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自行停葯、偏方治大病……「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發布,你中了哪條?

自行停葯、偏方治大病……「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發布,你中了哪條?

10月17日,中國藥學會在京發布「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該活動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導的2018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之一。


發布會上,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丁麗霞呼籲:

全社會關注安全用藥,學慣用藥常識,促進全民健康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分別是:

 


追求療效濫用藥



自行停葯沒危害


胰島素有依賴性

使用藥品不得法


別人能用我就用


不良反應很可怕


偏方秘方治大病


海淘藥品放心用


換季就去洗血管


迴避風險不接種


以上用藥行為都是

錯誤

的!







據悉,這些誤區是中國藥學會從其主辦的「藥品安全網路知識競賽」活動中收集到的81.6萬次有效答題中分析梳理得出,它們具有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特點。



    


發布會上,

中國藥學會安全用藥科學傳播專家團有關專家對十大用藥誤區進行了解讀。

專家表示,合理用藥應當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適當性」四大原則。

用藥首先強調安全性

,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談及合理用藥。兒童患病後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處方合理用藥,家長要詳細了解藥品說明書和注意事項,尤其要關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隨意用成人葯減量服用。對此,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張繼春主任藥師表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呼籲葯企多研發一些兒童藥劑型。


    


對於目前一些慢性病、疑難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經方、驗方、秘方和網路各種廣告,並進行盲目治療的做法,

中國藥學會提醒公眾,在使用時務必慎重,切忌盲目使用

。否則可能浪費時間和金錢,還可能延誤病情治療時機,損害患者身體健康。針對在國內市場「走俏」的海淘藥品,專家也提示,海淘藥品說明書一般沒有中文標示,消費者難以全面了解藥品信息,購買海淘藥品應慎重,選擇前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


    


針對公眾對疫苗的誤讀,專家強調,疫苗不僅可以保護個體,更重要的作用是進行群體免疫。整個群體擁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難以傳播。疫苗接種是世界公認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手段。接種疫苗雖然也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其帶來的效益遠遠高於風險。疫苗的普及接種,能有效避免兒童殘疾和死亡發生。世界各國政府均將接種疫苗列為最優先公共預防服務項目。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的特點反映出公眾用藥常識較為缺乏,用藥科學素養亟待提高。丁麗霞強調,安全用藥是重要的民生問題,用藥錯誤有可能給患者乃至家庭造成痛苦和傷害。普及安全合理用藥知識,增強公眾安全合理用藥意識,形成良好的用藥習慣,對促進公眾健康有重要意義,需全社會共同努力。請大家關注中國葯聞、葯葫蘆娃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藥品安全信息。



十大

用藥誤區詳細內容:




誤區1:追求療效濫用藥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得快,將成人葯減量給兒童服用,或者要求輸液治療等現象並不罕見。專家指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患病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處方合理用藥,家長要詳細了解藥品說明書和注意事項,尤其要關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隨意用成人葯減量服用。




誤區2:自行停葯無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覺病情好轉或者癥狀減輕後自行停葯,專家指出,這種做法也不可取。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對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控制感染,療程不夠就有可能轉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則要終身服藥,不能隨意停葯,患者如果依從性較差,服藥不規律,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見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藥物有降壓藥、胰島素、抗心絞痛葯等。




誤區3:胰島素有依賴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誤認為,打胰島素就像吸毒一樣,一旦用上就會成癮。專家指出,是否產生藥物依賴,並不是以是否終生使用這種藥物為依據。




最新醫學研究表明,新發現血糖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夠採用一段時間胰島素血糖強化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胰島細胞功能,對患者長期控制血糖大有好處。




誤區4:使用藥品不得法


錯誤的給藥方式有時會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難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專家認為,服用一般藥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為藥片除了含有主葯外,還含有崩解劑等輔料,所以藥片在腸胃中會逐漸崩解、溶解、吸收,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不能掰開或嚼碎服用的藥物劑型主要有緩釋、控釋片和膠囊,腸溶衣片,普通膠囊、膠丸,雙層糖衣等。




誤區5:別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慮個體差異,道聽途說跟風用藥,教訓慘痛。專家對此指出,人體存在個人體質和疾病病情的差異,錯誤用藥可掩蓋病症,近而延誤治療,嚴重的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若想參考他人的用藥經驗,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該葯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購買服用,但在服用後出現胃出血等不良反應。實際上,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因此,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須徵求醫生或藥師意見,經常監測血象、進行大便潛血試驗及胃鏡檢查。




誤區6:不良反應很可怕


一些公眾誤認為不良反應多的葯不安全。其實,藥品說明書中記載的不良反應越詳細,代表企業對該藥品研究越透徹。專家認為,對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了解得越清楚,醫生和患者在使用藥品時越能明確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更好地權衡用藥利弊。不良反應的發生有一定概率,藥品說明書中所列的不良反應,有可能實際發生的概率並不大。當然,患者用藥後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避免引發嚴重後果。




誤區7:偏方秘方治大病


偏方是指組方簡單、藥味不多、易於就地取材、對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療效的方劑。一些慢性病、疑難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經方、驗方、秘方和網路各種廣告,盲目治療,對此專家提醒公眾,這種做法很可能導致病情加重,使病情複雜,貽誤治療時機,在使用偏方時務必慎重。有些偏方已成為江湖游醫行騙的幌子,療效並不確定,毒副作用也不為人們所了解;有些偏方藥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較大毒副作用,普通公眾難以分辨。專家建議,一旦身體出現異常信號,患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相信科學,遵循醫生和藥師的建議用藥。




誤區8:海淘藥品放心用


隨著互聯網及電商的發展,一些境外藥品通過海淘、微商代購等渠道在國內市場「走俏」,有的患者想方設法購買國外生產的藥品。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應根據病情對症下藥,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藥品前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




網路購葯、海外購葯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點:看清看懂說明書,了解藥品成分,防止在治療過程中聯合用藥造成有些藥物成分疊加過量,引發不良反應;關注藥品對於保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防止藥品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由於存在人種差異,用藥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誤區9:換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換季的時候就到醫院要求醫生為其輸液「洗血管」,對於這一做法,專家強調,人體血管里並沒有所謂「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質斑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過程比較漫長,通常會因人體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疾病長期控制不佳,形成動脈斑塊阻塞血管,或者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這種變化不會因為每年輸1~2次液而改善,即使輸液會對人體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也不會產生長期的血管「修復」作用。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均衡膳食,控鹽、減油、少糖,堅持規律運動,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需要藥物控制的患者還需遵醫囑規律服藥,有效監測身體各項指標。如果新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心慌等癥狀,或者原有癥狀突然加重,應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以免耽誤治療。




誤區10:迴避風險不接種


針對公眾對疫苗的誤讀,專家指出,疫苗不僅可以保護個體,更重要的作用是進行群體免疫。整個群體擁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難以傳播。在沒有疫苗的時代,人類面對疾病處於弱勢,現在看來只是普通的流感,在當時卻足以喪命。疫苗接種是世界公認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手段。接種疫苗雖然也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其帶來的效益遠遠高於風險。疫苗的普及接種,能有效避免兒童殘疾和死亡發生。世界各國政府均將預防接種疫苗列為最優先公共預防服務項目。



來源:《中國醫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掌上醫生 的精彩文章:

醫生告訴你:飯後做到「5不急」,否則……
離不開的它,正毀掉一代人健康!30歲小伙差點猝死

TAG:金陵掌上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