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松太加執導的第三部藏語電影《阿拉姜色》今天在全國公映。和其他九部新片同檔競爭,《阿拉姜色》的排片僅0.6%。截至今天下午四點,影片的票房成績為39萬。與去年《岡仁波齊》首日161萬的成績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更不用提《岡仁波齊》最終一個億的票房表現了。

雖然貓眼、淘票票等評分尚未公布,豆瓣上《阿拉姜色》7.6的評分側面說明了影片過硬的質量。可是低量的排片,未能有吸引大眾視線的宣傳發行策略,很有可能會讓《阿拉姜色》在電影市場中的聲量日益漸小。

同樣是藏區題材,同樣是朝聖之路,甚至同樣的獨立製作,但不同於《岡仁波齊》的去敘事化、記錄風格,《阿拉姜色》說的是風土之上,普通藏民間的人情暖意。

當藏區不再神秘,符號和風景的堆砌退場,轉而大寫的人置身前景,或許這就是《阿拉姜色》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拿下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編劇的原因之一。


今年,我們看過了文藝電影《小偷家族》近億元的優異表現;去年也有《岡仁波齊》依託市場大盤以及精準的營銷獲得的良好成績。或許,文藝電影或小眾電影的推廣,更重要的在於找準定位,用更商業化的方式為精良的內容助力。

畢竟,《阿拉姜色》這杯美酒,暖心也暖胃,是寒冷深秋里的一個不錯選擇。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一諾千里


據說,藏區是一個鏡頭隨便擺都能拍出優美或震撼人心風光的地方。藏區的神秘和魔幻、宗教的信仰與力量,大抵在《盜馬賊》、《皮繩上的魂》、《岡仁波齊》等片子里一覽無遺。

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松太加在《阿拉姜色》里,將風景淡化,讓宗教變得日常且自然,講了一個更普世的、關於承諾以及承諾延續的故事。

影片開頭便為羅爾基一家的女主人俄瑪設置了一個困境。

一天深夜,半夜被夢魘驚醒痛哭的俄瑪,已身患癌症。她向丈夫羅爾基隱瞞了病情,提出要從嘉絨出發,徒步到拉薩朝聖的願望。從嘉絨到拉薩有多遠?每天徒步朝聖大約只能走5000米,完成整個朝聖過程需要七至八個月的時間。

出發前,俄瑪回娘家看望了父母,以及上一段婚姻留下的兒子諾爾吾。朝聖的路途上,起先結伴的兩位姑娘先後離開,獲知病情的羅爾基尋到在上路的俄瑪,兒子諾爾吾也逃學跑來要跟著俄瑪。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故事的發展在此時完成了第一次的轉向。一段信仰的朝聖之路內轉為一個家庭故事。「後爸」羅爾基顯然與非親生子諾爾吾不熟悉。俄瑪在去世前道出了她要朝聖去拉薩的原因,是為了履行與同樣因病去世的前夫,一同去拉薩朝聖的承諾。

這個未盡的承諾,是整個故事往前發展的核心動力,但也是羅爾基心中的一個坎。影片過半後,俄瑪去世。羅爾基和諾爾吾之間的聯繫紐帶斷了,他們兩個成了生理學意義上的陌生人。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到這裡,故事的發展完成了第二次轉向。第一承諾者俄瑪已身亡,承諾如何延續,這對非親生的父子關係又將走向何處?

種種疑問的解答,落到了影片真正的主角羅爾基與諾爾吾的身上。在外人看來,他們是父子關係,可在他們心裡或許從未正視過兩人在情感上的聯繫。

羅爾基試圖送諾爾吾回家,未遂。反而逼著他講出了心中那句話,「你不喜歡我,才不讓我去你家」。羅爾基倚在牆邊,捂著他和俄瑪的照片,第一次悶頭大哭。

事情的解決,充滿了老天的安排。羅爾基帶著諾爾吾、和一頭驢媽媽剛過世的小驢一同走向朝聖之路。新結識的友人問他,為何帶著小驢?羅爾基講,也是緣分。想來確實,他與諾爾吾的關係,諾爾吾與小驢相似的命運,不用排斥和猜疑,都是緣分。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影片最後一個部分,兩個人,一頭驢。外人眼中的父子關係,似乎也在一步步內化。羅爾基幫睡著的諾爾吾整理衣服,給他買保暖的衣物,教他男人要走在前面,不要跟隨,甚至為他剪髮。

影片的結尾,留在了他們進拉薩做準備的地方。諾爾吾悄悄收起並粘貼在一起的父母照,被羅爾基發現。羅爾基承諾進拉薩後,會把兩人的合照供在寺廟裡,隨著剪刀簌簌,頭髮飄落,影片黑幕,結束。

朝聖歸來後,這對「父子」會如何結局,松太加留下了最大的疑問。

藏區是枝裕和?!


《阿拉姜色》是藏族導演松太加的第三部導演作品。松太加曾是萬瑪才旦一系列影片的攝影和美術指導,從2011年的《太陽總在左邊》起,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有人說,松太加的作品像是從藏區那片土地上直直生長出來的。不需要奇觀性的展現,也不需要過多的背景說明,他把鏡頭對準人以及複雜的人性,講的是能讓全世界共情的故事。

人性得以彰顯的故事有很多,松太加把鏡頭聚焦在了「類家庭」的關係探討上。《太陽總在左邊》里,將親身母親碾壓致死的主人公尼瑪,在朝聖的救贖之旅中,與一位老者間形成了類爺孫的關係,當然尼瑪在路上如何救贖自己,處理自己與身亡母親的關係也是一個重點。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太陽總在左邊》)


2015年的《河》里,一家三代(出家的爺爺,不理解爺爺的父親,強行被斷奶內心危機的小女孩央金)間並不外露的內心裡,涌動著情感的波瀾。

被問起為何對人在家庭中的困境如此有感,松太加坦言,他自己來自於一個完整且溫暖的家庭,創作的意志或許來自於無意識。

松太加的創作已脫離了地域的局限,雖說是藏區題材,他在做出的表達選擇上充滿了東方美學的韻味。有不少人說,《阿拉姜色》的後半段,探討的家庭關係類似於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乃至於還有言論將之比為藏區版的《小偷家族》。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創作者易被類比的命運,怕也是有著驚人的巧合。畢竟在早期,也有人樂意將是枝裕和與小津安二郎做類比。

松太加影片中的東方美,是股暗涌在靜默中的力量。《河》的結尾處,生病的爺爺不願呆在醫院,兒子和孫女央金把他帶回家。路上他們遇到了雨水,一家三代坐在一起避雨後,一同看著眼前流淌的河……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河》)


《阿拉姜色》里,快要死去的俄瑪拔掉了插在手背上的針管,慢慢去摸索羅爾基的手。鏡頭跟隨著俄瑪的手移動至羅爾基的雙手,因拔針迴流而出的血液,被羅爾基的眼淚沖淡。夫妻間的情深意切用含蓄、細節的方式表現。

「阿拉姜色」,其實是藏族一曲祝酒歌的名字。大概的內容是在說,邀您共飲這杯酒。據傳這個片名源自羅爾基的飾演者容中爾甲的提議。阿拉姜色,曾在影片中迴響起幾次,其中著墨最多的場景,是一家三口圍坐在篝火前,逗生悶氣的諾爾吾開心,也是影片中最有亮色的場景之一。


《阿拉姜色》:藏區不再神秘後,普通人的情感更讓人著迷



如果真把《阿拉姜色》這部影片比作一杯美酒,它也是醇厚回甘頗佳的那一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