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淵大師虛實靜坐法

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淵大師虛實靜坐法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伍止淵大師傳

附:伍止淵(1896~1966),法名誠鼎,道號陵源子,浙江黃岩城內作善巷人。少時患肺癆,久治難愈,始習氣功。20歲在寧波佑聖觀出家,拜全真龍門二十三代梅宗林為師。21歲入定21日,時間之久,近代少見。民國14年(1925),於湖北長春觀考戒,被授予「妙道大師」稱號。19年,對諸醫無效的肺結核患者施行氣功,病人當日止血,2年後不藥而癒。次年,在方山下童橋里辦追源學社,每周講授1次氣功。2個多月,治癒肺結核患者二三十人。同年在九峰桃花潭畔建小玄都觀,任住持。22年9月,縣城倉頭街大火,伍止淵與許某從上海籌募,置消防車1輛,作公益事業。同年,任委羽山大有宮監戒大師,為八大師之一。25年,任天台山桐柏宮盟鑒兼住持。

1949年冬,受當地勢力迫害返居小玄都觀。多次提議並籌建九峰公園。1957年夏,上海籌建氣功療養院,10餘人來黃岩向伍求教氣功。1961年,應全國道協會長陳櫻寧邀請,赴京出席道教會議,並參加國慶觀禮,謝絕陳櫻寧挽留在道協工作。1966年8月羽化,終年71歲。伍止淵氣功功法,以清靜無為、反本歸原為主導,繼承並創新全真內丹煉養方法,名重一時。童顏鶴髮,仙風飄逸,人稱「伍大師」,授傳百餘人,有的成為氣功大師和道教學者。伍止淵是縣政協一、二屆委員和四、五、六屆縣人民代表。著有《靜坐卻病生理學》。

練氣功二十八年 ---伍止淵大師傳

上海盧灣區體育館老年人協會氣功教師 張劍鳴

對於氣功和醫理,我本來一點也不懂。只因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中醫說是虛極症)。終日恍惚,徹夜不眠,藥物推拿都無濟於事,這才開始學練氣功,居然療效顯著。於是,堅持練功二十八年,從中領會了人體經絡的路數,熟悉了氣在機體內的運行,然後參照了陰陽動靜的原理,居然也能繪別人治病了。

開始,我向蔣維喬老先生學習了「因是子靜坐法」,後來又向伍止淵大師學習了「虛實靜坐法」,學了不久,果見療效。這對一個久病無望的人來說,如同久旱逢甘雨,長夜見曙光。當時我是又疑又懼又驚又喜,而其中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喜,因為恢復健康有望了。

當然,我也並非全是一帆風順的,也出過一些偏差,不過順風還是主要的。我終於得到了「經絡氣」,即通了八脈十二經絡。這就是我結人治病的路線方法、理論基礎。現在就將這一得之見拿出來,供大家參考(我練的功法詳見「虛實靜功」一文)。

一、我是怎樣通了八脈十二經絡的?

我練通八脈和經絡氣,共花了不到八年的時間,其間也走過一些彎路。練功前,我的身體基礎很差。用一位同時練功者的話來說,我就象是棺材裡爬出來的人一樣。當時,我遵循練功的要求「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端正思想,放下一切,歇心養性,一心練功。因為我知道,只有氣功能治我病,舍此無它。

開始,我學的是「因是子靜坐法」。這是「小止觀法」中的吐納功,就是意守臍下一寸三分處,舌舔上顎,自然盤坐,自然呼吸(我不能用逆呼吸法)。練了兩個星期,面色開始有了生氣,60天通了任督二脈,80天通了大周天。但後來出了偏差,就改用伍止淵大師的「虛實靜坐法」,就是意守臍內前七後三處(此處叫做「中官」,亦稱「中丹田」)。方法是不拘形式,不舌舔上顎,姿態隨意,只要求注意力集中,從有為導無為,由無為生有為,息活潑而心自在。久之,澄之又澄,靜之又靜,不覺間恍然有一氣自陰蹺出。這就是陰中之陽的陽氣。從此,煉經化氣,築基煉已就開始了。繼而,漸長漸進,恍惚杳冥,一靈獨覺,終於由任督兩通而漸通了八脈十二經絡。

