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南京捐出珍貴家藏,兩件利濟巷慰安所舊物見證歷史

老南京捐出珍貴家藏,兩件利濟巷慰安所舊物見證歷史

原標題:老南京捐出珍貴家藏,兩件利濟巷慰安所舊物見證歷史


老南京捐出珍貴家藏,兩件利濟巷慰安所舊物見證歷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 / 文 顧煒 / 攝)兩張山東熗大餅換來利濟巷慰安所 " 慰安婦 " 曾使用過的銅壺和梳妝鏡,王寶林先生一家兩代細心呵護至今,他說:" 這是家裡兩樣最值錢的東西了,今天捐給紀念館收藏。"10 月 27 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稱江東門紀念館)舉行 2018 年新徵文物史料捐贈儀式,來自日本和中國北京、上海、瀋陽、昆明、南京等地的藏家和友人向紀念館捐贈了 41 件文物史料。



王寶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家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住在利濟巷 1 號,對面就是利濟巷 2 號,也就是現在的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聽我母親說,當時日本戰敗後,住在對門的『慰安婦』想吃我家的熗大餅,從慰安所拿了用過的銅壺與梳妝鏡來進行交換。" 王寶林說。


△ 王寶林捐贈的老銅暖壺。



△ 王寶林捐贈的老梳妝鏡。


王寶林回憶道,大概在他七八歲的時候,那時候還有慰安婦回來利濟巷 2 號看過。王寶林和家人一直收藏著這兩件從利濟巷慰安所交換來的物品。10 月 27 日,他將這兩件物品捐贈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王寶林


" 經過專家的考證,這兩件物品都是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應該屬於從利濟巷慰安所流傳下來的物品,這些物品進一步證實了侵華日軍當時的罪惡,這樣的物品現在越來越少了,徵集這樣的物品也非常困難。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動員民間收藏愛好者的積極性,豐富館藏,給每一個中國人留下歷史記憶。" 江蘇省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王衛星說。



△ 繆時方捐贈的老照片


△ 繆時方捐贈的明信片


此外,南京抗戰收藏家唐愷先生捐贈了他在紫金山原教導總隊老虎洞陣地上搜集的日軍 6.5mm 三八式步槍子彈,中國守軍 7.92mm 步槍子彈。旅日華僑林伯耀先生捐贈了他受邀參加中國香港、澳門回歸儀式時,主辦方贈送的請帖、嘉賓證、紀念品等一批實物檔案。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員楊小平捐贈了日本戰敗之後由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室編寫的《戰史叢書》,以及帶有日本軍國主義色彩的糕點模具。瀋陽收藏家張廣勝先生捐贈了 " 支那事變 " 紀章、日軍文具、步槍彈殼、水壺等實物。上海收藏家繆時方先生捐贈了日軍侵佔南京時期的老照片、明信片等。昆明二戰史探索協會宋向東先生捐贈了日軍侵華時期出版的書籍等。



△ 宋向東捐贈的侵華日軍內部刊物。



△ 唐愷先生捐贈的侵華日軍子彈。


據了解 2018 年,紀念館已新征藏品 1593 件,其中包括《朝日畫報》、《歷史寫真》等記錄日本侵華的重要文獻史料。



△ 楊小平捐贈的《戰史叢書》。


△楊小平捐贈的帶有日本軍國主義色彩的糕點模具。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凌曦表示,紀念館建館 30 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文物史料的徵集、研究與展示工作,得到了很多海內外民間收藏家與友人的支持。她說:" 今天捐贈的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是一段歷史。我們正在建立數據中心,會把每一件藏品放到數據中心去,對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一起研究,充分發揮每一件藏品的作用。"


(編輯 魏如飛)


相關標籤:


7


38分鐘前


銘記歷史


搜索

  • 亞心網10分鐘前

  • 軍事頻道22小時前

  • 河北長城網15小時前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 / 文 顧煒 / 攝)兩張山東熗大餅換來利濟巷慰安所 " 慰安婦 " 曾使用過的銅壺和梳妝鏡,王寶林先生一家兩代細心呵護至今,他說:" 這是家裡兩樣最值錢的東西了,今天捐給紀念館收藏。"10 月 27 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稱江東門紀念館)舉行 2018 年新徵文物史料捐贈儀式,來自日本和中國北京、上海、瀋陽、昆明、南京等地的藏家和友人向紀念館捐贈了 41 件文物史料。



王寶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家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住在利濟巷 1 號,對面就是利濟巷 2 號,也就是現在的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聽我母親說,當時日本戰敗後,住在對門的『慰安婦』想吃我家的熗大餅,從慰安所拿了用過的銅壺與梳妝鏡來進行交換。" 王寶林說。



△ 王寶林捐贈的老銅暖壺。



△ 王寶林捐贈的老梳妝鏡。


王寶林回憶道,大概在他七八歲的時候,那時候還有慰安婦回來利濟巷 2 號看過。王寶林和家人一直收藏著這兩件從利濟巷慰安所交換來的物品。10 月 27 日,他將這兩件物品捐贈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王寶林


" 經過專家的考證,這兩件物品都是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應該屬於從利濟巷慰安所流傳下來的物品,這些物品進一步證實了侵華日軍當時的罪惡,這樣的物品現在越來越少了,徵集這樣的物品也非常困難。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動員民間收藏愛好者的積極性,豐富館藏,給每一個中國人留下歷史記憶。" 江蘇省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王衛星說。



△ 繆時方捐贈的老照片



△ 繆時方捐贈的明信片


此外,南京抗戰收藏家唐愷先生捐贈了他在紫金山原教導總隊老虎洞陣地上搜集的日軍 6.5mm 三八式步槍子彈,中國守軍 7.92mm 步槍子彈。旅日華僑林伯耀先生捐贈了他受邀參加中國香港、澳門回歸儀式時,主辦方贈送的請帖、嘉賓證、紀念品等一批實物檔案。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員楊小平捐贈了日本戰敗之後由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室編寫的《戰史叢書》,以及帶有日本軍國主義色彩的糕點模具。瀋陽收藏家張廣勝先生捐贈了 " 支那事變 " 紀章、日軍文具、步槍彈殼、水壺等實物。上海收藏家繆時方先生捐贈了日軍侵佔南京時期的老照片、明信片等。昆明二戰史探索協會宋向東先生捐贈了日軍侵華時期出版的書籍等。



△ 宋向東捐贈的侵華日軍內部刊物。


△ 唐愷先生捐贈的侵華日軍子彈。


據了解 2018 年,紀念館已新征藏品 1593 件,其中包括《朝日畫報》、《歷史寫真》等記錄日本侵華的重要文獻史料。



△ 楊小平捐贈的《戰史叢書》。



△楊小平捐贈的帶有日本軍國主義色彩的糕點模具。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凌曦表示,紀念館建館 30 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文物史料的徵集、研究與展示工作,得到了很多海內外民間收藏家與友人的支持。她說:" 今天捐贈的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是一段歷史。我們正在建立數據中心,會把每一件藏品放到數據中心去,對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一起研究,充分發揮每一件藏品的作用。"

(編輯 魏如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先知道 的精彩文章:

愛看書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普京開會「偷看」普希金小說 被全程拍下
中國火箭炮號稱小國戰術導彈,射程四百千米的自己為何沒裝備

TAG:社會先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