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安倍訪華,不少中國網友因這事突然表示「感謝」

安倍訪華,不少中國網友因這事突然表示「感謝」


         作為日本首相時隔7年後的對華首訪,安倍此行引來多方關注。



       「中日雙方正在把《中日友好條約》40周年作為重拾友誼的契機。」英國BBC網站說。


       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安倍抵達中國前,「日本將停止對華援助」的消息率先在中國互聯網上大熱,並突然引發不少中國網友集體感謝日本的小熱潮。

      而這場不期而至的「感謝」,也正意外成為安倍訪華背後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另一面真實寫照。




「無論如何,謝謝!」


        外界對當下中日關係的總結,也逐漸有了新的關鍵詞:「回暖」「持續性改善」「不受他國影響的信賴」……


        但於中國網民而言,對以上辭彙的具體感知,則來得要晚幾天——


23日,日本媒體紛紛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訪華期間,安倍將向中方提出結束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的建議,希望得到中方諒解。這一消息得到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的證實。



日媒報道截圖


        「40年前日本開始援助中國時,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決定結束這一援助。」日本《朝日新聞》在報道中這樣解釋了結束ODA背後日本政府的考量。


        消息被更多國人所知曉已是晚上,但中國網友對ODA往事的談論卻沒有停止:3.65萬億日元(合約2551億人民幣),這是自1979年以來日本對華援助總額。而ODA援建或部分支持項目的名單,幾乎覆蓋了中國這些年重大發展印記和時代變遷:


        京秦鐵路電氣化改造、北京首都機場、上海寶鋼、武漢長江第二大橋……這些項目遍布中國,規模大、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和施工難度大是其主要特點,直到2016年,報道還顯示,對華援助項目包括安徽黃山仙源鎮河道整治工程、黑龍江省防止焚燒秸稈改善空氣項目等。



首都機場


       看到日本媒體報道「安倍晉三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的消息,不少中國網民並沒有表達生氣、不理解的態度。反而,他們認為應該對日本這些年的對華援助說聲「謝謝」。



       這是一種成熟心態的體現。 從實事求是的原則出發,該謝謝的地方我們不應吝嗇,而該譴責的地方我們也無需藏著掖著。


       ODA,英文全稱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指的是發達國家政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用於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贈與水平(grant element)25%以上的贈款或貸款。


       日本 ODA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受外國政府的開發援助,它曾經在中日關係中有多重要?


        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者中流傳一句話,不研究日本對華 ODA 問題,要麼不能全面了解多年來中日關係發展變化的基本脈絡,要麼無法高屋建瓴地認識中日關係的全局。


        可以說,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至今的40多年來,右翼勢力以及反對與中國和平友好的聲音在日本政壇始終存在,即便是中日總體氣氛較好的上世紀80年代亦是同樣。



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外務大臣大平正芳

        但中日在當時的節點上能夠實現破冰,除了國際大氣候的變化以及中日兩國國情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田中角榮、大平正芳這些老一輩日本政治家,出於對那場戰爭的認識以及對中國人民的負罪心理,壓制了右翼勢力,使中日友好成為當時日本社會的主流。


        這也是日本對華ODA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1979年 12月 5日, 已經身為首相的大平正芳再次訪華,他在與鄧小平會談時表示,日本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


       當時日本國內也有反對的聲音,但包括日本政府高層、經濟界人士及主流媒體的聲音是:中國連戰爭賠償都放棄了,難道日本不應對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資金合作嗎?


