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今天說這本《達·芬奇幽靈》,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以及達·芬奇為何要創作《維特魯威人》。本書作者托比·萊斯特是《大西洋周刊》的一位資深編輯,也是聯合國觀察員,著有多本跨領域的社科圖書。這本《達·芬奇幽靈》在2012年被《經濟時報》評為年度圖書。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達·芬奇手稿。這些手稿數量繁多、內容深奧,涉及的領域多到令人驚嘆。譬如,超前幾個世紀的人體解剖圖,大到教堂穹頂、小到弓弩箭矢的建築工程圖,堪比工業革命時期的精密機械,等等。也因為這些手稿,列奧那多·達·芬奇是大家公認的天才。不過你們知道嗎,達·芬奇之所以能畫完這些手稿,除了他對於世界強大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的信仰。

達·芬奇始終相信,繪畫是神的工作,畫家是和上帝一樣的造物者,他可以通過繪畫窺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這個想法呢,最終體現在達·芬奇的一幅素描里,這幅素描就是作品《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無疑是達·芬奇舉世聞名的作品,但有相當部分的學者認為,達·芬奇最重要的作品,應當是這幅《維特魯威人》。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維特魯威人》

維特魯威是人名,是羅馬一位偉大的建築家,古羅馬城的設計師。他的著作《建築十書》至今還是建築系學生的必讀書目。羅馬帝國興盛之初,維特魯威提出,人體可以恰好放入一個圓形和一個方形之內,大約1500年後,達·芬奇用令人難忘的視覺形式展示了這個概念。

《達·芬奇幽靈》這本書,就是以《維特魯威人》這一作品為線索,追溯至古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本人,然後又回到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天才構想,講述這個站在圓形和方形中的、包含了微觀宇宙的人背後的故事,展示出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時期,歐洲文化的發展變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了解:幾千年來,為了探索人與宇宙的關係,那些天才的藝術家都有過哪些奇妙的靈感,以及為了求證這些靈感,他們所展現出的驚人智慧。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接下來,我們來看: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家維特魯威與他對完美人體的研究。

相信很多人在看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時會感到疑惑,達·芬奇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他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呢?這就要說到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就叫維特魯威。維特魯威,是一名受雇於屋大維的工程師。他在屋大維對抗安東尼的戰爭中,負責挖築戰壕、建造弩炮、參與戰鬥、修理戰車、測量土地,可以說是羅馬帝國一名光榮的建築家。不過啊,這位光榮的建築家在當時籍籍無名,不為人所知。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徹底湮沒在歷史中、不被後人知曉,維特魯威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寫下了《建築十書》,一本堪稱偉大的關於如何建造帝國的指導書。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記錄了古羅馬城的重建過程,還總結了很多關於建築的知識,其中就包括他對於人體比例的研究。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古羅馬城的重建為什麼會和人體比例研究產生關係呢?這就要從屋大維,也就是後來的凱撒·奧古斯都大帝說起了。屋大維在打敗安東尼後,為自己改名為凱撒·奧古斯都。凱撒,是繼承他舅舅凱撒大帝的名字,而奧古斯都這個詞的意思是:雄偉、神聖。當凱旋的奧古斯都發現,羅馬城被戰爭蹂躪得殘破不堪,與自己的名號完全不相稱的時候,他決定,要重建羅馬城。

羅馬於是掀起了一股建築狂潮,它來得徹底、廣泛、熱烈,幾乎可以算是一次小規模的古典建築的文藝復興。羅馬的每個城市,都遍布著奧古斯都大帝的畫像與雕塑。這與今天一些城市的「大拆促大建」本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帶著宗教的神聖性,與建立世界上最穩固、最雄偉都城的帝王決心。奧古斯都將這件事稱為:重建「帝國之軀」。為什麼這麼叫呢?這是因為奧古斯都對完美人體一直都有著痴迷的追求。什麼是完美人體呢?也許大家聽說過,古希臘著名的人體雕塑《持矛者》。它是古希臘的藝術家根據人體的完美比例雕塑而成的,完美體現了人體比例的協調與美感,被一再模仿和學習。這就是自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完美人體。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而奧古斯都這個人呢,原本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古羅馬人卻以《持矛者》為範本,給奧古斯都雕了一個塑像,叫《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呈現奧古斯都在第一門這個地方,取得勝利的那個光輝時刻。在這個雕塑作品中,奧古斯都有著高大英俊的相貌,他舉手示意遠方,顯得十分高貴。