在通任督和八脈的過程中,我還得到了陰陽二氣,知道了陰陽二氣的變化與相交,共有「四得」、「五交」。

「四得」,就是得息、得竅、得觀和得機。

得息,就是神息相依之息,到了不知道有呼吸出入時便是得息。

得竅,就是得陰蹺氣竅之竅,在恍傀中內視到丹田之象(即玄關)時,便是得竅。

得觀,就是內視返觀之觀,在內視所觀的地方意不復轉時,便是得觀。

得機,就是得氣息之機,能掌握氣和息生滅變化的樞紐時就是得機。

「五交」,就是任督交,心腎交,手足三陰三陽交,小坎離交,中坎離交。

得了「四得」、「五交」後,才能貫通八脈,才能弄懂經絡氣的來龍去脈以及陰陽、虛實、動靜的變化。我就是根據這個變化的規律,只用一根艾條來給人治病的,而且療效較好。

二、我練功中體會到的經絡路線

1.通任督二脈——我練功60天通了任督二脈。在通任督二脈(小周天)時,氣呈線形,有順有逆。

據說任督通,八脈即通,八脈通,百脈即通,十二經絡也相繼而通。但是,這僅是就大體說的,具體說來卻又不是必待百脈都通了之後才開始通經絡。因為脈和經絡的關係,有如湖泊沼澤,大渠小溝交織如網,是互為灌注,互為增損的,所以又不能機械地看成是先脈後經絡。不過,總的規律還是有的,就是先通任督而後通十二經絡與其它六脈,最後通沖脈而入於「中」。所以「沖脈」又叫做「中脈」。

任督二脈,一在身前,一在身後,可分可合,合則為一,分則為二。分而稱之,以見陰陽,各有注守,各司其職。合而稱之,又叫子午線(身前為子,身後為午)。子午線者,意為子午周轉,可以暢達全身之線,因此又叫做「子午河車」,意即搬運周轉的交通工具。

一般練功者在通了任督之後,就往往停止不前。而因是子(蔣維喬)則非常重視通小周天與「大周天」。這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2.通大周天——我練通小周天后,又練20天,通了大周天。氣功界把人體比做一個小天地,地球的外圍有一圈大氣層,大周天就好比人體外的一圈氣層,對人體起護衛作用。

3.三焦通——我練功一年半,到了1957年秋,練通了三焦。

三焦位在人體中段、肋內、膜外。上焦在天突和膻中之間,中焦在膻中和神闕之間,下焦在神闕和會陰之間。命門穴能通三焦,是三焦的主穴。

關於三焦的位置,還另有一說,即擅中之上為上焦,包括頭部與上肢;神闕之下為下焦,包括下肢。因為人體是個整體,氣過天突,便會上行到面部,氣過印堂,便會上行到頭部,氣行如閃電,目前條件尚難捉摸,所以對此似亦不可過執。不過,在我通三焦時,卻很明顯感覺到是循下述三個循環圈(由下而上)進行的。

氣自神闕出,分左右二線,各經會陰繞一圈又回到神闕,這便是下焦。這二線就是丹田氣的陰陽二線;

上述左右二線回到神闕,並在神闕相交叉,左變右,右變左,向上各繞半圈而達於膻中,略停, 這便是中焦。

二線達於膻中後,與上述相同,也是交叉易向,各繞半圈而達於天突,略停,這便是上焦。

過了三焦,就是八脈十二經絡了,從此便能步步康泰。

4.三陰三陽通——我從1957年秋到1963年秋,約六年才練通了三陰三陽與八脈。

三陰三陽加上任督(又稱第二次通任督),稱為十四經絡。它是正經,能通達全身,貫穿表裡,到半表半里。它是我國數千年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中醫學的綱領,也是中醫及針灸臨床實踐的理論依據。

氣功里的三陰三陽,與銅人圖中的三陰三陽有性質上的不同。前者是後天中的先天,後者則是純屬後天的。前者是返向胎兒規律的過渡階段,後者則是生而有之的。

此二者在作用上也不同。主要的不同是後者僅用以治病,是「順取」,即所謂「順以成人」,而前者的一切都是在為「逆取」創造條件,以達到「逆以強身」的目的。其次的不同是前者旨在調整,只講明陰陽、水火、動靜、虛實,重於心意神氣,而後者講陰陽五行、表裡虛實寒熱,著重生克治化,恬淡無為。

