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1984年「7.12 」大戰過後,越軍總部和二軍區吸取反撲失敗的慘痛教訓,於1984年8月召開第3 次北光會議,制定了「第 3 戰役計劃」,再次集結重兵,企圖伺機收復老山。越軍「第 3 戰役計劃」與以往不同的地方,就是針對中國軍隊的炮火優勢,採取「塹壕延伸式」戰術來予以反制。

所謂「塹壕延伸式」,來源於越軍在抗法戰爭的奠邊府戰役中成功運用過的戰術手段。當時越軍不善運用攻堅戰法,在圍攻法軍據點群中傷亡很大。後來在援越中國軍事顧問團的作戰指導和增調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的經驗傳授下,採取挖壕掘進的戰術,貼身緊逼法軍陣地,不斷將其分割包圍,進而奪占;再繼續掘進,步步壓縮法軍防線,直到取得戰役勝利。越軍曾將這種戰術吹得很神,一度大加宣傳。這回越軍要故伎重施,上演了一出「徒弟打師父」的鬧劇。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在一軍輪戰部隊上陣地之前,也就是「7.12」之後,越軍依託複雜的地形,以小分隊偷襲及零星炮火為掩護,施工掘進,挖壕打洞,晝夜不息,逐段延伸,逐段加固,在前沿修築了大量坑道、塹壕、掩體、藏兵洞,並在靠近我方一側的陣地正面設有多道鐵絲網、陷阱和防步兵壕。在距我方陣地400至600米的地段,設有警戒雷場, 50至100米處設有寬正面、大密度的混合雷場。這些雷場又配以各種障礙物,形成障礙區;障礙區之間的間隙再配以火力控制,形成了防禦設置上的大縱深。越軍還沿壕新建了各種掩蔽部800餘個,並改造自然溶洞、岩洞60多個,大洞能屯兵數百人,小洞能屯兵幾十人到10多人。至12月上旬,越軍從清水河以南4公里起,一直向北延伸到我方防禦陣地前沿,以松毛嶺、那拉方向為重點地域,構築了前後相通、縱橫交錯的9條塹壕和交通壕,總長度達15公里。

這些塹壕和交通壕多沿便於隱蔽作業的密林、草叢、低凹處向前延伸,與自然溝坎、陡坡、深谷相連接,深深地楔入我軍防區,對我前沿陣地形成分割包圍、犬牙交錯、緊貼圍逼之勢。如,一師防禦前沿陣地共52個,其中被越軍楔入的就有28個,有4個陣地敵我各佔一半,雙方直線距離10至70多米不等,造成「誰抬頭誰挨打」的局面……

依託這些塹壕和屯兵洞機動兵力,越軍隨時可以向我陣地實施偷襲和進攻,並用炮火輪番轟擊覆蓋我陣地及後方運輸線。這樣一來,我前沿陣地多與越軍直接接觸,易遭敵迂迴包圍,側後攻擊,態勢非常險惡。特別是從634號高地至116號高地、143號至541號高地、148號至142號高地前沿,是很難突破的被越軍槍炮鎖定目標的「3道生死線」。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在越軍防禦陣地內,還配備了多種戰鬥火器,形成了直射、曲射、遠射、近射、側射、倒打相互交叉;上層、中層、下層、明火力、暗火力相互結合的密集火力配備。另外,越軍還對我國境內主要道路、軍事目標和可能攻擊的路線都準備了炮兵射擊諸元。這樣,整個老山地區的越軍防禦就形成了以鋼筋混凝土地堡、坑道、掩蔽部為骨幹,以雷場、鐵絲網、陷阱、鹿砦為補充的防禦體系,成為能打、能藏、能獨立作戰、能長期堅守的堅固野戰防禦陣地。