這就是奧古斯都的自信,他堅信自己是神之子,是完美的人。同樣,他也相信,通過人的智慧可以完成世界上最穩固的城市設計;而這個設計呢,就像完美人體一樣,必須穩定和諧。他相信,通過帝國之軀這個項目的實施,羅馬將成為一個在地理和物理上都具有實際屬性的巨大軀體。這個巨人的身體由不同的省份構成,政府統一管理。那將是一尊完美的、屬於他的帝國之軀。而這個項目的實際執行者,就是維特魯威。維特魯威將這一過程記錄在《建築十書》中,並寫下了在這次設計中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關於完美人體比例的研究。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那是一個還沒有尺子和度量衡的年代,古羅馬人用天空測量土地。聽上去很神奇是嗎?測量過程更神奇:建築師在深夜站在山頂之上,遙望著弧形的地平線,從弧形的頂點處垂直往上,在夜空中尋找所謂的「宇宙支點」。古羅馬人相信,天空是靠著四個宇宙支點支撐的,正是因為這四個支點的存在,天空才不致分崩離析。古羅馬人靠著他們獨特的方法尋找到這四個支點,然後依據天空的劃分測量土地,設計城市。兩幅圖非常相似。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被四等分的天空圖

就這樣,一座起源於天空的城市誕生了。古羅馬的人民相信,這樣一來,他們的生命便和宇宙的神聖秩序相符合。他們的南北大道,是天體的旋轉軸,他們的東西大道,跟隨太陽的運行軌跡。羅馬城將堅不可摧。

但是,在具體的建造過程中,在不能用天空來測量的地方,譬如城牆的高度、教堂穹頂的高度等等,總需要具體的測量方法。而這種測量方法,需要全羅馬的建築師、工程師都能理解和採用。是什麼呢?維特魯威最終決定,用人體比例作為度量衡。所謂用人體測量——舉個例子,從小可能父母就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高和雙臂完全展開的長度是差不多的。這就是一個人體比例的測量方法。直到今天這種方法也依然被廣泛使用,比如,英寸,是一個拇指的長度,英尺,是一腳的長度。當然,這尺寸必須來自一個固定的人體,不然得亂套。維特魯威呢,就選用了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完美人體」作為研究對象。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古羅馬城的設計圖稿

他最終的研究結果包括:從胸口到頭頂的距離應該是整體身高的1/4,從胸口到前臂的距離也是如此,等等。總之,這一研究結果非常精細,放在兩千年前,稱得上是了不起。

這個研究成果,在不同領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譬如解剖學、建築學、雕塑繪畫、醫學和地理學,甚至還有宗教和哲學。人們將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所記載和研究的這個人體,稱為維特魯威人。不過啊,這個時候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圖畫。這就是達·芬奇的作品《維特魯威人》最初的靈感。起源於古羅馬城的重建,在一個建築師渴望青史留名的野心中產生。然而,《建築十書》並沒有讓維特魯威馬上聞名於世,相反,直到去世,他都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而記載了古羅馬城的重建過程與維特魯威研究成果的《建築十書》,也直到第8世紀才重新被發現,但卻被當做一本宗教著作而流傳。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這本建築學的書包含了太多神學和天文學的思想。舉個例子,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里曾寫過這樣的話:「一半為人,一半為神,人體是和諧與秩序的源泉,代表了萬物的尺度。」這種「人是宇宙的縮影」的思想在中世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當時很多思想的理論基礎,其重要性可以類比進化論在今天社會思想中的地位。

體現在實踐中,就是建造教堂。神學家們開始相信,教堂代表了整個世界的形象,代表了神創造的宇宙。而人體中,正蘊藏著宇宙的奧秘。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觀點,將教堂結構與人體類比:「祭壇代表頭顱;左右兩邊的耳堂代表手和手臂;其他朝西的部分代表了身體其餘部分。」(未完待續)

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芬奇幽靈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洛克菲勒的回憶錄,今天起我們來說說洛克菲勒這個傳奇人物
你有沒有思考過,家庭對於我們而言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