        今天再研究那段歷史,我們可以查閱到許多細緻的分析,比如日本由於戰後經濟起飛,開始謀求確立與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國際政治地位;日本與蘇聯關係惡化,希望發展中日關係,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絕大部分能源依賴進口的日本開始考慮確保能源安全, 因此十分重視發展與中國的能源貿易;日本的製造業需要開拓中國這個潛在的市場。


這些都是日本對華ODA的決策背景。



周總理和田中角榮舉杯慶祝中日建交

        但也不能否認的一面是,原日本駐美大使松永信雄後來所提到: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毛主席、周總理決定不向日本要求戰爭賠償一事,帶給所有日本人民的,不僅是對兩位領導、而且也是對整個中國和中國人民的高度評價和敬意。這件事跟日本對華經濟合作在法理上沒有關係。但在日本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經濟合作的時候,我們總是考慮到中國的這一決定。」


        自大平正芳開始,日本對華ODA 援助30年的歷程來開了帷幕,但大平正芳也無不悲觀地看到,「現在都是友好氣氛,好像很熱鬧,當30年、40年後中國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一定會有難題發生啊……」


         日本對華ODA的生命也如同大平正芳預言的,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80 年代的穩步實施期;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 年代的「援助質疑」期;第三階段是2000年以後的「畢業」期。2005年 3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在 2008年停止提供對華日元貸款,其後又決定還將停止對華無償援助。並保留繼續向中國提供以節能和環保為主的技術合作至今。



        從1980年到今天,ODA走過的三十多年歷史,給中日兩國留下了什麼呢?


從輿論的角度看,或許是一地雞毛。


        總體來看,不少中國民眾對於ODA了解不多、評價不高,甚至大大低於對華ODA 總量少於日本的美國。


        在他們看來,ODA根本不能算是友好援助。與日本在戰爭中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損害和應付的巨額賠償相比,3萬多億日元的ODA資金微不足道,更何況其中90%以上是需要連本帶息償還的貸款。


       而從日本方面的角度看,日元貸款之所以被稱作「援助」,是因為日元貸款的官方性和優惠性符合ODA的標準。更何況日元貸款比商業貸款條件優惠得多。

        日本原本希望中國能廣為宣傳報道對華ODA ,使中國民眾人盡皆知 ,以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的互相信賴, 達到藉助 ODA 進行心理感情投資的目的,改善日本形象。



       但日本人卻在全面考察以後聲稱 :中國民眾缺乏對於日本 ODA 的援助性質的了解、認識和評價。這給了日本右翼以口實,他們給中國人栽上「忘恩負義」的形象,宣稱中國對日本ODA不宣傳、不感謝;中國一邊接受日本ODA。一邊卻加強軍備和對外援助。


       這種污衊反過來激怒了中國民眾:當年中國「以德報怨」放棄了戰爭賠償,結果日本拿ODA說三道四,難道不是「以怨報德」嗎?


       當年希望彌合中日社會的舉動,最終卻撕裂了中日社會,大平正芳當年是否想到過這一步呢?


        客觀地看,ODA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幫助實實在在的。


        從1979年到2008年,日本為對華ODA提供了3萬多億日元(約300多億美元)。在最高峰時,日本對華援助佔到外部援助的80%以上。上世紀80年代,ODA款項中相當大一部分被用於建設一大批規模大、周期長、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佔用資金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到了90年代,除了上述基礎設施領域以外,ODA開始更多地用在城市建設(比如自來水、污水處理、地鐵等),以及環境保護、人才培養等領域。而中日友好醫院、中日環境中心等都是由日本的無償資金援助建設的。




      原因


      日本政府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其實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所以不少日本人認為沒有必要繼續進行對華經濟援助了。


      《產經新聞》的一篇社論觀點就頗具代表性,「1979年開始對華提供的ODA應該完全終止。累計超過3萬億日元的貸款已經終止了新的借貸,但現在也依然提供著高達數億日元的無償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作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沒有理由再繼續接受援助。」



      對於日本政府的這個決定,大多數日本網友表達了支持。


       比如,@kuroiringo 就寫道「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也就不需要ODA了。從世界第三那裡接受援助,很奇怪。」


