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千百年來,竹被比作君子,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北宋的文同(字與可)與他的表弟蘇軾開創了文人寫意墨竹的先河,並對後世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胸有成竹」就是源於文同。

今年適逢文同誕生一千周年,由浙江省文化廳、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相繼拉開序幕。

作為「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的重頭戲,「千載清風——古代墨竹名跡展」昨天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展出元、明、清墨竹名跡38件(組),囊括文同以來的李衎、趙孟頫、顧安、柯九思、倪瓚、王紱、夏昶、文徵明、陳淳、徐渭、朱耷、石濤、金農、鄭燮等,體現了文人墨竹畫的傳承與發展。展品除浙博館藏外,還聚集了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 館、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珍品。展期僅一個月。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元趙孟頫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蘇軾為其從表弟 盛讚文同德行

據「古代墨竹名跡展」的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館的謝佳玲介紹,展覽分為「比德與竹」、「正脈相承」、「高呼與可」三個單元。展品雖然僅40件(其中兩件複製品),數量不算多,但是幾乎囊括國內各大博物館最好的墨竹名跡珍品,其中不乏教科書級的經典名作。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宋文同墨竹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展覽展出為複製品)

第一單元「比德與竹」是對文同德行的梳理。 「蘇軾對文同的評價,德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詩,第三位是書,最後的才是畫。他並沒有說一下子就把他的畫放第一位。但是他這樣子排列並沒有貶低文同的意思,反而是把他抬高了。」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盧勇說。

這一部分僅展出兩件展品。一件是文同原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墨竹圖》的複製品;另外一件作品是海內外孤本《西樓蘇帖》(天津博物館藏)。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宋拓西樓蘇帖:《與可畫竹贊》

《西樓蘇帖》是宋人汪應辰搜集蘇軾書法刊刻的帖石拓本(三十卷全本早已失傳,目前僅見六冊宋拓本,5冊藏於天津博物館,1冊藏於北京市文物公司),為宋刻宋拓,非常珍貴。其中就不乏有蘇軾對文同墨竹的描述,以及對其人品的稱讚。如《與可畫竹贊》:與可之文,其德之糟粕;與可之詩,其文之毫末。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其詩與文,好者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畫者乎?悲夫!《文與可字說》:與可之為人也,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與為不義,雖祿之千乘而不顧也。《祭文與可文》是蘇軾為文同寫的祭文,講到自己因念及文同逝世,「淚疾下而淋衣」、「夢相從而驚覺,滿茵席之濡淚」。

由此也可知,文同與蘇軾的交往特別密切。他們不僅互相引為知己,詩文往來頻繁,同時也是表親,蘇軾是文同的從表弟。

蘇軾曾評價文同「與可之為人也,端靜而文,明哲而忠」。文同曾說:「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識吾妙處。文同真跡在元代就已寥寥,故而後世對文同的了解很多就來自於蘇軾對其的記載與描述。

文同去世前想見蘇軾一面,因路途遙而未成,含憾而逝。他靈柩歸鄉,亦是蘇軾資助。之後,蘇軾每每翻見文同詩信、書畫,便會睹物傷逝。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元倪瓚琪樹秋風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開文人墨竹之先河