二者的性質、作用雖有不同,但卻又純屬一個體系,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仙醫一脈」,就是這個道理。

由下丹田、中丹田著手練功的人,一般都要通經絡氣。由上丹田著手練功的人,就不一定要通經絡氣,可以直通沖脈(即中脈),一通百通。

「新湧泉」穴在「然谷」之側,此穴分三支:一支到大趾尖,一支到原「湧泉」穴,一支到足跟。

三陰三陽是在任督基礎上貫通的,因此它既有獨立性,又有依附性。

5.八脈通——在八脈中,我對沖、任、督、帶四脈是比較清楚的。至於「兩維兩蹺「這四脈,我只知道是起於足踝骨的內外兩側,而線路走向就捉摸不清了。這是由於氣行如閃電,眾線交錯,迅不及知的緣故。八脈路線如下。

沖脈:位於體中,主幹上從泥丸下至會陰,從腹中、夾脊交割之點,分枝直達上肢的中沖;從會陰處分枝直通下肢的「新湧泉」(在「然谷」側)。沖脈是八脈之沖,經脈之海,上通下達,四通八達,內外相通,是頂天立地的一脈,丹書內稱之為「桃康之路」,也叫「中脈」。從此,線上的功夫結束了,經絡氣絕跡了,面上的功夫開始了。

任脈:位在體前,是陰脈之海,從齦交起到會陰止。

督脈:位在體後,是陽脈之海,從會陰過尾椎,上升到百會,再經上星止於齦交。

帶脈:位在腰圍,如人束帶而前垂。它的功能是約束諸脈,故又稱之為「六合」。

陽蹺:與足正陽線交匯在腰俞。

陰蹺:與足正陰線交匯在會陰。

陽維:與手正陽線交匯在風池。

明維:與手正陰線交匯在迎香。

陰蹺、督脈、沖脈是經脈造化之源。而陰蹺一脈,在丹經書中名目很多,如天根、死戶、復命關、死生根等,它是腎精之源,陰中之陽,每日產鉛之地。

病在十二經絡易治,病人八脈就難治了。氣傷八脈,必為不治之症,不是金石草木的藥力所能愈,必須自身真葯才能奏效。這個真葯就是陰蹺之氣。要尋自身真葯,只有學練氣功,學到一定的時候才能得葯。

三、我體會到的陰陽和「五交」情況

通過練功,我不僅治好了病,對人體陰陽分布也有了理解,特別是我練功達到「五交」以後,更為清楚了。為了更詳細地講講氣在體內是如何行走的,下面就用圖(略)來詳加解釋。

人體的陰陽分布是有一定的,不變的。氣在體內循行,也是不變的,有條理的,不紊亂的。

這一階段,氣自神闕出,有時是一根線,這根線不是循左行,就是循右行。在任、督線的左右,各有一條線並列著。氣則循這一左、右的線路上下左右而行,從來不出界線。有時氣從神闕出,一分為二。則兩線各自分左右,左在左行,右在右行,從不出界線。倘若兩線出了界,就會絞成一條線,上下絞繞。

氣感在面部,長約五寸左右,在七竅內鑽進鑽出;如從耳進,口出,鼻進,眼出,眼進,耳出,口進,鼻出,有時則相反,互為進出。

氣感在頭部,則如探照燈,色、光、角度都逼似,有時交叉,有時分開,在頭部到處探游。

此圖在黃岩時曾得伍止淵大師印證。他過去也有這個過程,都一樣。另外,有個別練功者,也有這一過程。

瀕湖日:「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氣功通過入靜,人的內視作用顯著。功夫至此,就會對於自身的上下、左右、前後、陰陽界限以及五官七竅的內在聯繫,比較心中有數了。推己及人,則對人體的陰陽分布,也就比較心中有數了,我認為這就是內視解剖。

下面說明一下「氣分陰陽」與「陰陽二氣相交」有什麼區別。

「氣分陰陽」,就是氣本身經過鍛煉,經過運動後,便一分為二,由一點產生上下、左右或前後的兩線。這兩線就是陰陽,例如下為陰,上為陽等。

「陰陽二氣相交」,則是在「氣分陰陽」的基礎上經過再鍛煉,再運動,進一步就能相交。兩氣相交,與兩電相交一樣,能產生一個新的大的能量與新的大的動力,從量變到質變,產生一個新的體系。

