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安倍訪華,有怎樣的日本社會現狀?

安倍訪華,有怎樣的日本社會現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735-頹廢的年輕人

作者:盧森堡上空的雲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2018年對於日本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是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年,也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年之際,歷史意義非常濃厚。

相比150年前的「明治維新」,日本如今所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加棘手;即使相比30年前「平成元年」時的國家經濟,現在的日本也出現了「倒退」。留給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收入也縮水很多,連東亞人信奉的「讀書改變命運」都快成為「痴人說夢」了。但是,大多數日本年輕人似乎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應。接著過著「與世無爭」的「佛系」生活。

不禁有人會問,在平成時代的30年中日本究竟發生了什麼?日本人是如何從自信膨脹的「亞洲白人」到現今低慾望的「佛系肥宅」的?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索日本當今的年輕人現狀。

少年萎靡則國家萎靡

佛系、迷茫、浮躁、不自信、不願吃苦、不想結婚、行為自主、不懂得承擔責任……

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老一輩常用這些話語用來形容現在中國的80後、90後、00後的年輕人,當今國人似乎也逐漸習慣了這樣的話語。

但上述這些話語並非出自當今的中國,而是來自10年前的鄰國日本。當年的全日本從精英到平民的輿論上也都充斥著近似的言論,對於「平成一代」的年輕人可謂失望透頂。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現今日本年輕人的狀況似乎並未變化多少,以至於當年的話語在現在又重新回到了輿論場。畢竟,當年日本所遇到的很多問題並沒有在這20年中得以解決,甚至愈演愈烈。根據日本民間調研公司統計,2017年日本的新成人中54%表示沒有夢想,僅有32%的人認為日本的未來是光明的。以此也可以部分用來解釋日本的高自殺率。

真實的寫照

遠離聚餐、遠離喝酒、遠離汽車、遠離時尚、遠離戀愛……遠離一切與消費主義相關的一切。二次元、宅文化等藉此在日本年輕人中以燎原之火般的速度擴散,這就是當下日本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由此造成了的社會問題也很嚴重:年輕人儘可能遠離消費,加劇了日本經濟「通貨緊縮」;中老年人手裡的日元變得越來越值錢,進而更傾向於購買進口商品,加速了日本的製造業流出;第二產業凋敝,第三產業的容量有限,留給年輕人的工作崗位也變少了;沒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越發不敢消費,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減少,也使得更多的年輕人認為,即使上了大學等畢業也照樣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甚至還要為此背上幾百萬日元的「助學貸款」。索性就不上大學了,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打工。在日本上大學受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如此低性價比的事情。

由於沒有錢,缺乏夢想,年輕人也傾向於遠離婚戀,日本的出生率越來越低。2017年,日本新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僅有94萬,創下了日本自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而2017年日本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萬人,這意味著日本去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萬人。更有專家預測如此發展到2050年日本人口將低於1億。

如此,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會更嚴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得不重回崗位。即使如此也無法維持稅務和社保系統的穩定運轉,越發難以支持下去。

如此看來,日本有可能長期萎靡下去。

國家向上則少年向上

如果我們縱觀日本的戰後歷史,容易以1990年的泡沫經濟破裂為分水嶺,「社會風氣」也可以以此來劃分。但其實,問題在1970年代就已經顯出端倪了。

1950-1960 年代是日本的經濟高度成長期,日本上班族以公司為家、自詡為公司鞠躬盡瘁的「猛烈社員」。黑白電視機、洗衣機與冰箱是 1950 年代日本人通過努力觸手可得的夢想商品;當時中國人還沒有聽說過的「 3C 」,彩色電視機( Color television )、空調( Cooler )、汽車( Car )已經成為了日本人下一個 10 年所追求的「新三大件」。

為生活增加便利性的耐用消費品承載著經濟高度成長期日本人的財富夢想。由年輕人帶動了「消費即美德」的市場欣欣向榮了 20 年。到了1970 年,日本最流行的廣告語變成了「從猛烈轉向美麗」。看上去,人們對這個國家的經濟轉型充滿了信心,新一輪的繁榮正等待著噴薄而出。

但日本學者內田隆三與見田宗介,卻把這一年視為日本消費社會的巨大轉折點。

1970 年日本人口普查顯示,日本全國人口首次達到 1 億人。在終身僱傭制度下,中產階級隊伍逐漸形成,「一億總中產」成為了日本人的國民意識。全世界到處都能看到日本人旅遊購物的身影,日本遊客們在西方國家旅遊,瘋狂購物。泡沫經濟最洶湧的 1980 年代,日本人迎來了「高度消費社會」的頂峰。[i]

