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觀音出家日特刊·九念觀世音

觀音出家日特刊·九念觀世音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先一起來念三聲觀世音菩薩,再念三聲阿彌陀佛,請大家跟我一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三聲),南無阿彌陀佛(三聲)。

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偉大的菩薩,對我們每一位都有非常深重的恩德。在我們中國,在日本,在東南亞,在很多佛教信仰地區,觀世音菩薩都是威名赫赫,跟眾生非常有緣分。這裡說九個方面:

念觀音聖誕

念觀音名號

念觀音身世

念觀音相好

念觀音別號

念觀音道場

念觀音國度

念觀音主職

念觀音經典

就從這九個方面來簡單介紹一下觀世音菩薩。菩薩偉大的德能遠遠超過我們的語言,如果詳細地開解,經典太多了,說不完。

在中國,佛教節日最多的就是觀世音菩薩,他一個人就有三天——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所謂佛教節日,一般就是指紀念出生或者成道、出家,這些跟神聖相關的日子。

觀世音菩薩是一位法身大菩薩,他在極樂凈土,大家不要以為「哪一天觀世音菩薩出家了,哪一天成道了,哪一天出生了……」,這些都是隨順這個世界眾生的因緣,在某個故事下誕生的,不是真的。

時間的觀念是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輪迴六道的眾生特有的觀念及現象,在極樂世界是沒有我們這裡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

所以《心經》說「不生不滅」,有生有滅才有時間,不生不滅當然就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是怎麼回事?」這我們就不要想了,想多了就要暈掉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所謂聖誕,只是一種紀念,一種方便說法。我們每天念觀世音菩薩,每天念阿彌陀佛,每天都是聖誕,每天都有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在我們心中誕生,這就是聖誕的意義。

觀世音菩薩最著名的名號有兩個,一個是「觀世音」,還有一個是「觀自在」。佛教經常說「紫竹林中觀自在」「觀自在菩薩」。

《心經》中第一句話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觀世音」和「觀自在」講的是一位菩薩,不是兩位。

因為佛菩薩的功德、功能具足,很全面,往往有很多德號來說明他某一方面的功德,像阿彌陀佛就有「十二光如來」,十二個不同稱號。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多稱號,最主要的就是「觀世音」和「觀自在」。

「觀世音」,「觀」是觀察、聽聞的意思;「世」是指世間;「音」是指聲音。不過,這個名字要根據經典來解釋才比較完整。

如果看這三個字,就是觀察、聽聞世間人的聲音——其實不是這樣的,它是說世間的一切眾生有苦惱的時候,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聽到有人念他的聲音,就能夠解脫眾生的苦惱。

所以觀世音不是聽你說「哎呀,我很疼呀,哎吆吆」,是聽你在痛苦的時候念他的名號,因為這跟他的名號相關。「尋聲救苦」是尋你念觀世音菩薩的聲音。

當我們在苦惱的時候,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就會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佛菩薩就會尋這個聲音前來搭救。這就像我們手機要對上號、接通了,它才能尋聲過來,不是說隨便就過來了,是通過它的管道過來的。

所謂尋聲救苦,就是尋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聲音,也就是尋他名號的聲音。「觀世音」,是觀察、聽聞世間苦惱眾生稱念他的名號的聲音。

當有人苦惱的時候,一心念觀世音菩薩,發出向菩薩求救的聲音,菩薩尋這個聲音來讓眾生得解脫,這叫「觀世音菩薩」。這句名號顯示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救苦利他之德,是利益眾生的。

「觀世音菩薩」後來又簡稱為「觀音菩薩」,把中間「世」字給略掉了。為什麼呢?這是唐朝以後的事情。中國人講避諱,唐朝的皇帝李世民有一個「世」字,所以為了避他的諱號,就把「觀世音」的「世」字略掉了。

那麼「觀自在菩薩」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名字是很有意義的。「觀」仍然是觀照,是向內觀(「觀世音」是觀聽,向外觀);「自」是自己、自我,觀照我自己的當下是存在,這叫「觀自在」。如果我們不觀照自己,我們就不在了。