「陰陽二氣相交」的次數,雖人各有異,但也有個固定不變的規津。產生陰陽二氣的點和相交的區域(即穴位),人人相同。這些點與區域的前後,按傳說共分五大交:第一交——三陰三陽交;第二交——任督交;第三交——心腎交;第四交——坎離交;第五交——乾坤交。

我在實踐中得到的數交,與傳說的情況略有不同,今將其實況圖解如下。

第一交——任督交

按師傳,這任督交應為第二交,但我卻是發生在第一次,故把它當作第一交。

氣自神闕內、命門前中央一點產生氣如線,一分為二:一自前出(即自臍出),一自後出(即自命門出),兩氣各由前後向上至百會交匯為一,略停;由百會直下至出發點黃庭穴告終。剎時在黃庭穴內產生大熱,熱量遍及全身,如久旱逢甘霖。

神闕與命門之中央一點,按傳授為黃庭穴。此穴與沖脈相交叉,如十字。黃庭則在十字的中央點。這裡也可意守,兩孔一穴即指此處,是氣機發動的所在。

自此氣轉柔軟,意略能控制。

任督交與過任督,有本質的不同。過任督,是通路,為河車搬運創造條件。任督交,是陰陽二氣相交,是返還的重要條件。交一次,深入一次,並由此而產生新的動力與力量。

道家重命功,精、氣就是命功的物質基礎。以命帶性,將性立命,否則命宮不能鞏固,這就是所謂性命雙修。

第二交——心腎交

按師傳這是第三交,名心腎交,而在我卻是第二次,故以第二交命名。

氣自中央一點(即黃庭)產生二線,向前後相背而行,一自神闕出,一自命門出,二線同時向下飛馳:前自神朔向下,轉會陰,至尾推向上,直至百會;後自命門向下,過尾椎,轉會陰,向上直至百會;在百會二氣相交,略停,直下瀉入腹內原出發點黃庭穴。剎時腹內奇熱,熱量較任督交時為大,有微微振動感,振動遍及全身,入毛髮際。

氣自神闕出者為陰,氣自命門出者為陽。

自此神氣乍合,由恍惚到杳冥。

以上兩次相交,都是我在伍止淵大師家裡練功時所得到的,並且承其印證和指示。他也有這個過程。據他說:「練功者自得心腎交後,就返還到後天中之先天,就是自此可以逅到元精、元氣、元神。」

道家的功夫,一定要得到兩氣相交,才算真正入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性過程,交一次,深入一次。

我第一次與第二次相交的時間,僅隔60天。

第三交——手足三陰三陽交

按傳說,這三陰三陽交應為第一交,但在我卻是第三交,可能是因人而異。

自會陰穴內一點約一寸二、三分處產生二氣:一向左,與左手五指尖、左腳五趾尖相交;一向右,與右手五指尖、右腳五趾尖相交;同時兩手十指尖與兩腳十趾尖相交;左手五指尖與右腳五趾尖,右手五指尖與左腳五趾尖交叉相交;一氣呵成,揮然一體,全身震動,振動到體之內外,發大熱量,熱量遍及全身,身心舒暢無比。

這一階段,已在「開天門,閉地戶」的基礎上得葯了。所謂得葯,就是有了練精(經)化氣的「氣」。這個氣,就是葯,就是小葯。有了它,才能開關展竅,才有引路之火,才能打通三陰三陽。這就是築基養性之本。

「三陰三陽交」與「通三陰三陽」是有區別、有聯繫的兩回事,要在前者相交的基礎上才能完全通後者。但是,也不是有了前者,就一定能完全通後者。因此,「三陰三陽交」不等於就是完全通了「三陰三陽」,只是為三陰三陽準備了條件。這就是物質基礎。

一切事物,要前進,都必須具備足夠的物質條件,否則只是爐火掣空鐺,等於零,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人體也是如此。

第四交——小坎離交

氣由會陰穴內一寸二、三分處產生氣,自曲骨分二線,由兩胯內向下到兩足中趾尖,轉後,向上至尾推合一。氣化為水,水聲振響,波浪滔滔,似黃河奔流,直上到百會,至泥丸穴;頓時穴內有沉重感,在泥丸穴稍停(時間無法估計),水聲也停;自泥丸穴內有一滴滴的水珠,大如黃豆,一滴—滴地滴入心房側的華池穴內。剎時心地清涼,頭腦清醒。《靈源大道歌》雲「華池神水識者稀」,意即指此。

