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圖片報道】小友祇園祭:渡海的山笠

【圖片報道】小友祇園祭:渡海的山笠

小友祇園祭是座落在佐賀縣唐津市呼子町小友漁村的一個民間節日,以高15米重3噸的

"山笠渡海"

而聞名。據史料記載,小友村曾是遣隋使、遣唐使的出發地,山笠渡海的習俗據說由此而來。






傳說在三百多年前的1658年,小友村流行霍亂,為了驅除病魔,當地百姓搭起山笠,在竹子上貼上祛病消災的禱詞,抬到海港前的田島神社求神靈保佑,然後走街串巷為村民們辟邪,最終還真祛除了霍亂。此後,每當農曆6月14日~15日(2018年為7月27~28日)大潮的日子,小友村都要舉行盛大的小友祇園祭。




農曆6月14日~15日一周前,小友村的青年就開始製作山笠,到了14日這一天,要趕在大潮退潮前做神事祛邪,然後50名青年用4根木柱抬起高15米重3噸,伴隨著鼓樂齊鳴,喊著

"啊~颯、颯,啊~颯、颯" 

的號子,開始走街串巷。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客觀日本"特約攝影師的鏡頭,從準備的日子開始,走進小友祇園祭,走進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日本尋常百姓。




遠眺小友村。






小友村是位於佐賀縣

北上端

呼子町

的一個小漁村(

圖中紅圈處

)。







小友村風情,一早晾曬魷魚乾。






農曆6月14日~15日的前一周,小友祇園祭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首先是全村總動員,從山裡砍來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粗細各異的木材,用於搭建山笠。







山笠不用一顆釘子,全為繩索捆綁而成。






不用釘子,這是三百年來的古老規矩。







山笠上的裝飾,由村中的老人負責。







在搭建好的山笠前合個影。






小友祇園祭開始前要先請來神社的主持做法事。







輪上 "厄年" 的人,腰上要插上一個綁有彩帶的竹管,這根竹管叫做 "采"。






厄年的人要穿上寫有各自屬相的紅色法披。











有的法披不寫字,但會畫上屬相的動物。







輪上 "厄年" 的人,會在腰上插根竹管 "采"。







"厄年" 要穿紅衣服和紅鞋,紅色是驅邪的顏色。






到了時辰,在神官的引領下開始挨家挨戶地 "串門" 祈禱平安。







重達3噸的山笠,抬起來並不輕鬆。







喊起

"嗨喲"  "嗨喲"

的號子,似乎輕鬆了許多。







沿途設置有休息場所,抬山笠的人們在這裡休息。








休息場所提供食物及酒水。









酒,隨便舀著喝。管夠!







山笠所到之處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喜氣洋洋。







能和外孫一起站在山笠前。老人格外高興。







孩子們都穿上了節日服裝,連嬰兒車裡的幼兒也不例外。









老人們也不甘寂寞,紛紛走出家門。







這位紅衣老人已經79歲了。







走街串巷後,山笠會被抬到田島神社前。









山笠到達神社。山笠會放在這裡過夜,等待神靈坐進去。








第二天一早,趕在太陽出山之前,載有神靈的山笠又出發了。







晨曦中,山笠顯得更加神秘。







山笠的兩側,老人拉著繩索保持山笠的平衡。







清晨寂靜的街道。







虔誠的老人朝著山笠祈禱無病消災。







下午三點之前,山笠一直都在挨家挨戶地送福。







最頂端裝飾的五彩幡旗,寫有當年滿19歲青年的名字。







三點整,山笠又回到田島神社前。







接下來就是整個小友祇園祭的重頭戲了——山笠渡海。

等待渡海的山笠。







正在渡海的山笠。










渡海回來後,再由神社主持做神事為大家祈福,宣告小友祇園祭的結束。







小友祇園祭保存會會長:明年還要舉辦,歡迎大家來觀賞。







文/圖: 平川清



翻譯編輯 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替人乾重體力活的人形機器人
東麗採用新材料 「柔韌聚合物」 設計的全新概念車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