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200平米疊拼設計,如何做出空間舒適度

200平米疊拼設計,如何做出空間舒適度

對空間的設計掌控,這是設計師的金飯碗。

如何在一張白紙上,利用好有限的條件做出舒適的空間體驗,

即考驗設計師的能力,同時也是評判一個地產樓盤優劣的重要指標。



隨著近年來地價的不斷攀升,加上國家對於別墅用地的管控越來越嚴,尤其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200平米

左右的疊拼別墅漸成主流,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


 





然而,在市場上疊拼產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想要真正擁有比擬獨棟別墅的居住功能和體驗,空間的規劃和設計是關鍵。位於北京房山核心區的

天恆

·水岸壹號, 

以上下疊的建築規劃、三層庭院的空間布局,拓展出更多的空間體驗,

加上依託刺蝟河這一稀缺景觀帶,打造出北京在售高端住宅中唯一一個

「南向觀河的全功能高端別墅社區」,被譽為

北京市場中臨水疊拼別墅的典範。


 


揭秘

戶相疊

空間體驗


別墅,是很多人的置業夢想。有天有地有院子,是別墅帶給人們最大的空間感受。

建築、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的藝術。

」世界建築大師

賴特表示。從建築類型來看,疊墅創新的把兩棟獨立別墅疊加在一起,減少了土地成本,但同時內部空間又保留了獨棟別墅有天、有地、有花園的私密生活空間。


 


對於疊拼別墅的建築整體而言,

目前市場上的疊拼產品主要集中於

2戶相疊或是3戶相疊。

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不少

3

戶相疊的產品往往只有下疊設計了庭院,上疊和中疊則只提供陽台。這樣的規劃無法保證用戶居住的舒適度和私密性,難以帶來比擬獨棟別墅的居住體驗。因此,在建築定義上三疊疊拼只能算是洋房的變種產品。


 


究竟什麼樣的建築格局,才能使疊拼產品的舒適度更高,實用性更強?

以北京的天恆

·水岸壹號項目為例,

在項目南區的

12

棟疊拼產品中,

全部規劃採用僅有

5

層的純正上下雙疊別墅,

包含地上五層和地下三層,營造出社區開闊的視野和優雅的居住環境,也保證了高端別墅社區該有的低密度屬性。








購買疊拼的用戶,有一個尤為關心的問題,如何避免上下疊住戶的相互打擾?

天恆

·水岸

壹號經過多次規劃設計,最終給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無論上疊或是下疊,均做到了南北獨立入戶,並都有私家庭院。

在業主入戶動線上,配有私家電梯,直達

3

層,實現上疊北側入戶,私梯直達,下疊南側歸家,互不打擾,最大程度保證住戶的居住舒適性和私密性,帶來更加貼近獨棟別墅的空間體驗。


 

室內

空間如何

規劃

才能

「事半功倍」


人的一生,大約有

50

%時間要在家裡的室內空間中度過。一個好的室內設計,它的空間屬性必將清晰明了

,讓人在使用過程中能感到安全、

舒適和愉悅。據數據統計,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上有疊拼的小區規模在

800-1000戶左右

,總面積集中在

200-300平米,單戶層數最高不超過3層。


在這種情況下,分攤到疊墅每層的空間並不會非常充裕,但

疊拼業主往往以多代同堂的大家庭為主,這就對疊墅的空間設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如何設計才能讓業主擁有良好的居住舒適度體驗?


先以上疊為例,在空間規划上花了諸多心思的天恆

·水岸壹號,上疊

位於整體建築的

3層、4層

和閣樓。

3層

主要承載會客、就餐功能,規劃有客廳,客房和餐廳,而主人房、寶寶房規劃在

4層,

保證了主人休息的安靜和私密。

5

層的閣樓,則承擔了居住功能的更多想像,書房、畫師、工作間都可以在這裡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戶型設計上項目的

上疊拓展出三層觀景露台,面積約

35

 

平米的露台,堪比三座空中庭院的體驗。

加上超大私家庭院的設計,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找到舒適愜意的休閑場所,來感受刺蝟河景觀帶的絕妙風光。



   

此外,

從下疊的室內布局來看,

天恆

·

水岸壹號在戶型規划上設計了超大南向私家庭院,配合超大面寬的客廳設計,帶來絕佳的空間體驗。

同時,在地下空間的規划上,項目規划了一個挑高

5.5

米的地下室空間。且不同於常規地下室的陰暗潮濕,該地下空間設置有露天天窗,帶來充足的採光和通風,賦予了空間更多可能,讓主人可以自由發揮,隨意設計。





 



顯然,

天恆

·

水岸壹號在上下疊的性能性及擴展空間上均做了大幅提升,最大限度為人們帶來一個舒適的空間體驗。

由此可見,項目的成功往往都有跡可循,天恆

·

水岸壹號之所以被譽為北京臨水別墅的樣本,與其對建築內外空間的潛心設計、研究和考量,為業主帶來完美的居住舒適體驗密不可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志 的精彩文章:

TAG:設計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