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

有一首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歌曲《瀏陽河》,在中國大地上傳唱了幾十年,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而幾年前出現的宋祖英版《又唱瀏陽河》及周筆暢的《瀏陽河2008》更是讓更多年輕人知道了這個地方。

位於湖南省的瀏陽市,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一塊山好水好民風淳樸的革命老區,它更是一塊礦場資源豐富的寶地。

當地種類繁多的礦物資源裡面,有一種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瀏陽特產」礦石。由於這種石頭上有約兩億年前結晶鹽的痕迹,且這些痕迹都是呈菊花狀從中心往四周輻射,因此它被稱為「菊花石」。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菊花石原石

在瀏陽,上百年來一直有心靈手巧的當地匠人將這種礦石加工成藝術品。早在1915年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首次在國際上亮相的它就拿下了博覽會評選出的「稀世珍品金獎」。

這門震驚了全世界的中國技藝,被稱為瀏陽菊花石雕。

當時的手藝人們使用浮雕及深浮雕的雕刻技法,結合菊花石本身的紋路雕刻出朵朵精美絕倫的菊花, 讓這些藝術品成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匠人手藝的完美結合體現,作品的精美程度震驚了全世界。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菊花石雕

然而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戰亂及菊花石雕自身發展受限等原因,菊花石雕刻技藝一度沒落。最低谷的時候,整個瀏陽只有幾十位散落在各地的菊花石雕老藝人。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學習、鑽研菊花石的雕刻,開發出難度極高的鏤空雕刻新技法,才為菊花石雕刻行業帶來新的生機。在他的影響下,瀏陽出了一大批新的菊花石雕刻良匠,瀏陽菊花石雕的名聲也重新響亮在國內外手工藝市場上。

這個人叫曹明珠,在瀏陽地區,絕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工藝美術大師。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年輕時與現在的曹明珠:雕刀刻石,歲月磨人

曹明珠出生在一個匠人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瀏陽地區有名的木雕匠人。抗戰時期,曹明珠的祖父死於日軍的轟炸,於是舉家搬遷到瀏陽的古港鎮,父親重新開了一家木工作坊。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曹明珠從小耳濡目染,自幼喜愛雕刻這門手藝活。十三歲時便開始學習各種木雕技藝,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他並不局限於學習木雕,一聽說當地附近有罕見的菊花石,他就去找了幾塊回家試著雕刻。

沒想到雕出的一方硯台竟飽受好評,自此走上了菊花石雕刻的藝術道路。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壯年曹明珠及其成名作《歲歲平安》

菊花石雕作品一般經過採石、設計器型及雕刻三個步驟完成。

由於現在菊花石雕在瀏陽地區已成了一項產業,有專門的採石人,匠人們也不需再自己去苦苦尋覓,艱難地開採礦石了。

但在這樣的商業化模式下,倒是衍生出了一項有趣的獲取原料的流程——賭石。從各地開採來的菊花石,個頭大品相好的石頭動輒上萬。而菊花石的結晶體紋路又往往藏在石頭內部,需要慢慢鑿開才能看到具體的「開花」大小及品相。

因此也衍生出花高價從開採者手中買下幾塊石頭,再鑿開賭一賭自己買到的究竟是開花多的好石頭還是裡面空無一物的劣質石料的交易模式。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賭石

多年的「賭石」經驗讓曹明珠有了一雙彷彿能看穿石頭內部的火眼金睛,根據接觸過無數菊花石的經驗判斷,曹明珠可以從石頭外表的突起或者紋路,大概判斷出石頭內部的結晶品相。

開石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術活,鑿得太淺的話半天找不到花,鑿的太深的話容易不小心破壞石頭中的天然紋路。從哪個角度切開石頭也是技術活,這會影響到後續的作品造型塑造。

因此每次買完原石,曹明珠都會在一旁緊張地指引著熟悉的開石師傅慢慢鑿開石料。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開石

將原石開鑿成自己想要的大致形狀之後,便可以正式開始創作。

菊花石雕手藝人既要根據石料的大小及形狀判斷,更要結合石頭上「花」的數量跟位置來設計,綜合考慮各種情況決定創作何種藝術品。

由於菊花石石料的稀缺,手藝人在對待這樣珍貴的原料時總會萬分慎重。

曹明珠曾經在山上發現一塊品相極好的菊花石,運回家後設計多日,遲遲不敢下刀。每天拿著筆墨在原石上畫了洗洗了畫,光是設計稿就有150多份。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設計畫稿

一年後,這塊珍貴的石料被曹明珠設計創作成了一個魚缸形象。1991年廣州的展覽交易會上他的這件作品《魚缸》大放光彩,有商家出資5萬美金收購。

在那個年代,5萬美金可是一筆極其誘人的巨款。但是曹明珠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將這塊自己第一件滿意的菊花石作品永久地留在身邊。

這或許該是每一個優秀的手藝人都會有的獨特情懷。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曹明珠作品 《魚缸》

菊花石的雕刻步驟,以往都是使用鎚子,鑿子等傳統敲鑿工具進行創作。由於石料本身的硬且脆,雕刻工藝被限制在浮雕等只能浮於表面的技藝應用上。

接觸過各種木雕技藝的曹明珠在做了一段時間的菊花石雕之後,也想到了使用各種雕刻技藝來提高菊花石雕刻的觀賞性及藝術價值。其中,鏤空雕就是他最想實現,也是最難的一種。

事實上在曹明珠之前,已經有了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嘗試過鏤空雕刻菊花石,但是他們的嘗試無一成功。