一軍剛接防陣地時,越軍在我當面仍然保持3個師6—10個步兵團,還有一個特工團、一個炮兵旅和兩個炮兵團助戰,總兵力達到3萬餘人。如一團堅守的那拉地區,越軍的兵力密度就達到每平方公里近兩個營,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為1.66:1。我軍接防期間,也是越軍實施「第3戰役計劃」的猛烈炮擊階段。僅12月9日、10日,越軍就向老山主峰、那拉等方向發射了幾千發炮彈。我軍前沿陣地的工事、塹壕損毀高達60%—85%,有的陣地工事幾乎被炸光,有的陣地只有少量防炮洞,前沿堅守分隊官兵只能躲在樹底下防炮,甚至有的人被迫只好在哨位上挨炮彈。不少戰士告訴我,他們的陣地上隨便抓一把土,裡面就含有10多塊彈片。越軍還頻繁進行特工襲擾,埋雷斷路,阻斷中國軍隊前沿陣地與後方的聯繫,導致我方打無堅固依託,藏無可靠工事,走無隱蔽通道,生活無安定處所,前送後運十分困難。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在犬牙交錯的陣地上堅守,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建立大規模的軍事作戰工事,加上越軍炮擊不停,我一線陣地幹部戰士只能長期待在以防炮為主的貓耳洞里。有的戰士後來對我說,由於兩軍相距較近,遠的不過幾百米,近的才幾米,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被看得一清二楚,他們都不敢走到貓耳洞外面「方便」,只能將大小便裝在空罐頭盒裡,再走到洞口甩出去。只要罐頭盒落地發出「咣當」一聲,越南的炮彈馬上就會覆蓋過來。要是你偶爾在洞外露一下頭,敵人的阻擊步槍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為了迅速解決「藏」的問題,堅守陣地的幹部戰士認真貫徹一軍黨委「穩住陣腳,打開局面」的方針,一邊抓緊熟悉敵情和地形,儘快適應陣地生活,一邊加緊陣地工事修築,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一軍黨委明確提出「寧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讓敵人炮彈炸死」的戰鬥號令,組織部隊利用作戰間隙和不良天候,按照4期施工計劃抓緊構工:第一期對現存的所有工事進行改造維修,解決藏;第二期在石山上打洞、土山上構築裝配式和重火器發射工事,解決打;第3期集中力量構築斷續掩蓋交通壕,解決運;第4期加固完善搶修增構,利用和改造自然洞穴或岩縫,增修囤兵洞所,改造指揮所、觀察所和炮陣地,建立較為完善配套的陣地防禦體系。

親歷戰爭之二十二:努力把自己「藏」起來

在強大炮火對越軍反壓制的同時,一線部隊抓緊掘壕深藏,鞏固防禦陣地。各部隊發揚硬骨頭精神,上陣地不到一個月,就開挖塹壕(交通壕)47717米,構築各種掩體工事10571個、短洞172個1153米、坑道3條911米,出土石12萬立方米,基本達到「人有防炮洞,炮有發射工事,彈藥有儲存庫所,班排有隱蔽部」,實現「能藏、能打、能戰鬥、能機動、能生活」要求。

同時,注意完善通信聯絡指揮。針對有線通信經常被越軍炮火炸斷,無線通信受干擾大,保密差,速度慢,與前沿陣地經常中斷聯繫的實際,一方面通信分隊抓緊搶修被炸線路,重要地段還預埋一些電線,一旦來不及搶修,就啟用預埋線路。另一方面,及時更換一線報務員,解決失泄密問題。最初,我們的一線報務員是由普通話講得好的戰士擔任的,他們口齒清楚,傳達命令及時準確,不需要指揮員費多大口舌,可以說這是最大的好處。但也容易被越南兵破譯,因為他們大多熟悉漢語,有不少軍官還到中國的軍事院校培訓過。為了防止普通話失密給部隊造成傷害,一師將一線報務員改由講方言的溫州蒼南、瑞安、泰順等地的戰士擔任——他們一張口嘰里哇啦,「比外國人還外國人」,弄得越軍傷透腦筋也破譯不了他們的方言。

為鞏固陣地,各部隊還借鑒朝鮮戰場的經驗,廣泛開展冷槍冷炮活動,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短短一個月時間,取得了殲敵77人、傷敵61人,擊毀敵火炮16門的戰果。從此,戰場主動權逐步向有利於我方轉化,一軍輪戰部隊穩住了陣腳,初步打開了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