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傅青主脈診特色

傅青主脈診特色

傅青主脈診特色

□ 朱景智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傅青主脈診特色

中醫診療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世傳其「文不如詩,詩不如字,字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人」,可見,他在醫壇傑出的醫技和突出的貢獻。筆者從傅青主的著作里找到脈學的蛛絲馬跡,希望可以管中窺豹,探尋傅青主的脈診特色。

右寸主氣

王雨三在《治病法軌》中論述:「況左為心、包絡、肝、膽、腎、膀胱、小腸,屬血,血為陰。左脈盛即是陰盛,左脈虛即是陰虛。右為肺、膻中、脾、胃、命門、大腸,屬氣,氣為陽。右手脈盛,即是陽盛,右手脈虛,即是陽虛。」王雨三明確提出的「左血右氣」剛好與傅青主「右寸主氣」相對應。傅青主在《傅青主男科》里提到的扶正散邪湯(人蔘一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柴胡三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是這樣描述的:「此方專治正氣虛而邪氣入之者,如頭痛、發熱、右寸脈大於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無不痊癒。」現代的脈診教學中,遇到右寸大的患者,通常診斷為風熱襲肺,而在古人的脈診思維里卻是氣虛,特別是脾肺氣虛。由此可以看出,古今脈診思維有很大差別。

右寸主內傷

右寸主內,這個概念最初來源於《靈樞·終始第九》,文中闡述了寸口、人迎脈法:「人迎脈(左寸)盛時,病在手足三陽經;寸口脈(右寸)盛時,病在手足三陰經。」而當時,這種脈診思想也僅局限在用針方面,但卻闡明了一個道理,左寸脈主陽經的疾病狀態,右寸脈主陰經的疾病狀態。後來著名醫家祝味菊在《傷寒質難》中從傷寒六經的觀念出發,指出陰經的疾病狀態是邪氣的亢盛和體內正氣的不足,這揭示了右寸主內傷的原因。《傅青主男科》中描述內傷的一條方劑是:「未成勞而將成勞(熟地一兩、地骨皮五錢、人蔘五錢、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白朮一錢、山藥三錢、五味子三分),凡人右寸脈大於左寸脈,即內傷之症,不論左右關尺脈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驗。」

右手脈大,氣分之勞

《傅青主男科》中將氣分之勞分三類。一類是未成勞而將成勞,補氣健脾為主,稍兼化痰即可。方用:熟地一兩、地骨皮五錢、人蔘五錢、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白朮一錢、山藥三錢、五味子三分。二類是氣分已成勞,純補心脾二氣,方用補氣丸:人蔘三兩、黃芪三兩、茯苓四兩、白朮半斛、白芍三兩、陳皮一兩、炙草八錢、五味子一兩、麥冬二兩、遠志一兩、白芥子一兩。三類是元氣散亂之過勞,宜健脾補腎,方用:熟地五兩、山萸四兩、當歸半斛、黃芪五兩、白芍五兩、人蔘三兩、白朮五兩、茯苓三兩、砂仁五錢、陳皮五錢、神曲一兩、五味子三兩。縱觀未成勞、已成勞和過勞的治法,總不外乎健運脾氣為主,或兼補心氣,或兼補腎氣。

在傅青主的著作中,對脈診的描述是很少的,通過以上三點,可以了解傅青主的脈診特色,並可以繼續用這樣的方法研究其他經典醫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絡病理論與五官疾病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