現在在歐洲看到亞裔也會偶爾認為是日本人

猛烈轉向美麗並沒有出現,反而變得更加猛烈、更加瘋狂了。

由盛轉衰其實只在一念之間。時間來到了平成時代,日本進入了被稱為「失落的 20 年」的年代。「平成一代」的日本年輕人在幼年時期經歷了阪神大地震,青年時期又遭遇了 2008 年雷曼危機與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曾經欣欣向榮的日本變成了多難之國。

1995年阪神大地震

最重要的是,日本「平成一代」的年輕人遭遇了其他發達國家年輕人不曾經歷過的、曠日持久的經濟停滯。也就是說,出生於經濟蕭條時代的日本年輕人,一出生就接觸著豐富的應對通貨緊縮而推出的商品。面對外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日本商家想著法子銷售質優價廉的通貨緊縮商品,這讓無印良品、優衣庫、H&M等企業在此找到了一片天地。

這幾家很多服裝正面都沒有Logo

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記憶里,廉價眼鏡、便利店自有品牌商品、逐年增加的百元店……充斥於日本商業社會。既然便宜的足夠使用,那也沒有必要去追求更貴的商品。日本年輕人失去了野性,不再像父輩那樣認為「消費是美德」。

從猛烈到美麗的轉型沒有能夠成功,在物質富足而財富緊缺的年代裡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早就已經學會了放棄物質生活的追求,開始向內部尋求更大的滿足感。比起電視、照相機、汽車、外出旅行這種大件,他們更喜歡漫畫書、遊戲軟體、手辦這些看上去燒錢,卻非常長尾的消費品。至於衣食住行,湊合就可以。

反正房子再大不也是也是一個人住?

對中國的啟示

以上是日本社會的現狀。日本政府也並非沒有想過改變的方法,安倍政府上台之後,力推擴大內需、增進就業的「安倍經濟學」,卻也成效不彰。究其原因,如今日本糟糕的社會情況是多年經濟積弊的遠期影響,並非一屆政府所能夠反向調整的。

安倍經濟學2.0

雖然日本現在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曠日持久的經濟停滯何時才能結束?

表面的豐衣足食讓日本的社會還在安穩地運行,但豐衣足食何嘗不是套在日本年輕人身上的一套枷鎖,封鎖了他們的開拓新世界的慾望。

研究日本歷史的人們總會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明治維新之後,這個國家的今天就是中國的將來。中國在近代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總是晚日本幾十年演出他們曾經出演過的戲碼,歷史相似到驚人。

80後們不想買房,因為買不起;90後們不想買車,因為沒號更養不起;大多數年輕人不想生孩子,因為談不動戀愛;年輕人打破頭也想擠進大城市謀發展,卻真的被現實擠破了頭……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年輕人佛系化

難道中國的年輕一代將要重走日本「平成一代」走過的老路?

今天的中國,中西部仍然有大量有待開發的地區,城市化進展遠沒有日本在90年代那麼完善,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年輕人去打拚。

「互聯網經濟」的出現,促成了個人的崛起,有手藝而頭腦靈活的人從來不怕收入低,社會需求自會製造無數機會,就業方向更加多元化、個性化,讓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創收。

而且,日本國內的市場小、資源少,經濟上更多依靠外貿,經濟受貨幣的幣值變化影響大。我國則坐擁14億人口,市場廣闊,資源較廣,外貿和內需當是兩架經濟馬車,維持自身發展水平更穩健,且仍然保有社會上下層的流通通道。

日本在「平成初年」遇到的問題現今我國還不會碰上。

不過,少年強則國強,「人」在社會發展中充當著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我們的祖國到底能不能復興?能否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關鍵還是要看當代年輕人的努力。

參考文獻:

《低慾望社會裡的日本年輕人追求廉價商品,卻為了手游和偶像一擲千金》——好奇心日報

《宅起來的日本年輕一代,我這裡有一碗雞湯》——百家號 胡萬程

《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比你想的更殘酷,看看如今日本低慾望社會裡的年輕人》——陳思吟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中東難民在歐洲,能夠拿到多少錢?地球知識局
朝鮮說自己有三千里江山,哪來的?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