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尋興寧籍著名將領劉子超烈士親人,你們在哪兒?

尋興寧籍著名將領劉子超烈士親人,你們在哪兒?

原標題:尋興寧籍著名將領劉子超烈士親人,你們在哪兒?


來源:梅州日報


十萬烈士血灑八百里沂蒙,數十載歲月流逝,那些長眠在陵園、沒有親人祭掃的烈士,他們的親人在何方?


8月27日,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臨沂市民政局、琅琊新聞網進行深度合作,藉助今日頭條的信息推送技術,幫助在臨沂全市各個陵園安葬的、尚未聯繫上親屬的烈士,尋找家人。


臨沂全市共有55家烈士陵園。臨沂市民政局優撫科科長王琳說,「開展幫助烈士尋親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既可以告慰烈士的英靈,也能夠讓烈士的親人得到安慰,圓烈士親屬多年的夙願。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儘可能多的烈士找到家人。」


本次要尋找的是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安葬烈士——劉子超的後代親屬。


烈士姓名:劉子超生卒時間:1906—1941年籍貫:廣東省興寧縣(現為興寧市,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政治面貌:共產黨員歷任職務:華北軍政幹部學校校長、八路軍晉冀豫軍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八路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任宣傳科科長犧牲經過:反掃蕩突圍中壯烈犧牲



劉子超烈士之墓


根據中華英烈網的資料記載: 劉子超烈士,1906年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縣(現為市)新圩鎮鯉湖村。父劉海鳳,母陳鳳英,生有二子,子超為長。1927年10月,中共新圩區委成立,劉子超任區委宣傳委員,他與肖向榮、馮憲章、彭清寰等在新圩、水口一帶開展革命活動。

全國抗戰爆發後,劉子超被介紹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將軍的政治部工作,適逢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朱瑞以十八集團軍代表的名義在程潛處任聯絡處主任。劉子超從此恢復了黨組織關係,更加積極地投身於抗日戰爭。


1937年秋,朱瑞和劉子超根據北方局的指示,以豫北師管區司令張軫的名義開辦了豫北軍政幹部訓練班。訓練班成立中共黨組,朱瑞任組長,劉子超為黨組成員、訓練班主任。


1937年12月,劉子超親自率領部分骨幹學員遷往山西晉城,正式成立華北軍政幹部學校(簡稱「華干」),劉子超任校長,王振華為副校長。它既是中共在晉冀魯豫地區開辦的第一所大式幹部學校,又是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在這裡進行抗日的一個重要陣地。


1938年4月,豫北、太原、臨汾相繼淪陷。為了適應形勢需要,迅速發展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決定以「華干」校部為基礎,第二期留校學員為骨幹,在山西陵川成立太行南區游擊司令部(旅級),劉子超任司令員(仍兼任「華干」校長),統轄一、二、四、五支隊,共3000多人,在豫北修武、武陟一帶開展敵後游擊戰。翌年2月,太行南區游擊司令部奉命改編為八路軍晉冀豫軍區第五軍分區,劉子超任軍分區副司令。


1939年5月,八路軍總部為了統一和加強山東敵後抗戰的領導,決定建立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政委朱瑞,劉子超奉調八路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任宣傳科科長。6月,劉子超隨徐向前、朱瑞到達山東。10月,第一縱隊機關與山東縱隊機關合併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統轄12個支隊,劉子超任山東縱隊宣傳部部長。

1941年11月,侵華日軍總司令指揮日偽軍五萬多人,分五路向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的大「掃蕩」。12月11日,山東縱隊領導機關,遭到敵人包圍,形勢異常險惡。劉子超從沂南縣元牧馬池、田家北村衝出重圍,行進至南高虎山崖下,迅速跳下戰馬,鎮靜地隱藏好保密筆記本,利用有利地形,以手槍迎擊敵人。最後遭日軍夾擊而壯烈犧牲,時年35歲。劉子超的遺骨安葬于山東省蒙陰縣垛庄村「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陵園。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劉子超是為抗日戰爭做出重要貢獻的八路軍著名將領之一,犧牲後,從總司令到其戰友都深切懷念他。1942年,朱德在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文章說:「當此抗戰五周年紀念之日,我們除對五年來英勇犧牲的將士及全國軍民舉行哀悼外,我特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全體戰士,繼承先烈遺志,為先烈復仇!為我們的左參謀長,周建屏旅長,羅忠毅旅長,魏大光旅長,劉子超、張德樓師及軍區政治部部長……及所有先烈復仇!為全國各友軍及各界殉國的先烈復仇!」

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宣傳教育科科長周紅說,他們希望和劉子超烈士的親屬取得聯繫,有機會的話,前來陵園祭奠烈士


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位於蒙陰縣垛庄鎮境內,距縣城30公里,是1952年由國家政務院撥專款開工建設,於1956年建成。


墓區內安葬著2865名烈士的忠骨,絕大部分是孟良崮戰役犧牲的烈士,這次戰役的卓越指揮者粟裕大將的部分骨灰也安葬在這裡。另外,還安葬著山東省早期共產黨員、省委秘書長劉曉浦和團省委書記劉一夢等著名烈士。本次通過今日頭條尋找親屬的陳若克烈士也安葬在這裡。



粟裕將軍之墓


194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在陳毅元帥和粟裕大將指揮下,集中優勢兵力,在沂蒙山區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山地運動殲滅戰,將號稱國民黨軍「王牌」蔣介石嫡系「五大主力」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圍殲於孟良崮地區。孟良崮戰役的偉大勝利,寫下了解放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對扭轉華東戰局,實現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出擊起了重要作用,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勝利信心。


「孟良崮戰役中,華東野戰軍有2000多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生命,9000多人負傷,湧現出許多英模群體、戰鬥英雄,為孟良崮戰役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們的英名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宣傳教育科科長周紅介紹。



陳毅粟裕雕像


目前陵園分為紀念館、墓區和雕塑園三大部分。紀念館高度為19.47米,象徵著孟良崮戰役發生在1947年,整個外形是兩面紅色的三角形戰旗,紅色代表著紅色革命、紅色教育、紅色旅遊。


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重點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多個稱號。


「為烈士尋親,為親人尋找烈士,告慰烈士英靈,希望能實現尚未聯繫到家屬的烈士找到家屬,讓他們團聚。」王琳說,這是民政工作人員的心愿。「烈士精神是民族精神,需要全社會的大力弘揚。今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開始實施,緬懷、崇尚英烈,學習英烈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與臨沂市民政局、琅琊新聞網等機構合作,共同為在沂蒙山區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xunren@toutiao.com;電話:010-5834177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動興寧 的精彩文章:

TAG:互動興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