幾分鐘後,穴內似有流體(不像氣)的東西,流入黃庭穴內。頓時,黃庭穴內產生大熱,遍體振動,熱量也遍及全身。振動及熱量比前3次都大。

這就是《丹書》所說的以坎填離,將離補坎。坎為水,屬腎。離為火,屬心。這也就是坎離顛倒的開始。清咸豐年間涵虛子著的《三車秘旨》中的第二件河車,講的就是此段功夫。

功夫至此,一靈獨覺,虛極,靜篤,初定。

練精(經)化氣,從此步入高潮。

第五交——中坎離交

我練得第四交、第五交都曾得伍止淵大師書面指教,但與李廷光老先生所印證的略有區別。李老認為:「第四交是坎離交,第五交是乾坤交」。究屬何如,尚待同道指正。我認為乾坤交是先天性的,是神與光的交合。

氣自會陰出,線形為陽(約一、二分粗),上升到齦交,略停。忽然從上面下來一條線,此線為陽(也約有一、二分粗),但知從上而來,不知從何而來。二線在齦交碰頭,到膻中相交。由膻中分上下、左右:上至齦交,下至會陰,左到左乳中,右到右乳中。這五點剎時融為一體,產生大振動,太熱量。振動的時間和熱量,都比前4次大若干倍。

從此,「練精(經)化氣」轉入後期,「練氣化神」繼而代之,步步趨升,也是「明心見性」的開始。一切功法,各門各派,都統一在明心見性,這就是不二**。至於明的什麼心,見的什麼性,這裡不贅敘了。

自得此交後,人的精神、氣力、記億、理解都和過去判若兩人。

四、我是怎樣給人治病的?

我學練氣功三年後,得到了「小坎離交」,就開始試著為人治病了。原先,我用艾條為自己灸穴時,先是以我自己探知的經絡與規律為依據的,後來又用銅人圖的經絡線路兩相參驗。參驗結果發現,前者的反應與我所做的氣功是一樣的,療效也顯著,而後者就反應不一樣,療效不顯著,甚至會有反效果。因而我就決定用我自己探知的經絡氣規律來為別人治病了。二十餘年來,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還有一些氣質性的病和個別實質性的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有的甚至還能斷根。

我為人治病的理論基礎就是「練精化氣」。線路是以陰蹺之氣為卻病保健的物質基礎,結合任督、帶脈、沖脈帶動十二經絡,導引行氣,因勢利導,最後意守中官歸源。這既有氣功導引的作用,又有艾灸的作用。方法是以艾條灸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有病卻病,無病保健,常熏可以益壽延年。這樣,病人一無痛苦,二無流弊,很受病人歡迎。

我也用此法來作為教人練氣功的輔助手段。實踐證明,使用此法可以幫助通任督和經絡,可以幫助縮短得氣的時間,可以幫助練功者開關展竅,防止偏差。到目前為止,我在教人練功中,還未出過偏。

我用的穴位主要有40個;1.上星、2.印堂、3.鼻甲骨、4.迎香、5.頰車、6.天突、7.華蓋、8.膻中、9.期門、10.上脘、11.中脘、12.下脘、13.神闕、14.天樞、15.關無、16.會陰、17.海泉、18.百會、19.風池、20.風府、21.肩井、22.大椎、23.陶道、24.夾脊、25.肺俞、26.膏俞、27.心俞、28.肝俞、29.膽俞、30.胃俞、31.腎俞、32.命門、33.腰俞、34.尾椎、35.環跳、36.委中、37.合谷、38.手掌、39.足三里、40.湧泉(然谷側)。其中,湧泉穴在氣功里的位置與銅人圖上的位置不同,此穴在然谷側。

這40個穴是主要的穴位,它可以通達全身,以「任督」為主幹,陰蹺為物質基礎。此脈一動,諸脈齊動。手足是人體氣的歸宿。普通人的氣,靜則散於手足,而練功人的氣,靜則聚于丹田。所以,把常人的氣歸於手足,就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此心莫做非分想——「活子時」解密
道教功法:赤子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