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先生。西漢太守文翁之後,人稱「石室先生」,又稱「文湖州」 。他是文人墨竹的先行者,「湖州竹派」的開派宗師,首創「以墨深為面,淡而背」的竹葉畫法,後世畫家,凡寫墨竹,無不受到文同與蘇軾的影響,無不對其推崇備至。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元李衎雙鉤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謝佳玲介紹,展覽第二單元「正脈相承」展示的就是從元代李衎、趙孟頫、顧安、柯九思到倪瓚、王紱、夏昶等文同一脈的墨竹畫家的作品。他們直接承襲了文同和蘇軾墨竹繪畫的思想,甚至在此之上又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的繪畫理論,比如王庭筠「時拈禿筆作幽竹枯槎」,李衎撰《竹譜詳錄》,趙孟頫提出「寫竹還與八法通」、「作畫貴有古意」等理論主張,吳鎮力學文同三十秋,柯九思心摹手追,倪瓚雲「余之竹聊以寫胸中之氣耳」、「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從各個方面延續和豐富了文同與蘇軾的藝術思想。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元顧安墨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清石濤叢竹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展覽的第三單元為「高呼與可」。「高呼與可」四個字是清代石濤提出來,並且在石濤的很多畫卷上都可以看到它提到文同以及蘇軾的一些故事。展品選擇了從明代夏昶以後文徵明、陳淳、徐渭到後面清代的八大、石濤、金農、鄭板橋等人的墨竹經典之作。在這一單元,我們可以看到展廳內更多的墨竹作品是「脫宋元墨竹之形貌,每每放浪形骸,不求形似,筆墨跌宕而攝人心魂」,比如八大山人的《芭蕉竹石圖軸》、金農《墨竹圖軸》等,極具個性。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清朱耷芭蕉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墨竹起源於何時?為何是文同開文人墨竹之先河?謝佳玲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墨竹起於唐而「源流未審」,關於其起源說法很多但目前沒有定論。「有說王維畫竹,在開元寺畫了雙鉤石竹,也有說唐明皇畫竹,還有說李夫人對窗模影子。上博收藏有文同之前傳為五代徐熙的《雪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傳為南唐李坡的《風竹圖》,可見過去也有人寫竹,但是文同將墨竹的君子精神在思想上撥到了一個高度,不僅僅是描摹竹的物象,其實是寫竹的精神。」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清金農墨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敢對「澎湃新聞」表示,「文同所處的時代正好契合了當時文人畫的興起,他又成為了這一時代和潮流裡面君子畫的代表,創立了嶄新的,極具個人特色的竹畫樣式,種種原因使其成為「湖州畫派」的開派宗師,也成為日後君子畫里最重要的竹畫這一支的嫡派宗師,後世文人畫談到畫竹,文同是繞不過去的人物。」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清金農隸書畫竹題記十二開冊 (其一)上海博物館藏

紀念文同,我們紀念什麼?

今年是文同誕生一千周年,紀念文同,我們紀念什麼?

據介紹,「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的系列活動還包括「千載清風——近現代名家墨竹展」、「黃賓虹墨竹展」,浙江美術館的「當代墨竹大展」,杭州國畫院美術館的「『文同與湖州竹派』主題展」以及「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學術研討會」。有些已經開展,有些將陸陸續續展開。

吳敢認為,後世對文同傳派的研究很多,對其本人的研究是極具困難的。「元代李衎在他寫的《竹譜詳錄》里就提到困難的原因,文同的真跡在元代就已寥寥,所以後世對文同真正造詣的認識並不清晰。而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來說,又過去了這麼長時間,實際上沒有一件真正可靠的文與可的畫竹真跡,包括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墨竹圖》也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同樣的本子在廣州還有一件,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後世學習他的、或者一些傳模的本子跟文獻相印證,來確立文同墨竹的繪畫風格到底是怎麼樣的。」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元柯九思清閟閣墨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盧勇對文同和「湖州竹派」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他認為文同的「湖州竹派」到夏昶為止,其後雖繁花紛陳,各盡其姿,終無復「湖州竹派」在中國墨竹畫史上那一段別樣的精彩。

從文同到「湖州竹派」:浙博墨竹名跡展看千載清風

明夏昶戛玉秋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10月29日,浙江省博物館與中國美術學院將聯合舉辦「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學術研討會」,包括中國美術學院范景中、盧勇等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文博系統竹文化收藏與鑒定專家將於浙博武林館區展廳進行現場觀摩,深入研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蘋果iCloud服務遭遇大規模故障
與20世紀同行:現代文學與當代中國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