也因此,剛做出幾件作品就想著超越前人的曹明珠並不被同行們看好,甚至被貼上了「好大喜功」的標籤,惹來許多非議。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傳統菊花石雕

固執的曹明珠並不理會別人的議論,他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不斷探索著這個前人未能解決的業界難題。可惜有些事情並不是靠埋頭苦幹就能成功的,據他兒子回憶,那段時間聽得最多的就是工作室里傳來父親鑿斷石料時的一聲慘叫。

鏤空雕刻自然會將石料雕得較平常薄上數倍,而變薄的石料根本承受不起鑿子的敲擊,往往作品還沒做到一半,就在某次小心翼翼的鑿擊之下斷開碎裂。

不到兩年,整天埋頭探索的曹明珠竟然將家中囤積的所有石料用盡,菊花石鏤空雕的探索也難以為繼,他彷彿走入了一條註定要遭人恥笑的死胡同中。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曹明珠作品 《佛量無邊》

如果就這樣放棄,曹明珠就不會是這個現在瀏陽家喻戶曉,甚至有歌謠傳唱他故事的大師,菊花石雕也不會有現在的繁榮發展和藝術地位了。

石料耗盡了,那就接著找。因為當時菊花石的開採地永和資源已臨近枯竭,所以原料才越賣越貴,也令好多人準備放棄這一行業另謀出路。

曹明珠想到自己住的古港距離永和不過十多華里,分析了各種地理因素的影響後,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古港鎮的磊石山和獅子山上,風雨無阻地每日前往尋找菊花石礦石。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尋覓後,曹明珠竟然在獅子山上發現了一處大型的菊花石礦藏!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當代菊花石雕作品

這處新礦藏讓無數手藝人重燃起對菊花石雕刻行業的信心,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在當地開辦了菊花石工藝廠,並聘請當時已經手藝過人的曹明珠為廠里的師傅。

作為廠里的師傅,曹明珠不僅要管理好廠里的製作及運作,還要每天帶著慕名而來的學徒,將自己半輩子的雕刻技藝傾囊相授。

然而這個固執的匠人,又豈會因此忘卻自己之前的追求?有了充足的原石來源,曹明珠馬上抽出自己所有的空閑時間不斷實驗,繼續鑽研自己心心念念的菊花石鏤空雕刻技藝。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工作中的曹明珠

從90年代初菊花石工藝廠建立,瀏陽的手工藝人們又兢兢業業地做了近十年菊花石工藝品。然而這幾年間依舊是沿襲著先輩們傳下來的浮雕技法進行創作,再精美的創作也會有被看厭的一天,菊花石工藝品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逐漸衰退。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幾年間,有一個叫曹明珠的師傅在培養出一批批新匠人的同時,還在利用著自己所有的空閑時間不倦鑽研著一項讓他被同行嘲笑了近十年的新工藝。

1999年,這一年曹明珠剛滿50歲,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他的天命,似乎就是在五十歲這一年成功打破菊花石雕刻百年來的桎梏——這一年,鏤空菊花石雕作品《歲歲平安》橫空出世。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曹明珠作品 《歲歲平安》

取得成功之後,曹明珠毫無保留地將這項技藝傳授給了廠里的學徒們,也毫不對之前並不看好自己的同行及前輩們有所隱瞞。

事實上曹明珠的成功,得益於他在經歷了多次失敗之後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思考上,而非一味埋頭試驗。思考到石雕與木雕材質的區別,曹明珠才聯繫到了跟菊花石材質更接近的玉石雕刻。

借鑒玉石雕刻的各種技藝,曹明珠才想通了問題的關鍵:防止石料碎裂的關鍵應該在於用施力更小的打磨來代替施力太大的敲鑿。

為此他自製了一系列適合於石雕創作的大小鑽頭,鑽頭打磨過程中對原材料的施力遠小於鎚子的敲鑿,因此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石料斷裂。他最終取得了成功。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用打磨代替敲鑿

在鏤空雕刻技藝取得成功之後,曹明珠毫無保留地將它傳授給了自己的學徒們,對曾經並不看好他的同行及前輩們也毫無隱瞞自己的創作技巧。

其實很多手工藝的技巧說破了都是極其簡單的道理,只要知道了原理,手藝人們都可以做得出超越前人的作品,但難點總在於要出現第一個參破這個簡單道理的人。

他需要打破成百上千年來先人們的固定制作及思維模式,有時還需要頂著無數同行對其異想天開「好大喜功」的冷嘲熱諷,承受著頭腦及心理的雙重壓力前行。

單從這點上來說,曹明珠就是極其偉大的一個「憨人」。

不止是在工匠界,在各行各業,我想我們都應該有一顆善心,來保護好這些難能可貴的「憨人」。莫讓同行之間的一盆盆冷水,在無意間澆滅了一個行業的希望。

瀏陽菊花石雕:用兩億年前的礦石做原料的一門手藝

資料來源:

央視紀錄片:《手藝》第五季之《妙石生花》

嗶哩嗶哩動畫網紀錄片:《天上煙花璀璨 地上石頭開花》

華夏經緯網文章:《曹明珠(菊花石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望Sowarm 的精彩文章:

董其昌:一位被冤枉了幾百年的「惡霸」書畫名家
遊學世界的當代武人:遛馬射箭,潛心做弓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