像我們一般的人,都沒有觀自在,腦子每天都在外面,聽到別人講話了,別人多不好了,什麼顏色,什麼聲音了……這個心整天向外跑,那就沒有觀自,就不在了,像行屍走肉,叫作迷茫的眾生,迷惑在外面。「你看,他說話讓我生氣」,這樣你就觀自在了嗎?觀「自」才在,觀到自己。

「自在」兩個字有兩種含義,一種就是說「這人很自在,無煩惱」,所謂「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麼這個「自在」從哪裡來的?從自我、自身,當下要存在在這裡。我們一般都是沉浸在對他人的語言、形象等外面事物的追逐當中,這就迷失了。所以要通過「觀自」才可以「在」——「觀自在」。

觀自在怎麼觀呢?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他是通過佛教的「深般若波羅蜜多」(深深的智慧),然後「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就是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是能觀。所觀是什麼呢?即「五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我們的身心結構,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想。思想分為四個方面:受、想、行、識。

那麼這幾方面「觀自」,怎麼就「在」呢?「五蘊皆空」,空了。五蘊皆空,佛性就顯現出來,這叫「觀自在」。《心經》的第一句話講的就是「觀自在」的意思,然後後面說「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是「菩薩」兩個字的意思,觀自己的自在,然後度眾生的苦惱,所以這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觀自在菩薩又叫作大悲菩薩,又叫施無畏者,在這個娑婆世界給我們施以無畏、安樂,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從觀音菩薩的名號就知道他的功能、他救度的意義。「觀自在」是指自力,就是自我修行聖道法門的一個名字;「觀世音」是代表凈土法門意義的名字。所以這位菩薩是聖道法門、凈土法門都通吃的。

當然,菩薩的身世也是不可思議的,這裡是指菩薩在往昔的時候。《悲華經》里記載,往昔的時候有一位無諍念王(即阿彌陀佛),無諍念王有一千位兒子,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是觀世音和大勢至。

那個時候還不叫觀世音、大勢至,但是和無諍念王是父子關係,這是他身世的由來。他們發願生生世世隨著他們的父王共同去度化眾生、利益眾生。所以我們知道,觀音、勢至跟阿彌陀佛宿世有這個因緣。

這個相好、身相,具體在《觀經》第十觀「觀音觀」當中有說明,這位菩薩有「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這麼高,「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中有化佛,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佛,每位釋迦牟尼佛有多少侍者等。大家可以看《觀經》,這裡就不多說了。

其中說到他的手相,「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就是講的手指印,紋路。每一印文有八萬四千顏色,每一顏色有八萬四千光明,「以此寶手,接引眾生」。這個光非常柔軟,用這種光來接引眾生。

所以善導大師說「恆舒百億光王手,普攝有緣歸本國」,就是指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這個手,是由光明所構成的柔軟的手,代表他的救助,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叫「蓮花手菩薩」。身相是他的本身、報身之相,這在《觀經》當中有說明。

另外還有化身之相,在《普門品》當中說有三十二應身,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就現國王身,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就現梵王身,應以男身、女身、居士身、婆羅門身、比丘、菩薩身、佛身……這都可以,顯現一切,這是「三十二應身」。

因為觀世音菩薩跟眾生結緣深,所以他的別號特別多。大家想一想,觀世音菩薩的別號大家能想出什麼來?「南海觀世音」,南海觀世音是最有名的;還有「魚籃觀音」,挎一個籃子,裡面有一條魚;還有「鰲頭觀音」,在寺院里叫「海島觀音」,獨佔鰲頭,觀音菩薩在一片大海當中,底下是波浪,站在一隻鰲魚頭上——鰲頭觀音,海島觀音;還有「滴水觀音」;還有「如意觀音」,一個腿交著坐那裡,叫如意觀音。

當然,還有一個最有名的,叫「送子觀音」。送子觀音,那很受歡迎的,很靈光的。觀音菩薩在《普門品》里說,如果有人想求子,就會得子,求男就得智慧福德之男,求女就得端正有相之女。