       @serhaya 也有類似的看法「我很吃驚,GDP世界第三的日本還持續向世界第二的中國進行ODA援助。而且,經過40年達到3兆日元以上。」


       @すずりん 認為「對中國的ODA終於結束了。希望日本政府能更多地看看國內的情況。」


        其實,這些觀點看法可以說代表了日本人圍繞對華ODA問題上的普遍認知。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整體的不景氣,也使得ODA的整體規模不斷縮減,所以終止對華ODA援助也是必然的結果。


       日本對外ODA援助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當時,通過對外ODA援助,既是為了彌補曾經侵略者的角色,也是為了間接幫助日本企業「走出去」,獲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隨著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使得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經濟的低迷,日本對外ODA的規模當然也不斷萎縮。


        根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的有關ODA規模的統計可以看出,日本對外援助的金額持續下降。1997年ODA達到峰值1萬1687億日元,進入千禧年後則持續下降,到2008年降至7002億。由於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所以從那時起,日本國內要求終止對華ODA的聲音越來越多。




       信號


       在宣布結束對華ODA援助的同時,作為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的大日子,安倍發表了一場重要講話。放在即將來華訪問的背景下,我們該怎麼看安倍在這次講話中釋放的信號?


       一位資深的日本問題專家,看安倍發出的信號,除了看他說了什麼,還要看沒說什麼。


       在這次演講中,安倍主要回顧了明治維新對日本國家命運改變的巨大歷史意義,以及如何在今天保持日本的優良傳統。其中主要提及的是「五條御誓文」所宣誓打破舊的陋習、不論身份或地位,追求新知,為國家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這對中日關係來說沒有什麼影響。


       此外, 安倍還談到目前日本面臨的局勢比較嚴峻。在內部面臨著急劇的少子老齡化的問題,在外部則面臨著國際形勢的激烈變化。安倍甚至認為,現在也可以稱為「國難的時代」。所以,今天的日本民眾也必須像前人那樣直面困難,必須跨過困難。


         這份發言的內容,在那位資深的日本問題專家眼裡算得上是中規中矩,沒有觸碰中日之間那些敏感的地帶,也沒有去刻意撩撥日本民族主義者的神經。


那麼,安倍在這個場合本來可以講什麼,卻沒有講呢?



       比如說,明治維新的「三大政策」。這三大政策包括:富國強兵、文明開化和殖產興業。


       而明治維新中的「富國強兵」,主要強調日本進行軍制改革,將以往各藩的藩兵歸入國家體系,同時模仿西方實行徵兵制,廢除原先的武士階級特權,特別是從平民中徵兵,建立了新式常備軍。


       而在當前這個時期,安倍如果借著紀念「明治維新」強調日本仍需要富國強兵,那會讓日本國內民族主義力量和一幫軍國主義分子得到莫大的鼓舞,而對那些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而言,則是在歷史的傷口上撒鹽。


       還好,這一次安倍沒提這些,算是在訪華之前顯示了自己的誠意。



       另外,在紀念明治維新時,日本領導人有時還會提到「脫亞入歐」。這個概念是當時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全盤西化」。


       如果這時候安倍再強調「脫亞入歐」,顯然是要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倒向西方,或者更直白地說倒向美國。這在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氛圍下,也是非常敏感的。


        所以,這麼來看,安倍在他訪問中國前的這場重要講話中的表現,也算是不錯的。當然,我們看中日關係,更應該側重未來日本方面的舉動,是否真的會如其所說的那樣。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安倍訪華將會率領一支近千人的團隊,包括很多日本大企業的負責人和許多文化方面的人士。小編也希望,這次訪問能給中日關係帶來一個新的轉折點和契機。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

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

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11月3日,這場說明會不容錯過,如何在新環境下取得民宿資格以及合理運營民宿?


讓女生瘋狂的東京人氣美髮店



打造投資經營簽證便捷通道,提供超便宜辦公事務所出租。



關於辦理日本3年、5年多次往返簽證




日本華人信息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

舞動生活,享受旋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京在線 的精彩文章:

房產知識:日本房屋類型該如何分辨?
8.84億巨罰范冰冰後,了解日本人是怎麼查稅的?

TAG:東京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