自己罪名開脫,但也不能否認家長對網戒中心的巨大需求。




不然也不會有家長源源不斷的送孩子去各種書院,各種寺廟,美其名曰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凈化自己的心靈。





南昌豫章書院打人事件




但是把孩子送去之後呢?等待他們的是

非人般的虐待,關小黑屋,遭遇毒打,毫無尊嚴對待、甚至被毆打致死。




就這樣的地方,還

談何教育他人學會熱愛生活

、表達自由和愛的權利?




對於網癮帶來的恐懼,家長是否應該理性看待?




網癮這個詞,1995年被美國紐約一位精神病醫生提出。





當時美國紐約的精神病醫生戈登伯格編造了「手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敲打鍵盤的動作」等7條診斷標準,聲稱自己發現了「網癮」這種心理癥狀。


       

      


戈登伯格本人認為玩牌、賭博或上網本身是沒有什麼可以成癮的,人們之所以對此成癮是因為他們藉此來克服自身的壓抑、焦慮或社交障礙。




他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用來解釋網癮:




「如果你把成癮概念擴大到人的每一種行為,你會發現人們讀書會成癮,跑步會成癮,與人交往也會成癮。」




值得注意的是:戈登伯格從未承認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而網癮至今仍未納入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也從未將網路成癮正式收錄為心理疾病的一種。




即使是全球最先提出網路成癮診斷標準的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楊,也表示網癮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疾病,

屬於非強迫性心理依賴症,也就是和電視病空調病等等一樣。




莎拉·基斯勒教授,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及人機互動系,她認為

在網癮這件事上,人具有自我改正的能力。




在完成一項和互聯網重度使用者的研究里,莎拉·基斯勒發現,大多數使用者,在一年後花在電腦上的時間都被他們大幅度減少了。這說明即使是問題使用者,也有自我改正的能力,莎拉·基斯勒認為,

這些自我改正的策略包括有:安裝內容過濾軟體、接受輔導及接受行為認知治療。




是不是和我們國內殘暴而又極端的治療方式,大相徑庭?






國內國外,對待網癮患者天壤之別




來看看國外的網戒中心怎樣一種存在呢?




首先,這些網戒中心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有家長認為網癮是病需要治療,而是有些人希望給

自己找個地方來遠離網路。







首先,這家治療機構的選址非常講究,不在鬧市區,而是在

依山傍水的森林公園附近。




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達到50%,機構會根據每間房間來安排住宿人員,有的3-4人一間房,有的5-6人。




       


華盛頓郊區的治療基地




       


加利福尼亞州馬裡布某處治療基地




其次,去過的成員表示,只要抵達目的地之後,

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要上交,

每個人允許

每周有一次打電話時間

,電視可以看,但是也就是一些重大體育競技類比賽。




每天幹什麼呢?早上醒來之後,開始和室友一起動手做早餐,這裡說一下,機構提供的食物非常健康、

甜食保持在最低限度,大多都是水果和蔬菜。




吃完早餐後學員一起一做家務、然後就開始鍛煉,比如進行

冥想練習,或者排球、棋盤遊戲

等。以及還會有開設的社會關係課等主題課程。




同樣是網戒中心,但對待學生的態度方式,卻有天壤之別。




而同樣是在美國,

俄亥俄州立大學(OSU)在本月,通過官方網站報道,已經開設電子競技專業。




這個電競計劃內容包括學術研究、知識競賽,以供學生獲取電競知識,最關鍵的是,

電競專業畢業會授予正式本科學位

,不只是單純的一門課哦。


       

      


學校還將為學生修建校內電競場館作為校隊的主場,

場地內包括80多個座位,配備電腦控制台和虛擬現實系統,以及廣播展台。




學校還將配備最好的電腦,力圖打造最高端的虛擬現實遊戲系統。瞧瞧人家這裝備:





對電競專業現場的模擬圖像





由於俄亥俄州立大學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21成員之一,無論在文理學、工學、商學、法學還是醫學,都培養出過頂級人才。正因如此,

俄亥俄州立大學對於電競的認可和扶持也能讓主流社會更加認可電競。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部高級副總裁莫利斯通說。「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跳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在電子競技里的表現。




我們從電子競技運動員的學習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可以看出他們的反應時間和決策能力,以及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




雖然目前尚未透露何時建好,但已經開設電競專業了,

組團課堂上開黑還遠嗎?




比起國外,

國內也有高校陸續開設電競專業或課程。

比如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開設了相關專業。




知名大學中,中國傳媒大學也開設了相關專業「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北大也開設了電競選修課。




雖然目前大家對於電競玩家這種身份無法真正接受,但是電競與校園的結合,才能最大程度上促進電競行業良性發展,也意味著被主流社會接納認可。




而網癮這個詞,也該退出這個時代的舞台了......





Ref:


https://www.netaddictionrecovery.com/index.php


https://www.thefix.com/content/restart-video-game-internet-addiction-rehab00214


https://www.crchealth.com/troubled-teenagers/internet-addiction-teenagers/


http://www.tmtpost.com/2462866.html


《一個網戒中心的生態系統》.中國青年報.2009


《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2016




本期推薦閱讀:





在美國有這樣一部神奇的漫畫:在2010年預言中了2018年美國冬奧會成績,在2000年就預言了特朗普會當總統!趕快去微信後台回復【

神了

】看看

《這部美漫怕是開了掛,從總統到平昌冬奧會通通預言,不服不行》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

星標

】或【

置頂

】INSIGHT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天朝大媽在紐西蘭蹦極聽不懂英語,硬是把教練逼出蹩腳中文2333
第一批90後留學生,已經後悔了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