你想生一個女兒,你求觀音菩薩,他就送一個女兒給你,又賢淑,又端正,又長得好。你要想生兒子,你去求觀音,念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啊,給我一個好兒子」,那就送你一個福德具足、有智慧的善男子。

還有「紫竹林觀音、馬郎婦觀音」等等。

在我小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一般都叫作「觀音老母」,或者叫「觀音娘娘」,這是跟人們生活很親近的一種稱呼。「老母」就是老母親,就是說「觀音菩薩是我們的老母親」。這聽了都很舒服,很有依靠感。也有說「觀音娘娘」的。

其實觀世音菩薩的別號在各個方面都有,中國人都喜歡拿他來命名。比如有個菜叫「觀音菜」;還有一種植物叫「滴水觀音」;還有茶叫「鐵觀音」;山叫「觀音山」;洞叫「觀音洞」;還有寺院,那就太多了,叫「觀音寺」的就多得很;還有在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人的時候,那個土叫「觀音土」。反正救苦救難就跟觀音菩薩相關。

還有人吃齋,叫吃「觀音齋」,就是一年吃三天,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三天要吃「觀音齋」。還有人念觀音菩薩加持的水,叫作「大悲水」,也叫「觀音水」;加持的米叫作「觀音米」,多著呢。

還有的人就在觀世音菩薩聖誕這一天到寺院參加法會,大家在一起吃一頓,這叫「觀音會」。總之,觀音菩薩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小說、電影、電視中,如《西遊記》里總少不了觀音菩薩。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孫悟空就要去求救於觀世音菩薩了。這顯示觀音菩薩有史以來跟眾生的因緣就特別深。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最有名的就是浙江的普陀山。當然,在經典里記載觀世音菩薩補怛洛伽,那講的是印度的地方。但是光在印度就太遠了,過去出國也不方便,那怎麼能行?必須在中國有一個。

所以唐朝以後,在中國就形成了普陀山的概念。這也是應眾生心,應我們這一方眾生的需要,觀世音菩薩開的分道場,就是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教化的道場。

當然,觀世音菩薩絕對不會只是坐在普陀山的。一切諸佛菩薩以眾生心而為道場。所以,如果我們心念阿彌陀佛,心念觀世音菩薩,那麼菩薩也在我們心中,這也是道場。弘願寺專修念佛,觀世音菩薩也如影隨形在這裡,這也是他的道場。

觀世音菩薩住在哪裡呢?他的本國不在普陀山。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在一起。

他原來是在娑婆世界。《無量壽經》里講,他是在娑婆世界修行,然後往生到極樂凈土。

所以,他的國土就有兩個:這裡(娑婆);現在安住在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主要的工作崗位,是作為阿彌陀佛的上首大脅侍。阿彌陀佛有左右兩個侍者,左邊就是觀世音,右邊就是大勢至。觀世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的大智慧。這兩位菩薩協助阿彌陀佛度化眾生。

所以,他主要的工作是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臨終的時候,他一定會隨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我們平生的時候,他也會護念我們,這才是觀世音菩薩的主要工作。至於說尋聲救苦,當然也是他救濟眾生的職分。

觀世音菩薩主要是以名號度眾生的一位菩薩,所以你念他的名號,他就會顯現。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經典非常多,這裡列幾部最重要的。

第一,《觀經》,凈土三部經的《觀經》。《觀經》里講到觀世音菩薩的至少有十七八條經文,非常多。

第二,《心經》。《心經》是專門屬於觀世音菩薩的一部經典。

第三,《法華經·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專門講觀世音菩薩的。

第四,《首楞嚴經》講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

第五,《悲華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跟阿彌陀佛的宿世因緣等等。

第六,《觀音授記經》,說他當來補阿彌陀佛成佛。

當然還有很多經典,就不多說了。密宗也有很多經典。因為觀音菩薩太有名了。

這是「九念觀世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對《阿彌陀經》的種種誤解,你有嗎?
假如沒有明天·如果生命只剩一天,你會幹什麼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