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三位英雄,第一位十七歲就領兵征戰

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三位英雄,第一位十七歲就領兵征戰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三位英雄,第一位十七歲就領兵征戰



文/王國棟

第一位: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西漢擊敗匈奴的最大功臣,並且戰功彪悍。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霍去病是個私生子,系平陽縣小吏霍仲孺與平陽公主的女奴衛少兒私通所生。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是死罪,故而霍仲孺根本就不敢認霍去病這個兒子。霍去病幼年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其舅舅衛青娶了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才開始學習兵法軍事。然其17歲就能領兵打仗,屢建大功。22歲橫掃漠北,將禍害了中國長達數百年的匈奴趕出了河套地區,故被漢武帝冊封為冠軍侯(意思就是勇冠三軍)。只可惜天妒英才,23歲的時候霍去病就因病去世了。以霍去病的年齡和戰功來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他。


第二位: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官員、外交家,數次出使印度。 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


以王玄策的官職來說,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其做了一件事情,卻是驚天地泣鬼神,連唐太宗李世民都讚不絕口。那就是憑自己的能力滅了天竺諸國(即今天的印度),使天竺580多座城池向其投降。


公元647年,唐朝派王玄策為正使,率30多人出使天竺四國(當時的天竺分散為很多國家,一些小國僅有一座城池)。結果中天竺國老國王突然病死,國中發生叛亂。亂軍首領阿羅那順篡位,命士兵攻擊唐朝使者。王玄策兵少不敵,和副使蔣師仁逃了出來,從吐蕃(今西藏)和泥婆羅(今尼泊爾)借得精兵8200人,殺回天竺報仇。王玄策通過高超的戰役戰術,打得這些天竺人毫無招架之力。叛首阿羅那順及其家人、大臣被擒獲,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於是天竺諸國望風而靡,皆向王玄策投降。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向唐太宗獻俘。

唐太宗李世民年輕的時候也曾身經百戰,文武雙全。此刻接到王玄策的戰報以及所獻的俘虜,既高興又羨慕。高興的時自己的屬下居然這麼有本身,憑一己之力就把天竺諸國給滅了。羨慕的是這樣輝煌的功績,居然不是自己完成的,有點酸葡萄的心理。雖然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並沒有重用,以至於正史都沒有記載王玄策以後的事迹。這正應了那句古話——功高震主,自取其禍!但話又說回來了,以一己之力消滅數個國家,王玄策也真是個人才!



第三位: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宋太祖趙匡胤是江湖人物出身,武藝高強,善使一條齊眉棍。早年投靠後周世祖郭威,與後周世宗柴榮是結社兄弟(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正是以柴榮結社兄弟的名義登基為帝的),靠著在戰場上的拼殺,漸漸成長為一名高級將領,最後才在時局的變幻當中開創了大宋319年的江山(北宋加南宋)。


拋開皇帝的身份不說,從古至今,能夠稱為武術家的人屈指可數。但趙匡胤可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在一生中經歷了數百場戰役。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有明確記載其衝鋒陷陣的戰役高達數十次,親手斬殺、擒獲的敵將不計其數。比如在高平之戰中,面對不利的戰場情勢,趙匡胤振臂一呼,和張永德各引兩千兵馬衝擊北漢軍陣,即使左臂中箭也沒有退縮,最後取得勝利,晉陞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隨柴榮征討南唐時,趙匡胤抱著馬脖子沖入敵陣,砍傷敵主將皇甫暉的腦袋,將其與敵將姚鳳一同擒獲,令敵軍頃刻土崩瓦解。故而史書稱其「一條棍棒打下300座軍州」,還是名副其實的。


趙匡胤傳世的武學技藝有兩套,一套是步兵近身格鬥的《太祖長拳》,為歷代武術家列為必練的基本搏擊技藝。一套是至今仍然神秘莫測的《太祖盤龍棍》,據說這套棍法是重裝騎兵的剋星,中棍者非死即殘,學習者從不公開表演,故而知道的人並不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